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公办民营高校党管人才途径和机制探索
公办民营高校党管人才途径和机制探索【内容摘要】分析了党管人才对公办民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要树立党管人才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把握党管人才的时代特点,构筑党管人才的新体制,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关键词】党管人才师资人才观新体制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前,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党管人才的新要求、新思路,强调要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公办民营高校要适应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深刻理解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党管人才观念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是党的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客观要求。公办民营高校只有坚持党管人才,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提升师资工作的战略地位和工作水平,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坚持把发展作为重要标准,用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师资工作的成效,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不断提高识才、用人、爱才、聚才的水平,知人善任,广纳群贤,把人才吸引到发展上来。党管人才战略的实施,无疑将会进一步拓宽高校组织工作的视野和领域,有利于把各类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的各级组织中来或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高校健康稳定发展。公办民营高校性质上属国家所有,政府是投资主体,在运行机制上按照民营机制运作。公办民营高校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产物,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公办民营”是一种新型办学体制,与这种办学体制相适应,师资队伍建设不应当也不能走一般高校的老路,为实现现代大学的办学目标,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以全新的视点和先进的理念,充分发挥“合作办学、公办民营”的优势,努力探索和构建党管人才的途径和机制。对公办民营高校而言,党管人才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党管人才不是简单地狭义地理结和表现为“管人头”、“管人事”,而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是实行对整个人才工作和人才战略的领导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对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整分析,对师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对师资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加强对师资政策的研究,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师资政策体系。要加强党委统揽全局的职能,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师资工作合力,实现师资信息资源共享。要运用政策、法规和组织手段,积极为人才提供服务,不断优化人才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保证各类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坚持党管人才,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也是时代前进步伐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公办民营高校要不断调整思路,贴紧时代步伐,努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大学的人才建设还需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思维。大学的人力资源作为稀缺资源,应该有一个最佳的组合和优化,要建立在每一个师生员工不断努力上进的基础上,因此,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挖掘内部潜力,保持师资队伍的竞争态势,坚持小步快走的模式,为各种类型的师资建立了不同的进入和退出渠道。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的观点,严格遵循人才成长和管理的规律。所谓人才,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人。曾庆红同志强调“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学历、职称、资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和能力,但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公办民营高校既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又要高度重视培养造就高层次师资。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关键是要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三、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深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必须进行深入改革,构筑师资工作的新体制,并不断加以完善。坚持观念创新。“党管人才”,是一种新思路,创新观念是前提。首先要改变和克服“官本位”意识。“官本位”在人才问题上的表现和危害,主要是以行政级别、官职大小来衡五个人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其价值与作用的大小;对师资的选拔任用简单采用论资排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或过分看重单位的所有制属性。“官本位”的思维惯性,极不利于各类优秀师资的脱颖而出,也不利于党对人才的有效管理,严重影响着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因此,坚持党管人才,必须变“官本位”为“能力本位”,摒弃“官本位”这一陈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纠正论资排辈的习惯做法,按照知识、能力的大小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要通过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新风气。其次,要走出“管人”的思想误区。传统“管人”观念产生一种组织性误导,即在干部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上,往往强调义务性规范多、重视发挥主体作用少,强调共性多、尊重个性少,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开拓型、创新型的干部和人才。因此,要变“管人”观念为服务观念,“管”的出发点不是去禁锢人、约束人,而是以人为本,创造条件让人发展,既要继续注重对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特别注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做好师资的发现、选拔、使用、培养和保障,鼓励和引导人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和新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管人才”就是“解放人才”,用制度活力提升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坚持制体制创新。落实“党管人才”,要特别突出体制创新,因为体制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新体制要体现宏观性,要注意避免以党管人才的名义,使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陷于管理人才工作的具体事务中的现象,而要注重把握宏观,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的工作。新体制要体现统一性,要做到统筹管、合力抓,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增强工作合力,提高人才管理工作的水平,做到谋划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新体制要体现协调性,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党管人才既要管总,又要协调各方,加强对人才工作机构的协调和自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共享人才信息资源。新体制要体现民主性,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党管人才的权力在严格的民主程序中运行,从根本上杜绝人才工作中的“人治”现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统一,在人才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等人才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制定并严格执行民主制度和程序,注重社会公论。“党管人才”应该为坚持、改善、加强党的领导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新的路径及制度平台。四、把握党管人才的时代特点,构筑党管人才的新体制要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既要注重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又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大力引进人才并切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近几年,公办民营高校在选人用人制度改革上,采取了不少措施,成效是显著的。但无论从当前和长远看,都还远远不够。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能上不能下等陈旧观念和做法,还没有被彻底打破。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根除这些“痼疾”,真正形成人才辈出、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要建立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培养目标和重点上,要区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取向。对党政领导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要着重提高他们的科研、学术水平,从中培养一大批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在注重对人才能力培养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其政治素质的提高。在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上,要不断探索创新,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国内培养与出国(境)培训、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柿子培养体系,逐步走出一条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之路。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要以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为突破口,建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区、所有制壁垒,打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逐步实现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研究制定推进人才柔性流动的机制,积极吸引海外人才和外地人才,通过项目合作、兼职、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建立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激励机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要按照这一精神,更新分配观念,改革和完善现行分配制度,采用年薪制等多种分配方式,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五、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人才工作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加强师资培养工作。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师资培养规划。要着眼于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着眼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着眼于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应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专业人才。切实做好师资的吸引和使用工作。要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学校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来。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的流动调配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和改进各类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机制,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积极营造有利于人
本文标题:公办民营高校党管人才途径和机制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9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