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赵湘中文系1班学号:电话:1.引言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增多,英语开始进入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国各地公共场所的汉英双语标识及提示语也越来越多,但各种错误及不规范现象也比比皆是。为迎接即将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世界翻译大会以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为改善我国的汉英双语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对外宣传与交流及经济、文化建设,全国各地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汉英双语标识语纠错活动以及相应的规范行动。许多专家、学者也加入这一行动,对汉英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心,并于2005年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但从整体上看,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还存在着诸如题材及体裁单一化、术语不统一、缺乏创新性等缺憾因此,笔者基于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及20余篇相关论文,综述各家之论点,希望为今后的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思路。2.公示语翻译原则及方法公示语翻译带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它更多的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探究公示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与深远社会意义的问题。黄友义(2004)认为,对外宣传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者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汉译英,有两条原则必须坚持:一是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二是熟知外国语言习惯,防止落入文字陷阱。罗选民(2005)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作了《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的主旨发言,指出过去我们研究理论较多,研究问题不够。在公示语翻译研究中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公示语是社会用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社会用语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用语集,但其有着十分清晰的基本特征:公众性、功利性、多元性、创新性和简明性。有的公示语反复出现或固定地在一定场合使用,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由于公示语的反复使用,有些格式被固定下来,形成了若干简洁现成的模式,供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下应不同的内容和语境套用(王建华等,1999)。吕和发(2004)认为,由于公示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标准性、沿袭性,因此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对译。汉英公示语的翻译还应注意特定语汇在英、美、澳等英语作为母语国家使用中的差异,使用国际通行、惯用的对等语汇进行汉英翻译,避免使用生僻语汇可能造成的不便和误解。公示语的读者应是对公示语不需任何职业或专业训练就能理解的普通人。读时费解,读而不懂,就起不到公示语应有的作用。倪传斌(倪传斌刘洁,1998)将标记语的语气按其强弱依次分为:禁止性、警告性、命令性和提示性四种,认为公示语翻译除应注意规范化和适度诙谐之外,应遵循三条原则:让普通读者一看就明了,译文表达上的简洁和语气得当。同时译文应多一点人情味、多一点幽默感、多一点文化味。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但凡涉及到语言的使用与交际的场合都要讲究语用。陈淑莹(2006)从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阐述了英译标记语的语用失误现象,强调标示语翻译应注重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王银泉、陈新仁(2004)从标识用语交际信息失真、施为功能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和地道等方面对标识用语英译失误进行剖析,提出了约定俗成是标识语英译中不可忽视的翻译原则。陈建华(2005)将目前社会上标志用语汉英翻译归纳为两大缺陷,即照搬原文、照字直张美芳(2006)以功能理论,尤其是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澳门公共牌示的文本类型及其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牌示的交际功能将其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三种文本类型,建议以文本的主要功能来决定翻译的策略。贺学耘(2006)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认为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张新红(2000)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实地收集的社会用语的英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社会用语英译中存在的各类语用失误,分析了造成语用失误的背景和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公示语英译的主要交际对象是英语使用者,它的表达应符合英语的语用习惯和文化特征。赵小沛(2003)认为公示语翻译错误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母语的负面迁移;二是缺乏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这些原因的产生与我们的英语语用教学的欠缺有一定的关系。蒲莹晖、孔令泉(2006)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角度阐述规范英语公示语的意义,并提出四点改进措施。刘建刚、闫建华(2005)以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告示类文本进行语用等效翻译研究,认为译者要充分发挥语境的作用,不仅要充分调用文本内信息,而且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文本外信息,扩大认知环境,运用恰当的照应词语和标识性提示语,明确所指对象,增大关联度和互明度,以减少译语读者的处理努力,力争达到语用等效的目的。卞正东(2005)把标示语分为四类,即:标牌类标示语、口号类标示语、标识类标示语和说明性标示语,认为标示语的翻译应以变通表达方式、提高读者接受性为重点,尽可能采用对应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对说明类标示语可采用改写、增补、重组、释义、借鉴等五种手段加以处理。倪晶(2005)分析了常见标示语翻译的五个方面的错误(拼音问题、语法问题、中式英语、错译和语义模糊、不了解文化内涵而导致的误译等),提出标示语翻译要具备简洁明了,语气得当、翻译规范和适度幽默四原则。粟长江(2003)提出翻译的原则应该是简洁明了、属于地道的英文。并给出了公安标示语和警示语英译的八种模式。赵湘(2006)从中英标识语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文化差异对交际所产生的影响,并从语用的角度探讨中英标识语的翻译。金龙以北京北海公园为研究对象,列举了10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李怀奎、李怀宏(2004)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广西桂林八个景区167处标识名称的英语对应语,通过问卷方式对标识语汉译英进行语用等效实证研究,认为翻译景观标识名称时,要注意源语和译语的语用习惯和考虑语用等效问题。万正方(2005)根据上海商业区公示语英文翻译情况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分译和译文不简练。提出“准确、规范、简练”的标志用语翻译原则。类列举了公示语翻译的12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改进意见。3.结语公示语翻译研究发展迅速,参与者也逐渐多了起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它已成为专家、学者和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但从学术发展及创新的角度来说,公示语翻译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待进一步开拓。①加强公示语翻译基本理论研究。从语言上看,公示语的构成比较简单,其语言特点也比较鲜明,然而,由于其功能上的特殊要求,公示语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复杂的现象。翻译方法与技巧是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几乎每篇文章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但从整体上看,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有深度的力作不多,不少文章停留在司空见惯的例证上,交叉重复较多。因此,该研究也需运用翻译学相关理论和原则加以指导。②加强语用翻译研究。公示语属社会语用的研究范畴,社会语用问题反映了一个社会人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公示语翻译研究离不开语用翻译研究。语用学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使我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矛盾;翻译与语用学的融合将提供新的翻译理论模式,为翻译学的建构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在公示语翻译中,如何准确地把我们要表达的意思用英语表达出来,对成功的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公示语翻译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努力沟通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在语用上的差异,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③加强术语的统一。术语是一种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符号。术语的意义必须以明确定义的科学概念为基础,具有单一的理性意义和感性色彩,它是描述和传播科学概念、定义和规律的基本要素,也是促进学科建设的有力工具(方梦之,2004)。公示语翻译研究术语不统一,为该领域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混乱,也不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翻译学科的构建。参考文献:[1]卞正东.论标示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5(1).[2]陈新仁.汉语告示语的语用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4).[3]陈淑莹.标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陈建华.标志用语汉英翻译的基本要求[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5]方梦之主编.译学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标题: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1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