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四、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均为单选题)J(1)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D)A.政企不分B.人员分流C.法制欠缺D.配置失衡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B)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C)A.实现人员分流B.建立健全法制C.转变政府职能D.机构协调配置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B)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文化职能D.军事职能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5)据报道,10年前,某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政府仅设有政府办、经济局等14个单位(经济局对应上级34个单位和兄弟县市的22个单位);党委仅设党务工作部和市委办。这种改革,使得某市成为当时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5种模式之一。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个“小政府典范”却重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10年中,该市精简的人员、机构逐渐反弹,机构由14个增至25个,党政工作人员由600人增至1300多人,再次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仅市委常委就达15人,正副市长9人。1、该市机构改革失败的原因为(D)A.市场力量的发展壮大B.利益集团的力量强大C.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D.行政权力的自我扩张性2、我国机构改革的主流理念为(C)A.大政府、大社会B.大政府、小社会C.小政府、大社会D.小政府、小社会3、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为(D)A.行政科学化B.行政民主化C.发展生产关系D.发展生产力4、与传统行政相比较,当代公共管理更注重(B)A.过程和投入B.过程和结果C.结果和产出D.投入和产出5、行政职能与行政活动的载体为(D)A.利益集团B.管制机构C.工会D.行政组织(7)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第一个典型案例出现在江苏省。2002年夏,江苏省太仓市计划扩建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但在设计方案中每年二氧化硫排放超标2000吨,工程面临搁置的困境。而当时南京下关电厂每年二氧化硫的实际排污量比核定量少了3000吨。于是在江苏省环保厅的协调下,双方实施排污权交易。从2003年7月起至2005年,“太仓港”每年从南京市下关发电厂异地购买1700吨的二氧化硫排污权,并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支付170万元的交易费。双方还商定到2006年之后,将根据市场行情重新决定交易价格。交易的结果看起来是皆大欢喜,但事情并不都是这么简单。排污权交易在我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普遍技术水平较低和缺乏环保资金,减排的供应方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排污都处于超标运行状态,自顾尚且不暇,何来余力出售减排指标?另外,如果企业向环保部门“寻租”的成本低于购买减排指标的费用,还可能带来“寻租”腐败等问题。不能指望能够找到一种完美制度让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种种的备选方案中挑选出最优的一种选择。依靠一种以经济为诱因的制度,把环保问题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让“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进行调节,从而降低减排的成本,最终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目的,这恐怕就是目前人类能够选择的最佳路径。1、此案例的主要经济学理论渊源为(C)A.彼德原理B.科斯定理C.墨菲法则D.阿罗不可能性定理2、国际上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传统方法为(A)A.命令控制方式B.政府供应方式C.政府补贴方式D.政府生产方式3、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里,制度安排的前提为(D)A.公正最小化B.公正最大化C.效益最小化D.效益最大化4、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给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称为(A)A.外部性B.内部性C.信息风险性D.信息确定性5、在分析不同的组织或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费用的分析维度为(D)A.确定性、匹配性和成本—收益分析B.确定性、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和成本—收益分析C.不确定性、匹配性和成本—收益分析D.不确定性、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M(11)某局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单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干了不少实事,政绩不凡,在公众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局长在这个单位呆了近20年,从科员升科长,从科长升处长,从处长升局长。几年前他当了局的第一把手以后,很重视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很能体贴部属的甘苦。他想,我能当上局长全靠老同事们的支持,只有给他们晋升提拔,才能对得起他们,才能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于是,他多方努力,说通上级,打通关节,在局内增设了机构,多设了副职,使许多老同事、新同事得到了晋升。这样一来,这个局原来只有4个处,现在扩展为8个处;原来每个处辖3个科,现在扩展为5—6个科;原来每个处(科)只设2—3个处(科)长、副处(科)长,现在扩展为5—8个处(科)长、副处(科)长。有一个处,正副处长共8人,群众戏称为“八大处”;有一个科有正副科长5人,群众戏称为“五官科”。这个局长原以为这是一种巧安排,即照顾了老同事、老部属,又加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人多好办事,工作一定能更好地开展。而实际上事与愿违: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互相扯皮,办不成事,这位局长吃了苦头,这个局的工作也受到挫折。1、此案例具体体现了(B)A.帕金森定律B.彼德原理C.科斯定律D.阿罗不可能性定理2、案例中局长在局行政组织建设中违背了(A)A.精简、统一、编制立法原则B.公平、正义、统一原则C.精简、公平、编制立法原则D.精简、统一、正义原则3、刻画和描述组织结构的维度主要有(D)A.单纯性、结构性和分权化B.单纯性、分权化和正规化C.复杂性、结构性和集权化D.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4、当前公共组织的总体趋势是(D)A.扩大规模、增加层次、缩小幅度B.扩大规模、精简层次、扩大幅度C.缩减规模、增加层次、缩小幅度D.缩减规模、精简层次、扩大幅度5、决定组织结构类型的基本变量为(A)A.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B.管理幅度和管理结构C.管理结构和管理程序D.管理层次和管理程序N(3)南京市2004年底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结果揭晓。根据群众评议,社会各界对该市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评议中处于末位的三个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被进行了“诫勉谈话”。这是南京市第四次开展万人规模的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在二00一年底进行的首次万人评议中,南京市对排名“末位”的两名局长进行了免职处理,对另外三名局长进行“诫勉谈话”,此举曾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此后,该市每年年底都开展一次这样的评议活动。较之以往,此次评议充实了一些新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评议人信息库;改进评议人的选取办法,除市级领导干部外,全部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产生;《评议表》的发放改变以往直接发放和回收的单一方式,采取直接发放和回收、邮寄发放和回收、委托发放和回收三种方式,增强了随机性;在“中国南京”等网站以及当地报纸上开辟评议专栏,使更多的群众有机会同步参与评议活动。据介绍,此次评议共发出《评议表》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一份,回收一万二千0九十九份。评议结果表明,有近四成评议人对南京市机关作风表示满意,比较满意的超过百分之五十八,满意度与上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而在评议人所提的三千二百五十条具体意见中,表扬意见超过一半第一次占了多数。思考题: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下,科层制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关注的是(C)A.人B.事C.过程D.结果2、案例中的绩效评估指标为(B)A.财务角度B.顾客角度C.内部业务角度D.创新和学习角度3、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部门的(D)A.岗位责任责任制B.政治责任制C.经济责任制D.目标责任制4、案例中的绩效评估体系属于(B)A.政府主导型B.社会主导型C.市场主导型D.部门主导型5、在组织的绩效管理中,其核心环节为(C)A.目标分析B.目标设计C.绩效评估D.绩效反馈Q(10)“区里的干部一般不敢随便得罪他们,不能说他们有能力想让谁上谁就能上,但他们确实有能力在需要由区人大通过投票决定干部任用时,不想让谁上谁就上不成,该区党政领导均对他们礼让三分。”南方某市区一位干部在接受调查时,对两位区人大代表作这样的评论。这两位“大名鼎鼎”的代表分别是其所在居委会的主任及居委会所属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是典型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基于地缘、血缘和共同的经济利益,他们所在的居委会及公司,都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而这两位区人大代表,就是其所在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决策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已经很深。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人事任免上。调查显示,利益集团施加影响的方式包括:贿赂,个人关系网络,游说,求助于“精英人物”,通过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借助媒体呼吁,利用既定的规则、惯例或者直接诉诸法律,施压性集体行动,参与或操纵选举等。这些方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而影响的内容包括: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财政资金分配、财政税收、政策法规的制订等。1、据威尔逊的观点,一种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又与政府具有紧密联系,并企图影响公共政策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或组织联合体,称(A)A.利益集团B.议会C.官僚制组织D.公众2、影响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行为及其结果的最为关键的环境变量为(C)A.管制机构和工会B.政策团体和工会C.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D.利益集团和管制机构3、利益集团最为重要的优势在于(D)A.主导政府决策和提供政策反馈信息B.主导政策决策和提供技术咨询B.提供政策反馈信息和给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帮助D.提供技术咨询和给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帮助4、在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活动以及整体社会的良性发展过程中,利益集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A)A.为其成员建立与政府有效沟通的渠道、政府的潜在竞争者B.为其成员建立与政府有效沟通的渠道、政策的推动者C.政府的潜在竞争者、公共管理的实施者D.政策的推动者、公共管理的实施者5、利益集团属于政府组织的(A)A.外部环境要素B.内部环境要素C.动态环境要素D.静态环境要素R(4)如今在香港,市民安坐家中便能获得24小时的政府服务已不是梦想。目前,香港有六成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其中有七成使用过“电子政府”服务。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到职位空缺、报名参加公开考试、换领驾驶执照及车辆牌照、申领长者卡以及购买统计数据和政府刊物等。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署署长黄志光对香港“电子政府”的发展目标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24(小时)x7(天)x365(天),这个数字意味着“电子政府”将超越传统政府部门服务上的时空限制,为市民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服务。2003年,香港被评为全球“电子政府”发展地区最快的前10名。香港特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方式,由于“电子政府”的发展而显得更加方便、透明。香港特区政府所有的决策局和部门均已设有中英文网站,而政府资讯中心网站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政府网站。政府经常就重要的政策建议或社会人士所关注的问题咨询公众意见。市民可透过各决策局和部门的网站与政府接触,以电子邮件方式向政府表达意见。在“香港政府新闻网”上,开辟了“读者来函”等专栏。据透露,为使香港发展成为“领先的电子商务社会和数码城市”,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署今年7月1日将与其他相关部门成立“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肩负包括为政府内部和社会各界制订资讯政策和计划等多项职责。1、在现代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收集者----信息源为(A)A
本文标题: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9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