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简单机械功》说课稿荣成35中宋明建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简单机械功,我按照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落实的顺序与大家进行分析和交流。一、说课标包含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三部分。(一)课程理念物理课程理念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同时也提出“提倡教学方法多样性,注意科学探究”“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明确课程理念有助于我们做好“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教学工作。(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学会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过程与方法会学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乐学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种要求,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乐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是学会、会学、乐学之间的统一。(三)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主要有以下七个要素,课标中20个必做实验中,本章只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个实验。本章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完整的探究实验,进行该试验时,可以让学生之间通3过合作交流自主完成,让学生感受整个探究的全过程,真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物理组又增加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两个实验。科学内容本章的科学内容属于: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2.2机械运动和力”,分别是第一节9.1杠杆,第二节9.2滑轮。一级主题“能量”下二级主题“3.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第三节9.3功;二级主题“3.2机械能”,分别是第四节9.4功率;第五节9.5功的原理;第六节9.6机械效率;课标的具体要求是:解读课标,将科学内容按行为动词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认知性目标分了解、认识、理解递进式的三个层次。本章了解层次有:2.2.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本章认识层次的有: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技能性目标:课标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我们物理组把“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作为技能性目标进行教学。体验性目标分经历、认同、内化三个层次。本章经历层次有:2.2.6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经历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认同: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意识内化: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二、说教材我将从内容结构、编写体例、编写特点、知识整合这四个方面对本章教材进行分析:(一)内容结构本章以功为主线,以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为载体,落实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学习功和能的关系——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二)编写体例1.章首包括章首语章首图章首语通过“勇气”号机器人在火星上探索生命的踪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内容的学习。章首图通过陌生的机器人实物图片,向学生展示了由各种简单机械构成的复杂机械。每节课包括“想想议议、观察与实验小资料、相关链接、科学技术社会、动手动脑学物理”。想想议议“本章共有7个“想想议议”,为我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给出了具体材料,为开展讨论式教学创造了条件。观察与实验本章共有5个,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物理概念。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点。小资料提供1个小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了适当的引领作用。相关链接提供的3个相关链接,结合学习内容,在恰切的时机,向学生介绍了一些物理著名人物的典故。科学世界简单介绍了人体中的杠杆,拉近了学生与杠杆的距离。动手动脑学物理6个“动手动脑学物理”通过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应用,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再升华。3.章末包括“做中学、学到了什么“做中学——《制作蜡烛跷跷板》,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学到了什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引领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三)编写特点综上所述:本章教材的显著特点有:1力求提高学生兴趣。教材的编写力求提高学生的兴趣。各节都从学生感兴趣或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这样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兴趣,引起思考。2.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教材还注意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突出了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地位,尽可能多地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打好基础。53.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是本章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四)知识整合立体整合0走进物理,“长度的测量”为第九章简单机械功的“测量力臂和滑轮拉力移动的距离”提供知识储备。第一章机械运动,学习速度v=s/t是第九章简单机械功的功率p=F/v公式推导的前提。第六章力和运动,学习了力的概念,为第九章简单机械功的杠杆动力、阻力;用滑轮时的拉力;第九章简单机械功中功的概念的学习是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中能量概念的前提。科学探究方法整合1.比值定义法:速度、密度、压强、电功率、比热容,本章主要有功率定义,机械效率定义2.归纳法: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本章主要有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特点计算类知识:杠杆力和力臂的计算,滑轮及滑轮组力的计算,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示意图类知识:杠杆力和力臂的画法实验、探究类知识:杠杆平衡调节实验,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特点实验,功的原理实验,鞋斜面机械效率实验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课时建议:9课时。9.1杠杆2课时;9.2滑轮1课时;9.3功1课时;9.4功率1课时;9.5功的原理1课时;9.6机械效率1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第一节杠杆,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添加一个“中考要求”,“力臂的画法”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给三种杠杆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给学生细化讲解1.找支点。2.确定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4.标垂足,标力臂。可以配合“兔子分萝卜”的实际习题进行讲解力臂的画法,并顺利过渡到杠杆的分类。在巩固练习中适当添加“中考实练”,和中考接轨,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然感受中考试题的难易程度。设计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好以下3个问题,以便实验的顺利进行。1.杠杆两端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起什么作用?将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6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这时候力臂和杠杆重合便于测量3.使用弹簧测力与钩码有何不同?若用弹簧测力计,像第二幅图这样拉即使竖直向上用力,因为杠杆自身重力的缘故,也要影响实验数据的正确性;像第三幅图那样用力才行,最好用力方向与杠杆垂直便于测量力臂。实验结论要讲清楚不同物理量之间不可以相加减。第二节滑轮,在探究实验中,为了保证示数的稳定,都让弹簧测力拉动钩码匀速上升。探究定滑轮的作用时,可按照图甲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把钩码提起来,再按照图乙那样用定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在误差范围内弹簧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可以认为是相等的。为了避免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时,应把拉绳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而不可以在提环上。这样实验误差主要来于转动部位的摩擦,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在探究动滑轮的作用时,可以按照丙通过动滑轮把钩码提起来。这里要注意的是:跨过动滑轮的两端绳子一定要平行。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才可忽略不计。因此,实验时钩码应尽量重些,但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称量范围。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学习可以分为三步进行:初相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自主学习再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探究深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杠杆力力和力臂示意图分析实验数据通过表格对比方便快速得出结论。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时,道理与探究动滑轮的作用相同,但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时,注意不要把最后从定滑轮引出的那段绳子数上。第三节功,重点讲清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力和通过距离的方向垂直。第四节功率,可结合速度进行知识迁移,很容易的完成概念学习。然后结合拖拉机耕地和跑平路时的区别,讲清公式变形推导P=Fv及其应用。第五节功的原理,教材中在探究机械是否省功时,研究的是理想机械,即杠杆和滑轮运动中的摩擦力和它们本身的重力都忽略不计,在现实生活中,理想机械是不存在的。在探究中,可以引导学生测出拉力的实际大小,算出实际上做的功。结果会发现,使用机械后,不但没有省功,反而要多做功,这与上面的实验结论“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这并不矛盾。这时,让学生讨论使用机械多做功的原因,为机械效率的学习做铺垫。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得出结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W2≥W1讲清楚:理想机械:不省功指W机=W手;非理想机械:不省功指W机W手第六节机械效率,关键是分清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对三者以及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汇总,然后分类结合习题进行讲解巩固。这是我整理机械效率的类型题,有竖直放置有水平放置的,每个类型准备了3个习题。“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完全放手让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比较困7难,可先加强指导再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实验应注意的问题:①实验不要用小车;②选用的木块要重一些;③模板的摩擦要大一些;④拉动的过程尽量匀速;⑤要在木块运动中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而不能等木块静止时读数。结论: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越陡,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可以在同一斜面上铺上毛巾、棉布等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进一步探究摩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可以结合这个题给学生综合在一起系统的讲解。新授课教学建议:根据物理小循环多反馈模式,结合我校“和乐互助”教学,我们物理教研组采用以下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目标导航;2问题引领,自主探究;3互助合作,汇报展示;4知识迁移,拓展提高;5梳理小结,达标检测;复习课(课件)教学建议,分四步进行:,1考点知识梳理,2中考典例精析,3基础巩固训练,4考点训练,层层深入,让学生扎实掌握每一章的知识点。也可以在阶段训练、专题、考前综合检测中进行强调。第二轮复习,专题,考前综合检测。(二)评价建议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1.评价内容—多维评价内容的设置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旨在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不能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评价应当包含对学生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及其所达到的层次和水平的评价。过程与方法: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
本文标题:初三简单机械功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5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