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关于低年级的识字要求
[硋灶中心小学语文业务学习材料]各校语文组:近来在下校(班)听课过程中,发现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尤其是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生字时对于“会认的字”与“会写的字”的教学把握不准,在教学“会认的字”时,花费大量时间识记字形等,造成学习难度过大,为了规范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现将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分发各校,请各校打印并分发到每个语文教师手上,并尽快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注:所有语文老师的业务学习中必须有一篇这次学习记录),领会其精神,并贯彻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硋灶中心小学语文教导处2009-12-10明确低段识字教学要求在我们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有两块内容,一块是会认的字,另一块是会写的字。去学校听课,发现有的老师在教学会写的字时,逐个地进行字形结构分析,还一一进行组词扩词,十多个生字分析完,大半节课的时间就没了,还抱怨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熟不知,是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师还不明确,教师定的目标过高了。其实教学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要求是不同的:1、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也认识,没有其他要求。只要儿童能够把所学的汉字运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识记汉字的偏旁,更不要求对合体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游戏,创造机会,反复再现,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借助图画或词语理解字义,并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复习和巩固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学生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2、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还要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语言中运用。尤其是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书写汉字的笔顺规则,写好每个笔画,每个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明确识字要求现在教材中是两类字,一类是会认,一类是会写。实施新课程以来,教材发生了变化,从新教材的角度来看呢,低年级的识字量是很大的,老师们一下子感觉识字量那么大,而且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尤其低年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完成这么大的识字量,老师们感觉很困惑。特别是刚刚接触新教材以来,老师们总觉得完不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老师们进行了一定的培训,主要原因呢我觉得就是老师们对于识字教学的观念上,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以往的识字就是我们以前说的那个“四会”,以往的识字课要求上课学4个字就必须得会认会写,而现在教材中是两类字,一类是会认,一类是会写。所以老师们有时候老感觉会认的字他也应该要求学生在这一节课必须得完全掌握,因此产生了负担问题。我认为在这点上教师教学观念应该发生转变。所以我们就给老师们讲了,会认的字,我们说的那个二类字,需要在课堂上只会认识,会读了认识了就可以了,不要在课堂上没完没了地去读去认,这样就耽误了很长时间。那么对于一类字会写的字,就需要孩子们在课堂上牢牢地掌握,需要我们会读、会认、会写还要会运用。我想只要教师对识字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以后,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从课堂目前的识字教学效果来看,一旦老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当中也知道通过一些识字兴趣的培养,或者是通过孩子们生活中识字能力的培养,那么对于我们孩子们的识字效果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识字、写字要求1、只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两者的教学要求不同。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大概了解字义。不要把字从词句中拎出来讲解意思,不要繁琐分析字形(可以借助学过的偏旁、熟字记生字),也不要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读准音,记清形,理解意思,会书写,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运用。2、单编的识字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短文和儿歌以读为主,少讲或不讲。其中的成语和谚语可以鼓励学生背诵,好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积累。3、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识字教学(1)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中如何做?A、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生字的读音。B、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熟字学习生字。C、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生字与熟字之间的联系。(如:羊—样;机—几;体—休。)D、培养学生借助字典学习生字的习惯。(2)对只要求认识的字,不要繁琐地分析字形。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教学中,大多数生字采取整体识记的方法比较适宜。(如:蓝、嘴、藏,分析字形无意义,构成字的部件尚未学过。)(3)注意生字的复习和巩固。在一节课的不同教学环节中复习本课的生字;学习后面的生字,不忘复习前面学过的字。复习的形式要活泼有趣(游戏、活动、用生字编句子、儿歌、短文等,使认过的字迁移语境,进行复习巩固)。(4)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记字方法。写字教学1、教学重点。一年级写字教学的重点:打好笔画、笔顺的基础。二年级写字教学的重点:提高写字质量,要从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方面多作指导。2、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加强书写指导。指导时要抓重点,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重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字。要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可以用彩色粉笔标出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2)注意写字的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谈《课程标准》与识字教学识字是读写的基础。如何改革识字教学,使其尽快满足学生读写的需要,是多少年来小语界共同研究的一个难题。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在识字教学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动很大,焕然一新。新教材更贴近教学实际,便教易学,很受师生的欢迎。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几年前就开始进行的低年级“阅读识字,提早读写”的教改实验,与人教版新教材在很多方面非常吻合。下面就识字教学及其对学生读写方面的促进,谈一下我们的认识与实践。一、“识字”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瓶颈”近些年来,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从总体的普遍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仍未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很低,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理解的训练过程,习作是运用的训练过程,而识字教学则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严重制约着读写能力的发展。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解决“瓶颈”问题,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如在识字上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在拼音部分,每课安排一首儿歌,让学生及早地接触汉字等,这些都为解决识字这个“瓶颈”问题提供了凭借。我们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提早识字、认写分开,对加快识字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二、“阅读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1.“阅读识字”,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他们渴望入学后像大哥哥大姐姐们那样,拿着课本摇头晃脑地读。翻开一篇课文,他们首先想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提早了学生识字的时间,在学生入学时,就进行识字教学。即在学拼音的同时,我们给学生补充了识字教材,教学生认字,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入学几天就能读懂方块字,学生心里很高兴。学生认识的方块字一天天地增加,到学生识字达到一定的量以后,老师指导学生读《自读课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识字又促进了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去学习更多的生字。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最熟悉的东西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学拼音阶段给学生补充的识字教材都是像“小学生”“同学”“老师”“语文”这样学生身边的、最熟悉的事物,这些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音、义对他们来说,就在嘴边,就在眼前,就在身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现在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义联系起来即可。有了音义作基础,记住字形就不难了。在枯燥的学拼音阶段,学生可随课文识字100多个。教育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2~20岁是语言发展的最迅速的阶段。其中2~3岁是第一个最佳期,6~8岁是第二个最佳期。我们紧紧抓住了学生入学后的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加大识字量,进行科学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班学生入学一年后,平均认字1300多个;入学两年后,平均认字2500~3000个。拿到新教材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思路和新教材非常合辙。新教材在拼音部分,每篇课文都配了情况图和儿歌,图文并茂,学生喜闻乐见。每篇课文中的拼音和儿歌相比,学生更喜欢的是儿歌。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不再补充识字教材,顺应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情况图中的生字,读儿歌,并通过读儿歌识字。学生在学完拼音后就可认字200多个。2.“认写分开”,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语文教育学认为:由于知觉整体性的作用,儿童对汉字一般是先知觉其整体轮廓,再细辨个别笔画。所以,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无关,只与写字的难易有关。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成人也有这样的经验,有相当一部分人能读繁体字的小说,但要把这些繁体字写下来却很困难。对儿童来说,“橡皮”“欢迎”这些字,虽然笔画较多,结构复杂,但和笔画少的字比,认起来难度并无多大差别。另外,刚入学的6、7岁儿童,肌肉群还不发达,写起字来很困难。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读写不同步,读的多,写的少。读:读课本,读《自读课本》,读课外书,能读什么读什么,能读多少读多少。写:只要求学生写课后生字表里的字,而且老师严格要求把这些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熟练。通过写话,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考试也只考生字表里的字。这样虽然识字量的要求有所加大,但并没有加重负担。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这样安排,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我们的做法和这些要求非常吻合。3.阅读帮助识字,识字促进阅读提早阅读:一识字就开始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几个词后,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大家知道,学生的母语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入学以前,已经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园等,掌握了近3000个口头词汇。入学后重在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利用《自读课本》识字:识字要有凭借。在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以后,就指导学生利用《自读课本》(人教版)识字。每篇课文少则识字二三十个,多则识字五六十个。有时一节课读一篇课文,有时一节课读两篇课文。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一读课文认一认字,认一认字再读一读课文;边阅读边识字,边识字边阅读。这样学生认得快,记得牢,效果好,同时还锻炼了阅读能力。背古诗识字: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古诗。每读一首古诗,认识3、5个或10个、8个生字。在老师进行浅显的讲解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边背边加上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背古诗的速度越来越快,兴趣越来越高。一年下来,学生平均能背古诗五六十首,二年级学生多的能背100多首。读课外书识字:经过训练,第二个学期以后,学生就可以读带拼音的儿童读物。一年以后,不带拼音的儿童读物也能读。两年后,适合儿童读的少儿读物,大部分学生能拿起来就读。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可根据拼音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这又增加了一部分识字量。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人教版新教材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加强了阅读识字的内容,节省了时间,更便于教学,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4.识字促进习作,习作巩固识字效果提早习作:学生从学习写字后,就练习写作。从写词开始到写句,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三句,从写几句到写一段、两段。写的要求:写一个词就要写正确,写一句话就要写完整,写一段话就要写通顺;不会写的字不要硬写,可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他人或查字典自行解决。写的形式:主要有贴图看图写话、画图看图写话、观察生活写话、听记、摘抄等
本文标题:关于低年级的识字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6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