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关于体育社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体育社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自古以来就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广泛的群众基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历史作用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进程出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果说,在远古原始时代的猿人类将攀援洞岩、缘木取果作为一种生存本能的自发运动,从而促进自身体魄的发育进化;那么,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人们在徭役重压之下,为生计和自卫所迫而采取的种种强身健体的活动(如气功、武术等民间民族体育)则是一种由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过渡的群众体育;而如今在近代物质文明的推动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辐射下,作为培养现代人素质的体育手段,则是一种在较高层次上的自觉意识的感悟和实践,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单纯健身的体育范畴,并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共同进步。体育社会化在我国的出现并日趋明朗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特殊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解放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彻底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在世界体坛上占有重要位置。但是,长期以来,在计划体制范围内,体育管理体制、竞赛体制和投资渠道基本上处于“一家独办、国家包干”的自我封闭的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整个社会改革开放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的自身改革开放也以其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取得成效,而体育社会化则是显著标志之一。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体育事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本来具有自身的服务价值和服务价格,只是由于旧有管理体制和福利公益事业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在享受体育服务独特功能作用时,本应由个人所承担的服务价格由国家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体育一旦进入市场(尽管不是全部)必然受到其运行机制的支配和制约,所以伴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体育社会化也就应运而生了。三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历史阶段必然有相应的物质文化生活出现。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在生存的权利和安全感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必然会在寻求和谐人际社会关系和实现自我全面发展需要的视角范围内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于是,人们找到了一种能将体育与社会、文化和经济融为一体的形式——体育社会化。四是体育事业自身发展内在规律的体现。与其它事物发展规律一样,体育自身的兴衰固然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分不开,但也由其本身的性质与功能作用所决定。体育以人民大众及其竞技中的佼佼者为主体,以运动项目和基础设施为客体来达到其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目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离开了体育主体的参与和支持,任何体育项目将变得毫无价值。从以上四个方面可知,体育社会化的出现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尽管在总体水平上,还只是处于一种探索准备阶段,在组织管理形式上还是一种松散不规则型,在实际效果上还是局部的初步收获,但毕竟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体育社会化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是与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强化了人们的参与意识。古往今来,任何一项活动还从未有像体育这样拥有如此广泛的参与者和长久不衰的民众热情。随着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入人心,亿万人民健身强体、发展完善自我的参与意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不管是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体育这个领域,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感染和鼓舞,并为之振奋和忧乐。比如我国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奥运会上的零的突破,足球运动的徘徊与奋争,乃至省、市、县、乡、村和厂矿企业的运动会等,都会牵动人们的心弦,激发人们的热情。这从我国体育人口逐年大幅度增长的实践中可以得到证明。二是增进了群众身心健康。体育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延年益寿,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家庭和马路交谊舞会、中老年迪斯科、气功治病、太极拳、老年门球和医疗体操等,就说明体育的真谛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掌握。据对一个县的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年医药费调查,参加体育锻炼前年人平开支950多元,现在则只有100元左右。三是活跃了业余文化生活。在体育文化日益显现出迷人的魅力之后,人们将大量的闲暇时间投放到体育活动上。农村体育、学校体育、企业体育和机关体育,被更多地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并涌现了一大批基层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和积极分子,为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各地成立的“球迷协会”就是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群众组织,它对活跃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四是弥补了事业经费的不足。体育向社会全方位的放开,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竞赛体制,为体育投资的多元化格局提供了可能和现实的条件。在地方财政用于体育事业经费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也纷纷拿出有限的经费投入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在重大体育比赛中,不少厂矿企业和个人也给予大力支持和赞助,既为企业单位宣传了整体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又较好解决了体育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五是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建设。体育作为一种将体质、意志和精神的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手段,已使之成为培养全民族现代人素质的利器或催化剂。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能培养人们的顽强意志、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奋进拼搏精神,以及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国心,因而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近年来,在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的经济建设中,人们更是利用“文体搭台,经贸唱戏”这一有效形式,给体育本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所以,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更新,体育的作用早已超出了单一的强身健体的范畴,而在更广阔、更丰富、更辉煌的社会历史领域里折射出它的耀眼光芒,展示出它的迷人风采。综观近年来我国体育社会化的进程及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如下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层次上的交叉型。目前,我国体育的管理体制已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网络的雏型。在纵向上有体育职能主管部门与农村、学校、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多头并进、相互促进的体育管理机制;在横向上有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产业等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提高的体育发展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特点将日益配套和完善。二是方式上的相融型。体育社会化的表现形态主要是体育与厂矿企业联姻,与地方传统结合,与文化氛围相融,与时代气息合拍。有不少厂矿企业已将体育工作纳入经济活动之中,组建高水平的体育队伍,赞助重大体育比赛,发行购买体育彩票或债券,筹办体育俱乐部等,通过一系列的主动参与和广泛宣传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健力宝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已走出了一条成功之道。在竞赛体制上也出现了社会各部门与体育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共筹资金和共享利益的局面,尤其是县市级以下的基层单位在组织各项群众体育比赛时,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参与关心者之多、体育知识与技艺普及之广、政治热情之高、实际效果之好,是以往任何时代或国家都不能相比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优势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三是内容上的综合型。由于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大体可分为国家专业队(指各级专业运动队和体育院校),基层组织体育骨干力量(指职能部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及广大民众(指各项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和参与者),因此,在体育活动的内容上基本可分为三类:①竞技观赏类。对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项目大多数人虽不能直接参与,但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媒介的耳濡目染,在观摩、欣赏和评品中为之动情痴迷者,却从客观上反映出体育特别是高水平的体育比赛过程带给人们身心、情绪、理智、精神和感受的熏陶与感染,这是千金难求的社会效益。②健身健美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发展完善自我的体育活动中去。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康复体育、健美比赛、体育舞蹈和大众体育吉尼斯纪录的创造等等,在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高尚情操和拼搏精神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不可低估的作用。⑧娱乐消遣类。这主要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并经久不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拔河、登山、钓鱼、游泳、长跑、踺球、棋牌、武术和气功等竞技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体育活动与生产技能相结合,娱乐消遣与身心锻炼相结合的各种比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从人员分布来看,这三种类型呈金字塔型,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特点和体育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为体育社会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体育社会化,则为体育事业的整体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显示出方兴未艾的良好发展势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速体育社会化的进程,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当前的迫切任务之一。笔者认为今后体育社会化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从发展道路来看,由事业公益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主要是领导、监督和协调,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体育自身的发展和各项工作也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传统的公益福利型观念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就连体育行业内部干部职工的思想转弯也有一个过程。但讲究供求关系、投入产出的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体育面向社会的经营服务于国于家于已都有利的真理。因此,克服思想上的障碍是当务之急。其次要理顺各种关系,为实现体制的转变打下基础。体育的经营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兴办与发展是和财政、税收、工商等职能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关心分不开的。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与体育的经营服务相配套的各种政策法规,使体育社会化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体育职能主管部门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克服“等靠要”的畏难情绪和依赖心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自觉地参与市场活动和市场竞争,积极兴办经济实体和第三产业,以优良的设施、优惠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以体育服务创收的成果促进体育事业的更大发展与进步。2、从实现手段来看,由简陋初级型向综合高级型转变。一定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实现体育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体育的硬件开发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县级以下的基层单位还十分简陋与落后,至今有的连基本的“两场一池一馆”也未建立起来,群众性体育活动还局限于露天街头,大型运动会更受到场馆和天气的制约。同时,对已建立起来的部分体育设施也因管理不善和利用率不高而使效益欠佳,场馆应有的综合作用发挥不够。为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将体育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并分期分批逐步实施。其次要高起点、高标准、超前性地积极兴建各种体育设施,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拓宽投资渠道,较快扭转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状况。第三要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深化体育内部改革,在全方位、多功能的经营服务上下功夫,不断增强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3、从服务方向来看,由“一家独办体育”向“社会共同参与”转变。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迈向全面开放的战场,这是实现体育社会化战略的必由之路。要在体育社会化内容的拓宽和内涵的深化上作文章,首先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及社会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体育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增强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其次要发挥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宣传和推广群众体育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信息收集利用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推动体育社会化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第三在体育运动项目的组织和开展上,要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娱乐需求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积极兴办有偿与无偿结合、优质与优惠结合的体育经营服务实体,更好地发挥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媒介、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要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以传统项目和骨干队伍为龙头,在城乡大力普及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多出人才、快出成果,不断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和体育人口比例,使我国的体育社会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标题:关于体育社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6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