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六年级上册初一历史知识整理(适合考前复习)
初一历史上册考前复习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会使用天然火,社会组织是原始人群。3、山顶洞人:约30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衣服,社会组织是氏族。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世界最早),饲养家畜,定居(干栏式房屋)。2、半坡遗址:约五六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世界最早)、蔬菜,饲养猪狗,纺线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3、大汶口遗址(山东境内),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三、华夏之祖1、涿鹿之战:距今四五千年,蚩尤对战黄炎联盟,结果:蚩尤战败,炎帝、黄帝部落经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2、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炎帝发明耒耜;黄帝对衣食住行都有很大贡献,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制乐谱。3、禅让制:原始社会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四、夏朝和商朝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亡国暴君是桀。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五、西周的兴亡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建都于镐京。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亲族以及功臣在各地建立封国,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诸侯义务:诸侯服从周天子命令,要向周王进贡,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亡国之君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六、春秋争霸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由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开始的)——公元前476年。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盛产鱼盐②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③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败,晋文公成为霸主。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七、战国争雄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两件大事:①三家分晋,②田氏代齐)韩赵魏由晋分裂而成。2、战国时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纸上谈兵;从此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八、商鞅变法:1、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发展,标志为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②奴隶主阶级逐渐变为地主阶级,奴隶逐渐转化为农民阶级。③根本目的: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2、变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依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③推行县制。3、影响:①国富兵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②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九、秦朝的统一:1、秦统一全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都咸阳。意义:①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背景:(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巩固封建统治)。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政府,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②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民间推行隶书)(4)思想上:焚书坑儒(5)军事上:①北拒匈奴修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②开发南疆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3.秦朝疆域:西起陇西,东到东海,南到南海,北达长城一带。十、秦末农民起义1、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在: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建立政权。3、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4、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灭亡。十一、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经过文景之治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后,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的大一统。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①政治:削弱封国势力,允许诸王将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②思想文化: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③经济:收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军事:大规模反击匈奴,收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十二、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通西域:①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②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往来。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十三、两汉时期的外交1、“丝绸之路”:陆路:以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分。2、汉与欧洲的往来: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人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十四、两汉时期的经济1、农业:(1)治理黄河:汉武帝时亲临治河工地,黄河下游八十多年没有发生过大水灾;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黄河八百多年没有改道。(2)①工具上:西汉耕犁安装了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播种工具:耧车;②方法上:二牛抬杠;③农作物:北小麦,南水稻,桑麻广泛种植。2、丝织业:汉代丝织业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3、冶铁业: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铁质量,比欧洲早一千多年。4、商业:东西二京:洛阳和长安,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市”。(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十五、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统一条件: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②经济上:发展生产,组织垦荒③军事上: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3、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称帝建魏,都洛阳。②221年,刘备称帝建汉(史称蜀),都成都。③222年,孙权称王建吴,都建业(南京)。4、三国经济:魏国水利设施多,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发达;吴国造船业发达(曾派卫温到达夷洲,即台湾)。十六、江南地区的开发1.淝水之战:前秦对东晋;东晋以少胜多;从此,北方重新战乱;南方得到战时稳定和发展2.东晋(317年开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城是建康(南京)。3.江南经济发展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技术。(主要原因)③社会相对安定。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十七、北魏孝文帝改革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五胡)内迁到黄河流域。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趋势增强。②北魏政权面临危机。内容:①迁都前进行经济、政治改革②由平城迁都洛阳。③推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拓跋改元)、通汉婚、用汉制、讲礼法)。作用:促进民族融合。十八、卓越的工程包括1、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功能:防洪、灌溉;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2、灵渠:秦朝修建,联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十九、科技成果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世界最早),用麻造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意义: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2、数学: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介绍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近1000年。3、医学:①“医圣”张仲景,东汉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②华佗,东汉人,擅长外科手术。医学创举(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4、农学:贾思勰,北魏时期,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5、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著有《水经注》。二十、汉字的演变1、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2、金文:商周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西周晚期出现大篆。3、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发展为隶书,汉时广泛使用。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4、草书、楷书和行书: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二十一、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背景:①春秋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②各学派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流派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品及影响儒家孔子春秋晚期(政治上:)“仁””的学说,爱人,为政以德。(教育:)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言论收在《论语》中。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春秋无义战,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言论收在《孟子》中荀子战国时期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老子春秋晚期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庄子战国时期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著《庄子》墨家墨子战国初期兼爱、非攻法家韩非战国末期主张改革,反空谈仁义、倡法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韩非子》兵家孙武春秋晚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膑战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二十二、文学、史学与宗教1、诗歌: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品《离骚》。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2、史学: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著有《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3、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我国内地。对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4、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之一是张陵,东汉时正式创立,尊老子为教主,尊称为太上老君。二十三、艺术1、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制作于战国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音乐已经达到很高水平。2、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3、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东晋,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5、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册初一历史知识整理(适合考前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3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