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5年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B)A.勒纳B.拉斯韦尔C.德洛尔D.马克思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B)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C.公共秩序D.社会伦理3.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A)A.理性主义B.渐进主义C.政治系统D.精英主义4.“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B)A.逻辑实证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辩证法D.理性主义5.以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D)A.决策行为B.政策评估C.政策监督D.政策过程6.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A)A.政治系统B.精英主义C.混合扫描D.规范最佳7.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的研究前期重点是(A)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8.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B)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9.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C)A.政党B.国会C.政府D.司法机关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D)A、选举B、监督C、罢免D、立法11.在下列的几种环境中,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B)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C、人文环境D、科技环境12.______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A)A、国家机构B、行政机关C、立法机关D、司法机关13.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B)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终止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终结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终止14.当且仅当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时,______才会最终完成。(A)A、政策问题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监督15.公共政策是为______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C)A企业B社会组织C政府D个人16.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____(B)。A深人B内化C反映D响应17.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个基本的假定是:(B)A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18.“系统分析”最早是由______提出并加以使用的。(D)A美国国防部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D兰德公司19.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D政策信息公开化20.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C)A、社会期望B、社会需要C、客观的社会现实D、理想情况21.社会或公共问题只有在被提上政策议程的情况下,才成为(C)A、政府问题B、国家问题C、公共政策问题D、执政党问题22.政府议程指的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又被称为(D)A、政策议程B、行政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23.下列哪个是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A)A、“求神似,去形似”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D、“求形似,去神似”24.政策的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具体体现为(A)A、政策变通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C、政策发展D、政策创新25.政策执行的总原则是什么?(A)A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严格按照政策规定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一切从实际出发26.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是什么?(D)A政策分解B物质准备和组织准备C政策实验D政策宣传27.政策执行的哪个环节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B)A政策分解B物质准备C政策宣传D组织准备28.哪些政策资源是政策执行的根本保证?(D)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信息资源D权威资源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答:(1)内涵: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采取的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2)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阶级性;公共政策的价值相关性;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公共政策有一个生命过程。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答:(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答:(1)它是有关民主主义的学问。(2)逻辑实证主义是它的哲学基础。(3)它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4)它是学者与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5)它是以社会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4、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容。答:(1)公共政策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而且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按照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2)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指那些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自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群体,它是政策的作用对象,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3)社会利益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公共政策根本目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5、简述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总任务、价值取向及其对公共政策的要求:答:总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新时期的;价值取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的要求:(1)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2)经济体制转型对资源配置方式、政府经济角色和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等产生影响,要求实现公共政策基础和功能上的转变与转换。6、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在公共政策方面的重要价值答:(1)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出操作主义倾向。(2)它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7、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及特征答: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叫”思想库”、”脑库”,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设计、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其特征表现为:(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8、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答:地位:(1)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在社会利益与权势集团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功能:(1)进行政策咨询;(2)从事政策研究;(3)提供政策评估;(4)充当政策宣传机构;(5)形成旋转门机制。9、简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答:(1)象征性政策执行。(2)附加刑政策执行。(3)选择性政策执行。(4)替代性政策执行。(5)观望型政策执行。(6)照搬性政策执行。10、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答: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指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目标(2)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的是政策制定科学化的保证(3)民主化与科学化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败。11、简要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及其特征答: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内容包括将决策转化为操纵的过程,按照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进行的努力,主要特征是: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有序性,动态性,协调性,时限性。12、美国学者T.B.斯密斯认为政策执行的四大主要变量是什么?答:(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2)执行机关,即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3)政策对象,泛指由于特定的政策决定而必须调整其行为的群体(4)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环境。
本文标题:公共政策分析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