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22(Word版)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随着经济的发展,热带雨林面积正在急剧减小,令人担忧。1.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2.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课时一、新课导入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机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栖.息(qī)疟.疾(nüè)驯.化(xùn)焚.烧(fén)摄.取(shè)白垩.纪(è)2生词注解赖以:依赖,依靠。刀耕火种:一种原始的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融解:融化。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严峻:严厉、严肃。意味深长:指意义深远,有无限的情趣。意味,思想、情趣。3作者名片巴里·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4背景追溯本文选自《火星,我的第二家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李明译)。有改动。地球上生存着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多亿年来生物进化的结果。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到底有多少种呢?说法不一,但一般的估计是在3000万种左右。虽然经过了分类学家及系统学家近200年的努力,但地球上的物种已定名的仅150万种左右,保守的估计是仅有十分之一的物种被定了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之快,意味着人类对大量的生物根本谈不上认识,甚至在来不及给它们定一个名之前,这些物种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5背景延展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平均气温有摄氏27度,而且年平均降雨量有400到1000cm,所以是一个相当潮湿且温暖的森林,非常适合动植物生长,有些独特的物种在其他地方还找不到。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有“地球之肺”的美名。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后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分;不仅有助于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5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点拨明确】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减少……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猩猩类、昆虫、动物药源……破坏大气:冰川融解、气候变化……水土流失:新一轮雨林毁灭、洪水泛滥(二)深层理解1再读课文,分小组讨论,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雨林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点拨明确】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盲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关联,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2你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什么新的认识?【点拨明确】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不可乱砍滥伐,不可过度放牧,一时的快意带来的将是难以吞咽的苦果。(三)走进语言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帮助?(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点拨明确】数字说明分为确数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2“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38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本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点拨明确】第一句话就将引资料(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列数字(27万平方米、38个)、举例子、作比较(用27万平方米与38个足球场作比较)四种说明方法综合使用。将每分钟雨林毁灭的量与38个足球场作比较,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突显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之后,再将每年雨林毁灭速度与一个纽约州大小作比较,使人更一目了然、触目惊心地感受到雨林毁灭速度之快。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使用了引用,是否重复,是否有必要?【点拨明确】开头和结尾都使用引用不重复,有必要。文章开头引用刘易斯·斯科特的警告,说明雨林将遭到毁灭,提出本文要说明的问题。结尾引用查里斯·威廉·毕比的话,说明雨林被破坏的严重后果,使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发人深省,开头和结尾都使用引用,首尾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四)走进主旨本文以大量的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物种,而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形成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会导致地球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物种灭绝。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点拨明确】探索事物因果关系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22(Word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7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