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呼图壁县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总体规划
1呼图壁县煤电煤化工基地总体规划1前言新疆作为国家能源接替区,应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加速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煤炭工业是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煤炭的产值在自治区仅次于石油排居矿产值的第二位。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煤炭约占70%。据专家分析,以煤为主的一次性能源结构至少要维持50年。新疆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预测资源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新疆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大、热值高、开采方便的特点,其大规模的储量和煤质完全可以建设国家特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受煤炭外运和煤电外输的瓶颈制约,新疆煤炭资源优势难以发挥。近年来,随着内地一些省、自治区煤矿资源日渐枯竭,众多集团都将眼光聚集到了新疆这个煤炭富产区。而新疆煤炭今后的三大产业方向分别是煤电一体化、煤化工和煤气层。呼图壁县境内具有丰富煤炭资源。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75亿吨,未探明储量约25亿吨,分布在县域以南,约60公里的天山北坡,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的条带状,煤田内地质构简单,呈单斜构造,倾角12°-17°,可采煤层4层,煤层2总厚度约37米,属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不粘煤、长焰煤和弱粘结煤,是非常优良的工业用煤。煤炭开采和加工转化是呼图壁县的支柱产业,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呼图壁县煤炭开采、煤电和煤化工产业正处于起步时期,现已形成石化产业园区、轻纺产业园区、煤化工产业园区三大产业基地,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呼图壁县还将重点规划建设煤电煤化工新技术工业园。基于呼图壁县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战略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呼图壁县政府将煤炭开采及下游加工转化产业定位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呼图壁县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商,纷纷投资建设能源重化工项目。目前已有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大唐能源集团公司、首钢控股(集团)公司、香港明基国际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县进行煤炭开采、发电、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为使呼图壁县煤电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呼图壁县政府特委托新疆煤炭科学研究所编制《呼图壁县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目的是对全县煤电煤化工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与产业分工,确定合理发展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指导全县煤电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2概述2.1规划背景32.1.1我国能源总体状况分析2008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万亿t,尚未动用保有储量约为5000多亿t,现有煤矿已占用储量约为1100多亿t,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6%,居世界第三位,产量和消费量分别21.9亿t和21.4亿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5.7%和36.9%,均居世界第一位。由此可见,我国既是世界煤炭资源大国,又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而原油和天然气资源所占世界比例分别为1.4%和1.2%,属原油和天然气资源贫乏国家。鉴于我国资源禀赋特点和能源结构状况,我国政府已经将煤炭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预计煤炭在今后我国煤电煤化工资源消费中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2.1.2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政策为保持电力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电力结构调整步伐,2006年4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预计2010年以后,全国电力装机不足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除少数地区用电高峰时段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可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并略有盈余。加强区域网架、跨区输电线路和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建设,继续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努力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优先安排可再生、高效、污染排放低的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大、违反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的机组发电。重点对火电机组进行4优化调度,鼓励煤耗低、排放少、节水型机组发电。2.1.3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政策为推动煤炭行业结构调整,有效应对潜在的产能过剩,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2006年4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按照稳定东部生产规模、加大中部开发强度、适度加快西部后备区资源开发的原则,搞好开发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规划煤矿建设项目,必须同时规划建设与其相配套的运输通道和煤炭加工利用项目。全国煤矿平均矿井资源回采率达到40%以上。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煤矸石和煤泥利用率达到75%以上,煤矿瓦斯抽放利用率达到50%以上,矿井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在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这已成为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全球竞争的发展战略,而西部大开发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选择。由于新疆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多民族聚居,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目前中国无论是从国内扩大内需、平衡中西部发展、稳定边疆等需要,还是从达到控制资源、制衡西方国际战略目的的需要,都已经把新疆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发展地位。丰富的战略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对确保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对周边地区日趋复杂的形势,5新疆在全国发展和稳定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重中之重是新疆”。2.1.4煤化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和规范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2006年7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做好煤化工产业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产业发展引导。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稳步发展煤制油品、煤制天然气、甲醇、二甲醚、烯烃等石油替代产品,其中煤炭液化尚处于示范阶段,应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广;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产品。煤化工产业发展应“量水而行”,严禁挤占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发展煤化工产业。严格控制缺水地区煤气化和煤液化项目的建设。限制高耗水工艺和装备的应用,鼓励采用节水型工艺,大力提倡废水、中水、矿井水回用等煤化工技术。2.1.5自治区政府出台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2005年7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新疆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发展经验,立足区情,突出重点,进一步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我区新6型工业化建设,动员全区上下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开创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煤炭产品结构要由单纯生产原煤型向能源重化工型转移,加大煤炭深加工力度,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加快建设煤转电项目,积极推进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和煤焦化等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煤化工项目。2.1.6煤炭在未来我国能源消费中仍居主导地位2004年,我国政府制订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规划纲要对今后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要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和“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的承载力,努力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规划纲要进一步确立了煤炭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为今后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1.7集约化、洁净化和一体化是煤炭产业发展方向200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提出: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7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2.1.8石油化工原料替代近几年,世界和我国进入高油价时代,石油资源对于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制约影响日益突显。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和煤化工、生物化工技术的完善,与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的竞争力大幅提高,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原料结构已经开始重大调整。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煤化工在我国化学工业中的特殊地位。从长远看,煤化工将与石油化工并驾齐驱。预计在近期内,石油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但煤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2.1.9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煤炭的大量消费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环境承载力已经逼近极限。2008年,我国SO2的环境容量为1252万t,但实际排放量高达2255万t;工业水排放COD环境容量为800万t,实际排放量达到1445万t,远远超过环境承受限度。2008年我国SO2的排放强度为13.66kg/1000美元GDP,NOX排放强度达到16.6kg/1000美元GDP,是发达国家排放强度的数十倍。采用清洁化煤炭加工技术,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迫在眉睫。8规划区生态环境脆弱,重化工企业属高污染企业,入驻将会使生态环境的保护任务更加艰巨,如何在保持园区开发建设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关键在于做好产业规划,控制园区污染物排放量最少化。2.1.10煤电煤化工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显煤电煤化工的特点是耗水量大。大型煤电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高达数千万m3,吨产品耗水在10m3以上。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22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近400亿m3。据水利部最新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4130亿m3,比常年值减少12.9%;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座。而主要煤炭产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保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1/10。部分流域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城市总体布局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工业用地的布局,城市工业的组织形式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尽管规划的重化工工业园区距离城市较远,对城市干扰较小,但呼图壁县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争水,将是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2.1.11煤炭加工转化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煤化工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如洁净煤气化技术(国外的Shell、Texaco、GSP和Lurgi等,国内的恩德炉和灰熔聚)、煤液化技术(CTL,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煤制低碳烯烃技术(MTO/MTP)、二甲醚生产技术和大型甲醇合成技术(规模可达到7500t/d)、焦炉9气转化技术等,上述技术已全部或正在实现工业化生产。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开发不仅实现了大规模生产,降低了能耗,而且实现了清洁化生产,解决了煤化工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同时煤制烯烃和煤制油技术的开发,开辟了煤化工向石油化工发展的新途径,大大拓宽了煤化工产业发展领域。新技术的开发为煤碳加工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持。2.2主要煤化工产品市场分析我国重点煤化工产品市场情况如下表所示。我国主要煤化工产品市场现状与预测1.甲醇甲醇是大宗醇类产品,作为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甲醛、醋酸、丙烯酸酯、MTBE、PTA和作为燃料。2009年,我国甲醇产量为535.64万t,进口量为136.03万t,出口量5.45万t,表观消费量为666.22万t。预计2011年和2015年,国内市场甲醇需求量为1250万t和2010万t,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好。2.二甲
本文标题:呼图壁县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