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于古典诗歌的一点儿想法_孙静文学院
1《语文教学论》(刘占泉老师)姓名:孙静院系:文学院学号:21301080072关于古典诗歌的一点儿想法姓名:孙静院系:文学院学号:2130108007时间很有限,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先是把刘占泉老师给的资料用了四、五天的时间阅读了一遍,其中重点读了《文言教学研究文件集合》,并作了阅读笔记。之后又用了两天时间浏览了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歌吟诵九讲》,陈少松老师的《古诗词文吟诵》更是没有时间细看了,粗略一翻,便知是学习吟诵的好教材,只能日后抽时间认真研读了。这几天的集中学习,在我脑中留下了关于古典诗歌的一点儿想法,暂记在这里。一、关于古典诗歌的文化价值的一点儿想法:刘占泉老师的《文言教学研究文件集合》中有一篇名为《语体文本中文言与白话的错综现象(例证分析)》的文章,其中例证之三是:化用在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文言词句。以前读书时对金庸小说也是极喜欢的。至今仍记得其中的一首《无俗念》:“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不言而喻,说的就是古墓派的传人小龙女。这一首《无俗念》词出现在《倚天屠龙记》的第一回:“天涯思君3不可忘”中。据说确系全真道掌教真人丘处机所作。金大侠将原作中“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改作“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意气舒高洁”改作“意气殊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改作“万蕊参差谁信道”,便不留痕迹地由花及人了,真是恰如其分。金大侠以十五部小说独步天下,倾倒众生,其间古典诗歌为其增添了不少温丽之色,可谓功不可没!记得《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那一回,香菱有言:“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必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话虽浅近,其理却真,恰如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所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也许,古典诗歌之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了。叶嘉莹先生说:“至于诗,那根本不是教学,诗是生活。”叶先生从四岁开始吟咏诗歌,“跟诗歌生长在一起”,诗歌已经成为先生生命的一部分。午后,继续看《古典诗歌吟诵九讲》,讲到了陶渊明的《饮酒》,觉得实在是舒心自在,便欣欣然起身去泡茶了。美国有位可爱的大胡子——比尔.波特,在他的那本《禅的行囊》一书中提到:“赵州禅师不仅修建了柏林寺,还把茶引入了禅。”而从此后,禅与茶就有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微妙联系。而午后的那杯茶则是与一首诗发生了联系,禅是一种悟,诗的兴发感动也是一种悟,所以它们都让人想到了茶。4《禅的行囊》这本书是我很好的朋友,就像林语堂先生无论去哪里都愿意把一代才子苏东坡的作品带在身边一样,我也是想要有它相伴的。这本书里,温和可爱的智者比尔.波特带我拜访了很多中国的诗人,更有不少他们的作品录入。从他的那本《空谷幽兰》一问世,不仅让人们了解了中国的隐士,更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姿态推向了世界。其实,无论茶也好,诗也好,都是中国人的文化,都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也许正彰显了诗的文化价值二、关于小学古典诗歌教学实践的一点儿启发:刘占泉老师在《也说文言教学向何处去》一文中强调了文言教育的目的:文化传承的需要、现代汉语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现代汉语的需要。叶嘉莹先生以九十岁的高龄坚持不懈地讲古典诗歌,讲吟诵,就是觉得“中国有这么多美丽的诗歌,如果我们不能欣赏,不能传达,那我们真是辜负了古人”。这正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文化传承。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教语文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年。优秀的古典诗歌作为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重视古典诗歌教学,对于提升师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师生的人文情怀,都是大有裨益的。在《古典诗歌吟诵九讲》中,叶先生给出的教学思路多是侧重中小学阶段的。其中的《言传身教》一文指出:“在《周礼.春官.宗伯》篇中说到,由一个掌管音乐的人叫大司乐,这个大司乐要以乐语教国子。”故而,“从5周朝开始,我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对小朋友来说,学习吟诵是他们体会中国诗歌最好的办法。”那怎么教呢?一说“兴、道(导)”。“要引起小朋友读诗的兴趣,让他们有一种兴发感动”,这是叶先生反复强调的,“小朋友有小朋友的感动,老师要给他一个正确的指导”。这里可以借助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图画、形象、讲故事等等。比如在讲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时,叶先生找来了很多图画:杜甫的画像、地图、江山、花草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小孩子古诗的启蒙更要注意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从孩子喜欢的东西出发,引发其对之后教学内容的浓厚的兴趣,然后孩子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此外,图画、音乐等形象化的资料可以引导孩子们想象。我在教授《咏柳》时,给出了碧玉、丝绦的图片,引导孩子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切身去感受。凡事过犹不及,多媒体资料的使用要注意适度,过多反而会制约学生的想象力,要注意“留白”。小学生到了中段就可以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了,教材中的插图也是了解诗歌意思的一种借鉴。小学生古诗词教学中的“兴,道(导)”可以有更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讲到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叶先生指出:“教小朋友不要怕有典故,每个典故都是一个故事,只要老师把那些故6事都找到。给小朋友讲诗,典故越多越有意思。”叶先生曾经给几个幼稚园的孩子讲诗歌,她的这些建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也是适用的。到了更高一级,学生甚至可以自己搜集、自己来讲这些故事典故,学生们有人讲有人评,听说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教学效果会更好,进步的空间也就会更大。“兴、道(导)”这个环节不要力求一步到位,不求甚解可能更好。古诗词的意境是悠远的,有了人生的一些经历之后,有些理解就会“主动跑出来”的,小学阶段古诗词的理解只要抓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就可以了。“兴、道(导)”之后就是“讽、诵”。“讽”指的是背诵。小学老师一般总是有很多方法指导孩子背诵的,我其实是很喜欢快速地背记文字的,常常在课堂上跟孩子比赛当堂背下一整段的文章,后来发现小孩子都有好强要好的心理,效果十分的好。尤其是,能超过老师就更开心了。所以,我觉得当堂师生竞赛背记其实是很有教学实效的。古诗一般都很短,小学教材中的古诗也是少得可怜的,孩子们背起来一般都没什么困难,只是个别字在默写的时候会错。比如《小池》中的“树阴照水爱晴柔”常常会错写作“树阴照水爱情柔”来。“兴、道(导)”环节要跟得上,“讽、诵”就没有这种问题了。除了教材中的古诗词,建议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恰到好处的拓展阅读。开创了“绿色语文”教育理念的赵谦翔老师曾进行过这样的教学7试验,由学生自主选择拓展的范围与深度,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分层教学,收效甚好。“诵”就是“吟诵”了,对于目前的教学而言是一个新的理念,是实践的重点。叶先生的现场视频也看了一部分,对于汉字的节奏、音节以及平仄所引起的声调抑扬的美等略微有了一点点的印象,消化吸收乃至实践还需要时间去学习、去深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吟诵是中国文字所特有的,小孩子刚刚开始启蒙的时候就让他们吟诵诗歌,在这样的环境下,吟诵会伴随着古典诗歌的文化底蕴融入学生的心中的。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去实践,去为之努力。最后是“言、语”。“发端曰言,我说一句话引一句诗;答述曰语,你回答我一句话并引一句诗。”中国文化画卷中这样的用诗歌答和是很多的。叶先生说《左传》中就记载了很多。《左传》自半年前买回,一直束之高阁,这成了我挤时间去读的动力了。《源氏物语》却是很喜欢的,其中有很多和歌,大多是赠答歌类,不同版本翻译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但在这些婉丽的一唱一和间文字便宛若初开辛夷,似有幽香逼人了。而赵谦翔老师在其“诗教“实践中与弟子们的精彩唱和却仿佛拥有更茁壮、更蓬勃的生命力,让人心潮澎湃。“言、语”在小学诗歌教学中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应用,有待探索、思考。中国古典诗词拥有厚重、瑰丽的文化底蕴,古诗词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应从文字到文学乃至文化层层递进,而学8生在吟诵、涵咏之间,也就会不知不觉地徜徉在古典文化的情感升华之旅中了。综上,是关于古典诗歌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小学阶段教学实践的一点点个人的想法,很不成熟,有待整理。2015-08-22
本文标题:关于古典诗歌的一点儿想法_孙静文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8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