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专题)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一、课堂教学设计1、什么是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整体策划和综合设计。所谓整体策划是指教师要对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学段或一个教学单元做出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整体思考,使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能体现长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进要求;所谓综合设计是指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具体思考,学生现有的起点是什么,如何确定教学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为达到此目标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作为资源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以及如何组织和形成师生之间多向有效的互动,何以知道目标是否具体地得以落实,等等。2、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3、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有明确的价值追求,那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它“面向全体,发展个性”。(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为学习者设计教学”。表现出“以学习者为本”的追求。(4)以“课标”为依据进行设计。数学课程总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总体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4、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要素(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2)学生: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3)教材:是一种范例、一个载体、一种教学资源。5、教学设计的程序(1)你要到哪里去?(2)你怎样到那里?(3)你是否到了那里?(1)你要到哪里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求:教学目标不能太模糊,要具体、明确。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层次,对每一学习能力层次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出来。明确地指出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评。比如”举例”“说出”“指出”“读出”“知道”等。教学目标检测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项工作。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通过……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种方式都是不符合目标陈述要求的,“使学生认识”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内在的心理变化(如理解、创造、喜爱等等)是不能直接进行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写出这些类型的目标后,要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事例。如: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1、能在课本上找到有关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内容;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把握目标陈述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行为动词)自己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符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多维目标具体化落实于教学活动中。同时注意教学活动中生成的目标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目标。如:矩形(一)教学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能熟练、准确地表达矩形的概念和性质);(2)经历从平行四边形出发探索矩形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的习惯,进一步了解和体会简单推理的基本方法。(3)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矩形与平行四边的关系),并体会“从量变到质变”观点涵义;(4)通过例1的教学,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①课标课标是教学的指南。多个维度的目标是内在联系密切、相互渗透的统一体,不可割裂开来。多维目标的要求应当有所选择和侧重。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三维目标如同正方体,不可割裂,并不是每一节内容都要有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②教学内容要经历懂、透、化的过程。(备教材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分析教学内容的类型,确定内容的结构、范围和深度。把握好:教学的切入点、重点、训练点和延伸点。在设计教学时,可考虑到下列几个问题:(1)教材内容是不是达到课时教学目标的必须,应删减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数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2)在校内外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课程资源?(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准确,适合学生实际水平。(4)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的教学?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达到学生的数学体验性学习?(5)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走出教材看教材,高屋建瓴,不仅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运用中,而且使自己成为新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建者、开发者。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③学习者分析学习者起点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起点。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者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的教学策略有效吗?教学活动的安排合理吗?教学能使学生获得成功吗?……在备课中可考虑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2)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已有初步认识,哪些离学生相差较远,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哪些情境促进学习?(3)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基本能够自学,哪些需要教师点拔启发引导?(4)如何在课堂上分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设置思考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答案?(5)如何针对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练习题,达到促进学生个体数学学习不同层次的进步?(2)你怎样到那里?(教学策略)①教学方法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然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既然是艺术,就要不断创新。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法的选择应考虑内容、学生知识水平、课时、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等因素,不能生搬硬套,有时也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自学指导法、情境法、“读—议—练”三段式教学法、“点—线—面”立体式教学法、“导入—阅读—质疑—解疑—练习”五步教学法和“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没有优劣,只有恰当与适宜。讲授法不代表陈旧,更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象征。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意义并不是在于形式上,而是在于如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关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习数学是围绕着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而展开的。在学生的活动上,要让学生动脑,而不是单纯地动嘴或动手。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包括课程、教材、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而不是刻意模仿和简单借用某些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2)你怎样到那里?(教学策略)②课堂教学活动为什么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且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重要的手段、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恰当的活动,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般情况下,课堂活动有个体活动、小组开展教学活动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合作及整体活动等。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四点:一是挑战性。问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二是思考性,问题既与原有学生认知水平有关,但也要有一定高度,必须想尽办法激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发现”数学结论;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不唯一,要求具有拓展思维,课堂问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复述型问答、概括型问答、分析型问答、想像型问答、评价型问答;四是层次性,问题要能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体验,领悟和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利于重点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课改的要求(面向全体)。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规律。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动开展的形式、规模、时间和次数等都要有计划。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1)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一心想让学生动起来”,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好课。(2)有的教师将课程改革单纯的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3)缺乏教学思想的指导。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性学习,然而不少教师把探究仅仅看成是一种教学活动,而不能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2)你怎样到那里?(教学策略)③教学手段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不外乎图表、实物模型、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五类。一堂课究竟用哪些,何时用,怎样用,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前准备到位。媒体的特点:便捷省时、形象生动、增大课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效率等。教学手段的作用:辅助教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3)你是否到了那里?(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定。实施教学前的一种思考和掂量。教学中所做的应变处理、调整或修正。对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检测。对一个相对内容完整的终结性测验。作业的布置要与重点知识对应。作业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反馈调整。作业尽量在课堂中完成。教学反馈重在及时性。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及时反馈及勤于反馈与教学效果极为相关,反馈间隔越短,反馈次数越多,学生的成绩提高越快。从反馈的途径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提问、观察课堂反应、当堂测试等等。为了加强反馈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既要着眼于“评教”,又要着眼于“评学”,即对教学双方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信息反馈。教师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0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