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2005.4.28.值得肯定之处存在主要问题解决思路对策(一)值得肯定之处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关注课程开发与资源整合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二)存在主要问题重形式,轻实质重手段,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程序,轻机智史学专业功底和教学专业能力欠缺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方法手段调整策略“目标定位”的问题1.知识目标的不落实——忽视“是什么”的基础知识2.能力方法目标不到位——不从“终身学习必备”的角度入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切实——“生硬联系”现象比比皆是“课程内容”的问题1.视教材为“圣经”,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2.对课程内容的史学理解有误3.补充材料(资源)的定位与用途不明确“方法手段”的问题•问题的设计不清晰1.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问题的来源是个“谜”•合作交流走过场•没有探究过程只有结果汇报“方法手段”的问题1.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2.片面理解“接受性学习”的作用•分不清“讲什么”和“怎么讲”•以为“接受性学习”就是讲知识“方法手段”的问题1.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2.片面理解“接受性学习”的作用3.现代信息技术的“乱用”丧失了人的主体作用•只有“机灌”,没有“交互”•板书没了结构逻辑•新式“放羊法”“调整策略”的问题1.备课不备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3.不能即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2.无法归纳提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回答(三)解决思路对策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方法手段调整策略目标定位1.知识目标要落实——先解决“是什么”再解决“为什么”——生动具体形象是前提——补充材料要短小精悍目的明确2.能力方法目标要到位——要渗透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要为学生“终身学习”产生效益——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李渊建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安史之乱赵匡胤建宋(北宋),都东京(今河南开封)618755907960梁唐晋汉周五代十国··藩镇割据武将掌权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旧格局------------------------------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度兵权钱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新格局影响利弊《两宋新格局》(第1教时“杯酒释兵权”)板书设计目标定位1.知识目标要落实——先解决“是什么”再解决“为什么”——生动具体形象是前提——补充材料要短小精悍目的明确2.能力方法目标要到位——要渗透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要为学生“终身学习”产生效益——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内化——真实自然直入人心——“润物细无声”渗透于知识方法中——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归纳补充知识渲染情景)牛顿不仅创立了经典力学,由于发现万有引力,他也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他又创立了科学的光学;在数学上他还发明了微积分。牛顿当之无愧是以上四大学科的奠基者。牛顿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一个人只要享有上面这些成就中的任何一项就足以名垂千古,而牛顿一人做出了所有这些工作。牛顿生前已经享有科学伟人的盛誉,以至于同时代的人将17世纪中期称为牛顿时代。但对自己的成就和荣誉,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牛顿临终前曾说:“我不知道别人看我是什么样的,但我自认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童,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绚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红色的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补充材料示范认识方法)师:……赵匡胤曾经立下过一个重誓:决不因臣下与他意见不合就加害于他,他把誓言纳于太庙传及子孙,子孙是不是做得到,他当然没法保证,但赵匡胤这一生是做到了。大家想一想,他敢把这样的誓言纳于太庙,显示了赵匡胤什么样的性格?教科书上是没有答案的。(学生小声嘀咕)对这类问题的思考实际上是考虑两个对立的方面:一个是“内”,即对自己;一个是“外”,即对他人。这显示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对他人来说,怎么样?你即使和我意见不一样我也不会害你的(提高音量),你尽管唱反调好了,我不会害你的,这是什么啊?——宽容;而对自己来讲呢?你提意见好了,你唱反调好了,我也不怕你,显示了赵匡胤高度的——生:自信。师:对,自信!这样的君王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是很常见的。课程内容1.教材仅是个“例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从史学角度正确把握史实与史论3.课程开发整合资源要注重历史与教学的科学性教科书也有犯错的时候师:……我们就结合教科书上的“小论坛”,说说宋朝“重文轻武”新格局的利与弊各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我先讲“利”,利是……;“弊”是……、“文官当最高统帅,没有实战经验和能力”。师:你说“文官没有实战经验和能力”,对吗?生:对的。师:对的啊?张良和诸葛亮听到这句话一定气得吐血。生:(哈哈哈哈)师:对不对?我们教科书上这句话写得对不对?生:不对。师:那么怎么改?怎么改?历史上像张良和诸葛亮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嘛,那么只要在当中加两个字嘛。生:大多。师:对,大多,文官大多没有实战经验和能力。教科书也有犯错的时候,大家现在就改过来。史书上的历史也可以质疑(先由学生讲述“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师:你相信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吗?生:不相信。师:为什么?生:可能吗?你想那么多的都是武将,赵匡胤身边又没有一个兵,他怎么能让那些将领把兵权什么的都给他呢?师:赵匡胤手下没有一个兵恐怕未必正确生:但兵肯定少。师:兵不是很多,还得靠他手下那些带兵的将领,他们又怎么会轻易地把兵权交出来,是不是?好的,请坐。跟他的意见是不是一样?说说看。生:我认为这些武将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位,为什么一顿饭后就轻易地把兵权都交出来了?师:那么跟他意思一样啊!生:不是,我认为赵匡胤说是让他们享乐,但是可能是过段时间用其他方法杀人灭口。(其他学生:哈哈哈)师:你有材料支撑吗?你看了什么书才会有这个想法?(学生摇头)猜测而已,是猜测,没有材料支撑的啊。好,请坐。你来讲讲看。生:如果赵匡胤跟他们说,让他们交出兵权的话,他这个皇帝还是有一定势力的,他能把他们赶尽杀绝的。师:你怎么知道啊?生:那——那他们也没办法,如果劝了不听的话,就杀了他们。师:好,请坐,非常有意思。实际上大家在听或者讲“杯酒释兵权”的时候,都已经意识到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恐怕是大有问题。但是史书上就这么写的,在今天看来,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史料来证明这件事情一定是假的,只不过我们怀疑这件事情的确过于离奇,太过戏剧化,像讲故事一样。不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961年,原先掌握地方大权的那些节度使们纷纷称病交出了三权,就像赵匡胤提醒他们的那样,多买良田美宅去过享乐生活去了。所以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这些人的确交出了兵权。“杯酒释兵权”显示了赵匡胤非常高超的政治智慧,不流血,没有杀害有功之臣,没有杀害啊(对着之前说“杀人灭口”的学生)。用这样的方式解决一个朝代建立初期政权的稳固问题,我们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方法手段1.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的问题与课题来自于学生的需求——研究的过程与结论同样重要——教师的指导作用要体现听长辈讲那“文革”的故事……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调查到的“文革”资料作一下交流。生1:我的爷爷出身地主家庭,成份不好,在文革期间经常被红卫兵、造反派拉出去批斗。生2:听我奶奶说当时有海外关系的人整天提心吊胆,断绝一切书信往来,生怕被当作里通外国的间谍而受到迫害。生3:我爷爷曾当过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后来参加了解放军,文革期间被当作特务,受尽折磨。(学生惊呆了)师:从这三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政治气氛?生: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一切以阶级斗争为主,以阶级为标准,简单地划分为二大类,即革命与反革命,所有的“反革命”都要进行镇压,太可怕了。生4:我的伯伯说,在文革期间他因为用红笔把“毛主席”三个字圈起来,被批斗关进牛棚。生5:我妈妈说,“文革”期间每个人对毛主席都很崇拜,有疯狂的红卫兵把毛主席像章佩在肉上,绝不容许不尊敬毛主席的话,甚至连毛主席像上有一点灰尘也抓起来进行批斗。(学生很惊讶)生6:(拿出毛主席各式像章数枚、毛主席石膏像)(其他学生很好奇,争着围观,称赞其漂亮和精致)生7:(出示从网上下载的毛主席各个时代的照片、毛主席语录。)(学生互相传阅,一同学竟大声朗读起来)生8:我舅舅家的大衣柜上有“忠”字图案,还有“听党的话,跟毛主席走”字样。师:它说明了什么呢?生:当时把毛主席当神一样看待,个人崇拜现象很严重。师:这种个人崇拜现象为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生9:我的爷爷生活在市区,“文革”期间工厂不能进行正常生产,造反派经常进行武斗,厂里一片混乱。生10:我奶奶说,那时粮食不够,吃糠做的饼、面糊,好一点的吃菜粥、菜饭,穿的衣裳大都是土布、黄军装、蓝卡其布的料子做的,住的是平房,乡下都是烂泥路。(学生叹息)生11:听我爷爷说,当时农村里不准随意地多养鸡鸭,说这是搞资本主义的一套,是要被批斗的,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学生哈哈大笑)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生:生活水平低下,缺衣少食。工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经济不发达。师:它给人民带来的是什么?生:贫穷和落后。生12:我的爸爸说那时候学校也停课闹革命,学生去参加游行,教师地位低下。被称为“臭老九”,老师不敢管学生。学校里到处张贴着攻击老师的大字报,这种状况持续了近十年,造成了一代人的知识贫乏。爸爸还听说交白卷的张铁生竟然作为高才生被大学录取。(学生表情疑惑)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当时乱糟糟的,知识得不到重视,教育处于瘫痪,造成了人才的脱节。师:同学们交流的内容很真实、具体、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十年“文革”的历史情景,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文革的初步认识来学习课文内容,加深对文革的理解。……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到这些关键词并把它们连结成句,随后请将搜索到的关键词以板书的形式加以归类,看看“文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文革”过程中包括哪些重大事件?“文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出示本课内容的关键词,要求学生根据逻辑关系将关键词连接成句。如:1966年+毛泽东+《五·一六通知》;红卫兵运动+“一月夺权”;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周恩来、邓小平+纠正“文革”错误;毛泽东+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976年+“四五运动”+“四人帮”。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文革”这一历史概念: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期间广大干部和群众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结束,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给各族人民带来的是灾难和动乱。方法手段1.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的问题与课题来自于学生的需求——研究的过程与结论同样重要——教师的指导作用要体现2.正确认识“接受性学习”的地位与作用——高效传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示范最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与方法——反对不顾学生意愿需求的满堂灌——正确定位“讲什么”和“怎样讲”已知——未知——新知师:……藩镇割据的政治格局直到唐朝灭亡都没有能够改变。907年(板书),原属于唐朝的一个节度使,名字叫朱温,发动兵变,废掉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自己一屁股坐到了皇帝宝座上去了(生:呵呵),唐朝灭亡。这个叫朱温的家伙建立的朝代历史上称之为后梁。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维持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仅仅过了十六年,后梁的河东节度使——河东,掌握今天山西、河套一带地方——李存勖起兵灭掉了后梁,建立了后唐(板书)。后唐政权延续的时间更短,只有13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勾结北方一个叫契丹的少数民族,起兵灭掉了后唐,建立了晋(板书),历史上称之为后晋。更短!(生:哇)。11年以后,后晋的河东节度使(生:哈哈)刘知远起兵灭掉了后晋,建立了汉,历史上称之为后汉(板书)。大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生:都是河东节度使。师:在这些朝代里面,只要是做到了哪个位子啊?河东节度使(师生齐声),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