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保健养生陈文靖2014481106建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所谓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人们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人们想要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来享受这个社会的美好。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保健养生了。养生,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体质是健康的基石,人的体质决定抗病力,抗病力是发病与否的主导因素——内因,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呵护体质,体质(抗病力)是“养”和“练”出来的,调养体质是预防和战胜疾病的根本,体质不同养生保健的方法不同,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体质类型,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养生保健,所以辨明体质是养生保健的关键。为此,我们想要保健的话就必须先拥有良好的体质。锻炼时必不可缺少的部分,缺少了运动,我们的生命会失去朝气。自古以来都是“生命在于运动”是永远的真理。,我们学校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运动,拥有会让很多体育器材和宽敞的运动场。开设早操和晚跑的项目。体育课上开设太极拳,武术拳操,练功十八法等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加强体质锻炼,这也是保健养生的一种。中医养生学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告诫人们要以正气为本,重在预防,持之以恒地用正确而科学的养生知识和方法调摄机体,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更有关于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论的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2]。这也就是说,养生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恰当运用养生方法,合理的饮食起居,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首先任何学说均是在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中医学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其养生方法和理论,也同样如此。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以其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首先阐明人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可以说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础。首先,必须明白,阴阳五行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两个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是对地球万物宏观的表述。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如果饮食起居不当,则气血生化失源,人体正气受损,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与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宏观相对的微观。因为地球万物均要随地球一同自转和公转,在这种旋转运动中,地球上的气候不断在变化,致使地球万物也因此变化而形成各自独立的阴阳五行属性。其次,我们要了解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六淫、疫气、七情、饮食起居不当、外伤等,中医将病因分为外感、内伤和不内外因。而这其中饮食起居又是最基础的致病原因,和其他致病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饮食不当,则会引起正气虚弱,六淫疠气等致病因素乘机侵入人体而引起各种疾病,而饮食起居不当也会引起各种疾病。因为,我们保健养生也必须要注重饮食起居的问题。当代许多年轻人在这个竞争如此强大的社会里生存,甚至不分日夜的奋斗,饮食也只是草草了事。这对我们的身体是一种伤害。所以注重饮食起居对保健养生也是不可忽视的。饮食对养生保健的作用饮食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但它并不只是指吃饱肚子而已,还有更深层的含义。饮食除了要有吃饱饭的经济基础外,还指如何吃的好,吃的健康即食补。中医学本身就有“医食同源”的认识,食物虽然不是药物,但从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看,食物和药物有许多相同的作用,中医有许多偏方均是以食物为药来治病的,效果还相当好,这是对医食同源最好的证明。在中医上,根据五脏归属,肝属木,木在春季,酸入肝,故春季食酸对肝有益;心属火,火在夏季,苦入心,故夏季食苦对心有益;肺属金,金在秋季,辛入肺,故秋季食辛对肺有益;肾属水,水在冬季,咸入肾,故冬季食咸对肾有益:脾属土,土旺四季,甘入脾,故四季均可食甘以利脾脏。另外,就是五行中五色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由阴阳五行学说五色分主可知,青入肝,红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由此,食物颜色对人体健康的功能也就不说自明了。中医学养生最注重养肾,但一般不主张吃药去补肾,而主张食补。有谓“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对五色的作用,民间还有许多偏方和简单易行的方法。现今,人们往往忽略了起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正作—忙,就更无暇顾及,等到得了大病,真是后悔莫及。根掘阴阳五行学说,起居同样与四季变化有关。《黄帝内经·素问·保命全形》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同,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三月,此谓闭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同光,使志若伏若匿,这提示我们要顺从四时阴阳,调神养生,做到春季晚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随太阳起。这里的早,是指早上5~7点,晚指晚上11~12点以前,随太阳起指冬季早上7点左右。起居的时间性,是与气有关系的。每日凌晨是大地阳气回升的时间,5~7点正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起床,外出散步或做些轻微的运动,就自然而然地补充了阳气;睡觉时间一般在晚上11点以前为好,因为11~1点是子时,这个时辰是养肾的时辰,此时睡觉正好补肾。现今许多人早上睡懒觉,晚上不睡觉,使得早上该补阳气时补不上,晚上该养肾气时养不了,造成肾虚证。起居不当不但对先天之本——肾有极大的影响,对肝也同样有影响,中医学有肝肾同源的认识,是非常正确的。不注意保护肝肾是引起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如糖尿病就是肝肾同时虚弱造成的。许多人工作时没有节律,该休息时不休息,使肝火上亢,轻者造成上火,如口腔溃疡,疲劳作战,这样首先对肾有损害,其次会口舌生疮,鼻脸牙龈肿胀等等,长此下去,就会造成肝虚。就中医学而言,糖尿病是肝肾两虚造成的。现今,中国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笔者认为,这与不懂或不知道中医学的养生方法有很大关系。正当的起居应该按照中医学的起居时间,如在中午再能有20~30min午睡,那是再好也不过了。当然,起居的内容还有如卧具软硬的要求,床的朝向,远离潮湿的居室等等,但起居的时间则是最重要的,不能忽视。以中医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解释了饮食起居在现代人们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了解最基本的中医理论,合理的安排饮食起居,重视饮食起居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防制疾病的发生。我们就会有健康高质量的生活。这也就达到了天下人共同的愿望————健康长寿!尽管万物都会不断的改变,但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好好珍惜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上,都要追求以最好的姿态,最好的面貌来奋斗,享受生命的每一处美好。所以保健养生是我们永不会改变的追求。
本文标题:关于保健养生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6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