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声音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音乐会中听到美妙的音乐,在马路上的喇叭声,集市上的吵闹声,这都是声音。但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吧!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有:乒乓球,音叉,橡皮搥,线。用胶带把乒乓球和线的一端粘在一起,将乒乓球悬挂起来。用橡皮搥敲击音叉后,迅速将它与乒乓球轻轻接触。这样子你就可以看到乒乓球又被弹回而不是静止。由此可知物体发声需要振动。这个实验方法就是科学中常用的将微笑的结果放大。简称放大法。那么声音可以在哪些地方传播呢?首先,当我们和别人面对面讲话的时候,声音是从空气中传入我们的耳朵里的。这个现象就可以证明声音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其次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也可以传播。比如:在下水道中,让一个人站在管道的一端,敲击管道。你站在管道的另一端,这样你就会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从钢管中传过来的,也就是从固体中传过来的;第二次是从钢管中的水传过来的,也就是在液体中传过来的;第三次是从空气中传过来的,也就是在气体中传过来的。这就说明了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声音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因为真空中没有介质,所以声音无法传播。那么声音也是有特性的。声音的特性有三样,他们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就是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用声强级中的分贝来表示,符号为dB。那么人正常说话的声音有多响呢?人正常说话的声音约为40~50dB,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听觉感到适中。汽车喇叭的声音大约为90dB,听起来就会感到很响,很刺耳,令人厌烦。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以1s内振动的次数为单位,称为赫兹,符号为Hz。人之所以能够在物体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的情况下还能够判别出不同的事物,这就是音色的不同。音色亦称音品,正是由于认得嗓音音色不同,才使我们能够容易地区分出熟人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它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当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时,这时的声波叫做超声波;当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时,这时的声波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们听不到的声音。医学上使用超声波,就是利用了超声波在不同的物质中吸收和反射的本领不同的性质制成的。超声波还可以用在军事上来侦察潜艇。自然界的现象如火山爆发,地震,龙卷风,雷电,台风等都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被大气,水和地层物质吸收,因此传播的距离远,穿透性强。太强的次声波可以使人烦躁,耳鸣,头痛,失眠,恶心等。地震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来研究地壳活动;地质工作者在地面进行定点爆破,让它发出的次声波穿透地层,从而获得地下构造的信息。噪音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着。噪声的来源有很多,如: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自然噪声等。噪声的危害非常巨大,人们常把它称为“隐形杀手”。短时间的噪声会使人心烦意乱,妨碍工作和休息;长时间的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造成听力损伤,常伴随头昏,头疼,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现象,并易诱发心脏病,高血压,对人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减小噪声的方法有:在噪声源处减小噪声,远离噪声源或设置屏障,在人耳处减小噪声。这就是有关于声音的一些知识。仅供参考。——金泽城
本文标题:关于声音的科学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8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