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笔记(原创)
2—1空气(第7课)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空气中氧气质量的测定.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固体小颗粒)、放热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讨论:(1)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2)进入水的体积大于1/5的原因:①止水夹没有夹紧②燃烧匙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2)还能说明氮气的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3)集气瓶内水的作用:加速冷却,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药品的选择条件(缺一不可)(1)生成的不能是气体(木炭、硫不可以)因为不会形成压强差(2)能在空气中燃烧(铁不可以)(3)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镁不可以)2.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化学式)如: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冰水混合物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各种溶液等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第8课)1.氧气O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注:氧气没有可燃性2.氮气N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途:作保护气等3.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混合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稳定)用途:作保护气、光源4.臭氧O3用途:吸收紫外线,有味道三.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物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不包括二氧化碳CO2)2.危害: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CO2、臭氧层破坏、酸雨SO2、NO2(三大环境问题)3.保护措施(1)加强大气质量检测(2)使用清洁能源(3)植树造林课堂训练:如何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2—2氧气(第9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液态.固态呈淡蓝色)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助燃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氧化性(1)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注:①底部放水的目的:吸收二氧化硫SO2防止空气污染②反应条件只能写“点燃”,不能写“燃烧”③燃烧匙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目的是为了充分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现象更明显④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如:不能说生成二氧化硫(2)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现象:在氧气中,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燃烧注:①底部放水的目的:防止熔化物落下是集气瓶底破裂②铁丝盘成螺旋状,目的.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③下端系一根火柴,目的:利用火柴燃烧放出的热引燃铁丝(4)镁+氧气点燃氧化镁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加热加热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一光、二热、三生成”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第10课)1.化合反应:多变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是基本反应)【氧既可以指氧气,也可指含氧物质中氧。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3.关系A:B:C: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4.缓慢氧化(1)与燃烧的共同点:都放热、都是氧化反应(2)例: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酿酒和醋、铁生锈、农家肥的腐熟2—3制取氧气一.O2的实验室制法(第11课)1.过氧化氢水+氧气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的作用注:(1)改变指加快或减慢(2)物理性质可能改变(3)同一反应中可选择不同的催化剂(4)催化剂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量(5)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6)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KMnO4制O2时,MnO2是生成物C氧化化A化合B三.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一变多”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四.实验室制取氧气(第12课)1.反应原理: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2)收集装置:是否溶于水不易溶于水a.排水法(导管伸到瓶口)密度比空气大b.向上排空气法(导管接近瓶底:有利于空气排出)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无气泡,松开手,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注:(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2)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是空气(3)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KMnO4粉末进入导管(4)导管刚露出橡皮塞,有利于气体排出(5)先“离”后“熄”: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6)收集好的氧气正放在桌子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4.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5.验满(1)排水法: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则收满(2)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收满四.工业制氧气(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法,氮气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密度反应条件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笔记(原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7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