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关于建设成都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报告
-1-关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内涵打造两河森林公园的报告金牛区委、区政府:为响应金牛区委、区政府“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统一建设”的建设方针,加快两河森林公园的建设进程,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本着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社区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相互协调的原则,提出将两河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锦绣天城”(暂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的建议,现将建设思路汇报如下:一、“锦绣天城”项目提出背景1、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助推文化产业兴博在社会竞争正逐渐由“经济竞争”转向“文化竞争”的今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已走进向文化要财富的新阶段。城市文化全面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尤其是成都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无疑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掀开了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留下的记忆,它既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标识,也代表了一个民族前进的历程。政府多次强调抢救、保护和发扬这些民族的精神财富,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化部决定于2007年6月在成都举办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并落址于两河城市森林公园。大会的召开,将有极大地提高全-2-民保护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而带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同时,也为两河森林公园注入了新的文化主题。2、两河森林公园建设的迫切需要两河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而重点建设的环城十大公园之一。公园南起清水河,对接青羊区,北至摸底河,与高新西区接壤,规划占地面积5600亩,总体布局上分为两河社区、商业街和城市森林三大功能区。经过两年的运作,两河森林公园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进入了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原有公园定位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生态功能为主、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统一的原则,为公园注入文化灵魂,赋予其更具生命力的主题,并通过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实现投入产出平衡。将会有利于两河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达到项目建设的初衷。3、与“金沙·蜀郡”项目一起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据悉,与两河森林公园紧邻的百仁村绿地项目将打造为“金沙·蜀郡”蜀文化主题公园。该公园以蜀文明发展历程为背景,既是成都3000年历史文化精髓的浓缩,又是成都目前最有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涵盖了文化体验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演艺产业、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产业布局。同时,“金沙·蜀郡”也是做大“金沙文化”的重大举措,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商贸中心。借助“金沙·蜀郡”蜀文化主题公园的启动,-3-继续放大文化主题概念,将蜀文化融入到华夏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规划和演绎,做好与“金沙·蜀郡”项目的对接与延续,正是“锦绣天城”的最佳发展方向。4、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2004年文化部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已经表明,文化主管部门在文化体制改革迅猛推进的形势下,正在为不同所有制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政府宏观调控正在从行政手段为主向经济手段为主的方向转化。成都置信与汇源集团都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成立以来一直以“立足社会、回报社会”为企业宗旨。汇源集团一直致力于发展实业,具有良好的信誉和较雄厚的实力,为成都市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成都置信则成功开发了芙蓉古城、国色天乡、红格温泉旅游等多个大型复合性文化旅游项目,在旅游产业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业绩已得到市场的认同以及各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并已形成自己在品牌、团队和营销方面的领先优势。两个公司希望通过强强联合,积极参与金牛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与金牛区共同发展。二、“锦绣天城”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思路1、项目定位思路“锦绣天城”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为核心,形成与金沙文化相呼应,并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华夏文明(非物质文化)为内容,突出蜀文化与华夏文化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立体式、多角度展示华-4-夏文化中非物质文化的灿烂与厚重,形成以文化、旅游、教育、休闲、娱乐、商贸于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1)演绎中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通过承办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本项目建设成为非物质文化交流、聚会、展示和发展的平台,以市场化的手段,孵化出具备发展潜力和广受欢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衍深产品,将本身生命力强的项目进行放大和拓展。运用资源的整合,将埋藏在文化背后的财富张力释放出来,推动项目的发展,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观园。(2)成都“大金沙”文化圈的延续毗邻于欣欣向荣的高新科技园区,以及活力四溢的中海国际社区,“锦绣天城”项目将充分整合这一区域的优势资源,以两河环抱的森林公园为载体,延续和发展“金沙·蜀郡”项目的文化主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金沙·蜀郡”既相互联动,又错位经营,共同打造世界级文化产业航母与文化之窗,必将成为“大金沙”文化圈里的又一璀璨之作。(3)蜀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交融一方面,蜀文化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另一方面,华夏文明又是蜀文化形成的本源,为承接与延续“金沙·蜀郡”蜀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思路,“锦绣天城”将集中体现蜀文化与华夏文化交融共生,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既立足于本土文化,又要放眼于华夏文化演绎与传承。-5-(4)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数千年发展历程中积累下来的巨大财富,也是我们赖以生存与繁衍的精神支柱。为充分展示、传承与发扬华夏传统文化,我们将采用诸如动漫、影视、全息影像等现代、新兴的手法及产业来进行全方位演绎。2、项目总体定位首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方式的游乐胜地非物质文化是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的,是人们通过口传身授、代代相传的、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表现了各民族生产生活中的具体方式,是活着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其开发和展现,呈现给大众的是中华民族各式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也将促进带给人们更多的创造性灵感。通过融入园区开发,丰富的园区活动和娱乐场所也将启发人们的想象,获取更多的美好体验。锦绣天城的打造将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传统文化主题的游乐胜地。3、项目建设构想作为“大金沙”文化圈的延续,“锦绣天城”的建设将纳入到“金沙·蜀郡”的统筹规划中,并坚持“差异化定位、错位经营”的原则进行规划。同时,两河森林公园前期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锦绣天城”将在尊重原有规划构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并彰显两河森林公园的河道、森林、湖面等优势自然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以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叠加、建筑与人文的交融、产业与商业的联动、居住与园区相促进的目标。-6-“锦绣天城”重点演绎华夏非物质文化的厚重与灿烂,在空间上形成一个主会场、六个主题园区,内容上覆盖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商业规划,推动项目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具体“以三个层次融合发展、通过六个主题园区打造、形成多项文化产业聚合”的布局,实施中进行分步开发建设:三个层次界定为“风、雅、颂”的融合,实质是根据文化诉求的基本格局,在整个公园中形成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物业形态、不同产业表现的风格趋向。六个主题园区则力求以民族的清音、历史的华章、记忆的芳菲、九洲的欢歌、龙者的精神、国学的根脉六个主题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庞杂的问题,实现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古典的意境,为项目的打造形成系统直观的文化体系。公园的景观由湖泊水网区、森林湿地走廊、百慕大丛林(野外生存拓展训练基地)等组成,形成多个集文化性、趣味性、参与性、功能性于一体的大型景观主题区。并且充分利用两河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依河而建,打造成整个公园的两大风景长廊,即清水河景观绿带和摸底河景观绿带,并注入适当的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商业功能。“锦绣天城”将汇聚华夏文明的建筑文化、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娱乐文化等,表现产业主要以旅游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为主,并预留相应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空间。我们将采用以文促商、以商兴-7-园的模式对整个公园进行整体开发:以文化发展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商业文化的传承,发展多元旅游商贸产业。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实现城市价值、土地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三、项目运作思路及建设意义1.项目运作思路采取“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统一建设”是两河森林公园既定的运作模式。在保障城市森林公园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形成公园投入产出相对平衡的循环经济,实现公园建设、管理、维护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两河森林公园既定的运作模式下,为使公园最大程度地实现统一规划建设,保证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由成都置信集团与汇源集团进行强强联合,组建项目开发公司,承建整个两河森林公园项目尚未建设部分,包括房产开发用以打造“锦绣天城”文化主题公园。而该项目具体的土地政策和规划条件,今后可以参照“金沙·蜀郡”的相关政策。同时,对于两河森林公园范围内已经签订建设协议的部分,请求政府协调,能解除的则解除,不能解除的或已经建设和在建的,也应纳入统一规划,通过调整以符合项目整体打造的需要。项目建设过程中,继续坚持“以园建园、以园养园、自求平衡”的原则,政府主导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政府资金零投入的建设模式。2、项目建设意义“锦绣天城”项目的建设实施,将在五个方面为城市做出贡献:-8-一是强化城市的动力,项目是“金沙·蜀郡”的延伸,将会在城市文化实力提升上给予成都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提升城市活力,一个城市的活力来自于认同感,项目的实施,就是要让人们认同、亲近成都文明,最大程度地保持城市的传统优势和内在活力,实现城市自身的发展;三是优化城市魅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注意力凝聚,形成成都市对外的形象窗口,大幅度提升和优化城市的魅力和品牌;四是集结城市文化内涵,项目的实施将重点演绎成都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对接与共荣,必将极大提升与拓展成都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五是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是以旅游为窗口,带动与发展相关文化产业,不仅能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还能创造长效且丰盈的经济效益。四、项目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1、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高大建筑相对集中,摆放于公园两侧,中间则是低矮的文化街区,切实保证生态绿地通风口的定位,真正为城市留足通风口。2、在园区规划设计中,必须是在不侵占和破坏绿地的前提下建好主题公园,妥善处理好文化主题融入生态的问题。要充分考虑绿地比重,确保绿地比重占总面积的60%以上,从而保证该地块做为城市生态绿地的功能,进一步美化、提升城市大的生态环境。3、妥善处理好农民问题,农民的拆迁安置按照金牛区的安置标准与安置点进行统一的安置,农民收益及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园区商业物业的租金收益。另外,公园建成后将产生2~3万人的就-9-业岗位,必将为当地的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4、项目采取政府整合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政府资金零投入的建设模式,计划3~5年内建成。五、项目建设中需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1、土地问题:根据成都市城乡一体化战略,按照市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整理的精神,项目通过“拆院并院”工作,进行土地整理,对农民进行集中安置,提高土地使用价值。两河森林公园预留城市绿地5600亩,按照“拆院并院”的政策,进行土地整理后,在同一区域匹配30%的建设田地,即1680亩建设用地。其中850亩用于建设园区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设施,830亩做为居住用地。该项目带有强烈的公益色彩,为实现公园建设的自求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建议项目整体采取“一段式”方式,由我方投资承建。2、规划条件:为了充分展现文化主题园区的风貌,请求参照“金沙·蜀郡”的用地规划条件给予支持。其中园区建设用地的建筑密度初定为40%,容积率初定为1.2,平均层数为3层;居住用地的建筑密度初定为25%,容积率初定为4.0,平均层数为16层。3、税费政策:该项目建设投入较大,并且建成后运营费用较大。并且其中有许多子项目属于非盈利性的,具有明显的公益色彩,其运作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特申请政府采用“先交后返”的方式,将土地出让金返还-10-给项目,用于平衡园区的建设和
本文标题:关于建设成都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8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