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初中历史复习精要中国近现代史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八上2——6)1、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2)经过:A、开始:1840.6,英军封锁珠江口。B、结束:1842.8,英舰到长江南京江面,清政府求和。2、中英《南京条约》1)签订:184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内容:A、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非“香港”;联系香港回归)B、赔款:2100万银元。(非“两”)C、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南至北:广厦福宁上)D、关税:中国征收英商进出口关税由两国协商3)附件:《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获三项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4)影响: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B、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封建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D、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八上17)1、《马关条约》1)签订:1895,李鸿章和伊藤博文。2)内容:A、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B、赔款: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通商: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深入内地)D、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最有利于经济扩张;资本输出)2、危害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2)刺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野心;3)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戊戌变法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八上23)1、签订:1901;和11国签订。2、内容:(钱、禁、兵、馆)1)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赔款最多)2)政治: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组织。(最能说明清已成“工具”)3)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4)外交: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派兵,不准中国人居住。3、影响21)极大加重中国人民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2)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3)中国陷入半殖半封深渊。(中国陷入半殖半封过程: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中国近现代几次对华侵略战争及三大不平等条约: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2)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日本侵华战争(1931_1945)条约特征1)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征。2)《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3)《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八上28——29)一、内容1、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前期)1)口号:自强2)企业A、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近代化兵工厂B、曾国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军事工业C、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设备最齐全船舶制造厂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后期)1)口号:求富2)企业A、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B、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文化教育上: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选送留学生4、军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二、评价1、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引进技术,创办企业,培养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侵略一定抵制作用。2、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八上32——33)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3、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4、序幕:公车上书1)直接原因: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33)影响:A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5、发展:1)讲学办报:康、梁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2)组织团体:建立强学会。3)波及全国:各地成立学会,创办报刊、新学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八上P39-41)1、辛亥革命的过程1)开端:武昌起义①准备:1911年,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总指挥:蒋翊武;参谋长:孙武。湖北新军。②开始:1911年10月10日。③影响:清统治土崩瓦解。2)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①中华民国成立A时间:1912年1月1日。B首都:南京。C、纪元:1912为民国元年。(换算数:1911。如民国38年,即38+1911=1949;反之亦然)D、临时大总统:孙中山。②《临时约法》的颁布A时间:1912年3月B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3)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成果: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大贡献)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影响)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局限:A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性质。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近代史上清政府屡战屡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原因:1.清政府长期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2.清政府的统治腐败无能。3西方国家勾结起来,侵略中国,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特点从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4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⑦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生活上的城市化的过程。⑧近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学习西方的过程,也是各阶级阶层探索救国道路和中国发展道路的过程。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近代化主要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即政治的民主化)开始于维新运动,因此有人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维新运动。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思想主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维新运动——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八上71)1、召开:1935年1月,贵州遵义。2、内容: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3、意义: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八上87-88)1、时间:1937年7月7日。2、地点:宛平城。3、性质:日本挑起的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4、影响: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近代史上日本单独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9.18事变;1937-1945: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合作抗日: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八上94-97)1、台儿庄战役51)重要会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2)台儿庄战役①时间:1938年3月下旬—4月上旬。②指挥官:李宗仁;殉难将领:王铭章(四川人)③意义: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夺取胜利的信心。2、百团大战1)战前形势①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②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游击战争的开展,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2)战争目的: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3)战争概况①时间:1940年8月至12月。②地点:华北地区。③指挥官:彭德怀④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⑤规模:参战的八路军有105个团约20万人。⑥意义:沉重打击了日寇,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八下3-5)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内容:①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②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成立: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10月1日成为我国的国庆纪念日。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结果:苏联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给你我们哪些启示?启示: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2)意义①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6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启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广阔的商品市场,寻找黄金、原料和市场的过程,就是殖民侵略和扩张的过程,也是将被侵略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近代的中外战争,实质上两种生产力的较量、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和落后的农业文明的较量。——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的挨打,缘于中国的落后。闭关锁国,制度的腐朽是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日本是近代中国最凶恶的敌人。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百年巨变的启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下46-47)1、召开: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1)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2)伟大决策:把党和国家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复习精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