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管理考试复习题一、你如何理解现代的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和知能(第二章)公共管理者,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公共管理者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管理者是一个公经理人。管理者的十大角色——明茨伯格的观点: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1)挂名首脑(2)领导者(3)联络者;2.信息方面的角色(l)监听者(2)传播者(3)发言人3.决策方面的角色(1)企业家(2)故障排除者(3)资源分配者(4)谈判者奎恩等人界定的八种管理者的角色:1、导师2、促进者3、监督者4、协调者5、指导者6、生产者7、掮客(Broker)8、革新者公共管理者除扮演一般管理者的身份外(公共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肯定有许多相吻合之处。然而,管理工作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环境适应性,即管理者不断依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价值、角色和行为。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也决定了公共管理者承担与一般管理者不同的角色。),在民主政治中尚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如执行与捍卫宪法、人民信托者、贤明少数、平衡轮、分析者和教育者等特殊角色。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在就职时已宣誓要护宪及行宪,行宪的预期目标是营造一个稳定且有效运作的政治体系,而终极目标则是增加机会,促进平等以及持续地改进和提升全民的生活品质。这是公共管理者的天职。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受人民的托付,在治理过程中扮演正当与重要的角色,不能屈服于强烈短视的压力,应考虑长远的全民利益。公共管理者要不惧强权,更不能妄自菲薄,只把自己当成工具,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职责。3、贤明少数的角色。公共管理者要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可人云亦云,要扮演贤明的少数,而不是随波逐流追求时尚的“喧嚷的多数”或有权的少数,他们有责任通过吸引民众参与公共事务,使贤明的少数变成多数。4、平衡轮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必须对外在环境有回应或有反应,但绝不是像地震仪一样忠实地从事刺激反应的记录,或像忠诚的仆人一样只听命行事,也不能只是很有技巧地在各种利益集团间躲闪、求存。公共管理者要肩负专业责任,也就是要以维持公共利益及宪政运作为职志,公共管理者应以其合法权力及专业判断在治理过程中的各种势力中,扮演平衡轮的角色。5、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应该或必须能够有意识地了解自己决策的价值体系与假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提出合理说明并尽量将人民纳入治理过程。公共管理者应扮演分析者与教育者的角色,以增加民选领导、民意代表、所有在治理过程中的参与者,乃至一般民众对公共事务的了解,并向他们灌输公共利益的观念。公共管理者为扮演好其角色,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所谓技能,系指后天发展起来的、处理特定的人、事、物的能力。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多半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当然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未必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这些技能包括技术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化技能、诊断技能、沟通的技能等。1、技术性技能。技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现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日益变为一个专业化的活动,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拥有完成专业性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例如,对于一个政策分析者而言,他必须掌握复杂的定量分析的方法。特别是电脑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以后,对电子计算机和网络能力的了解和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2、人际关系技能。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在于其是协作性的人际活动,协作活动的核心在于人际的互动。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的活动之中。许多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技能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这种技能对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具备这方面技能的管理者肯定可以在管理中取得更大的成功。3、概念化技能。所谓概念化技能,系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一位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现状与趋势,从组织之中超脱出来,将组织视为大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建构愿景、发展战略,以保证组织的永续生存和发展。4、诊断技能。所谓诊断技能,是指针对特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一个公共管理者应根据组织内部各种现象来分析研究各种表象,进而探究其实质。如果我们将概念化技能视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话,那么,诊断技能便相当于“只见树木”,要由表及里,从现象掌握本质的功夫。5、沟通技能。所谓的沟通技能,系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写、口头与肢体语言的媒介,有效与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亦能较快、正确地解读他人的信息,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管理者需要沟通的技能。二、如何看待政府失灵?目前,治理工具的替代方案是什么(10项)?(第三章)政府同样是可以失灵的。典型的政府失灵包括成本与收益的分离;低质的政策;内部性;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政府组织的低效率;寻租;政策执行的无效率;所有制缺失等。从以上八方面来看,政府干预的制度和机制,正如市场机制那样,在许多方面是笨拙的,政府干预本身也可能是不奏效的。政府与市场的的选择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不同组合的选择。政府治理工具是实现政府目标的具体路途或机制,政府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治理工具达成目标。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并没有理想的模式,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情景因素。运用何种治理工具,政府干预市场到何种程度,完全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与选择性,对市场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而定。政策工具的选择是十分复杂的事情,选择那种政策工具,或者选择那种政策工具比较好,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然而,通过对各国政府改革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对政策工具的偏好正在发生转变,如更强调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和市场机制;强调非盈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强调放松管制等。政府治理工具的主要类型,十种: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和服务。由政府部门承担政策规划即执行责任,费用由政府税收支出或使用者付费。如政府提供军队、警察、各种公共建设等。2.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财税与劳务,但由政府机关间彼此签约并将其付诸执行。3.签约外包。此种方式指政府雇佣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费用则由政府编列预算支出。如政府托私人公司清运垃圾。4.经营特许权。是指由政府核准私人部门提供服务,但政府则保留价格之核准权,费用则由使用者付费。如高速公路出口的路线经营权。5.补助。即政府通过免税、低息贷款、直接补助等诱因来提供服务,其费用包括政府对业者的补助即使用者付费。如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6.抵用券。是指政府赋予符合资格的人民自由选择去消费某种货品,而由政府付费,例如社会救济以及医疗服务的提供。7.市场运作。指政府对于市场运作不加干预,完全由市场之需求及供给自行调节,由费用者自行决定消费对象,政府仅维持市场秩序。8.志愿服务。指由非盈利组织提供服务,政府对此予以鼓励。9.自我协助。指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符合或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人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如社区内守望相助等。10.政府贩售。指消费者向政府购买特定服务,民众成为需求者而政府则为提供者。三、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重要性(思路、途径)?(第五章)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求,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公共政策主要有四种类型:管制性政策、自我管制性政策、分配性政策、重分配性政策。公共政策的特质之一是问题取向,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密切关注解决和改善社会问题。政策问题的建构是政策分析的的关键,政策分析者一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政策方案就很容易浮现;而政策分析过程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解决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因此,成功地解决政策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正确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有结构优良的问题与结构不良的问题。政策问题的分析要防止出现诊断的误差。构建政策问题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必须努力探寻产生政策问题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解决政策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是提高决策质量、优化整个政策制定系统的关键,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如何构建政策问题)。四种分析方法(问题感知(ProblemSensing)、问题搜索(ProblemSearch)、问题界定(ProblemDefinition)、问题陈述(ProblemSpecification))和四种实质内涵(问题情境、后设问题(Meta-problem)、实质问题(SubstantiveProblem)、形式问题(FormalProblem))。结合方法和内涵,政策问题建构的程序如下:1、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2、以“问题搜索”认定“后设问题”3、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4、以“问题陈述”建立“形式问题”当我们认定政策问题时,我们所感受到的问题情境必须与后设问题的性质相符合,我们所搜索到的后设问题也必须符合实质问题,而当我们将实质问题转化为形式问题时,更必须维持一致的关系。如果这些阶段的转化过程中,发生了认定错误的现象;换言之,后设问题不能反映问题情境,实质问题与后设问题是两回事,形式问题无法凸显实质问题的真相,这些现象就是“第三类型错误”。四、请阐述公共领导者的几个重要理论?(第七章)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种是研究领导者应当具有哪些人格特质,称为领导特质理论;第二种则试图根据个体的行为倾向解释领导,称为领导行为理论;第三种观点运用权变模型弥补了先前理论的不足,并将各种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称为领导权变理论。因为这种领导理论认为,针对不同的情境,需要选择不同的领导方式,所以这种理论又称为领导情境理论。总体看来,公共行政领导理论是循着一个由内而外、由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到系统的方向发展的,这与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权变领导理论不同于特质理论和领导行为方式理论,更加强调情景因素对领导效能的影响。权变领导理论最大的启示在于领导效果取决于领导环境、领导者、部属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转换型领导是当代领导理论的最近发展。转换型领导以超凡魅力的领导与交易领导理论为基础的。而所谓的转换型领导,是一种能狗结合组织成员共同需求与愿望的组织变革过程,通过领导的作用,建立其人员对组织目标的共识与承诺,基于共识与承诺,领导者穿凿人员信念和行为转变的有利条件。转换型领导强调个别的关怀、精神感召、才智的激发、相互的影响等。五、公务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理论联系实际)?(第八章)当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及政府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所谓积极的公务人力资源管理,是要在已有的公务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人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授能”(Empowerment),即授权赋能。公务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公务人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务人力资源发展出的核心,学者马库德(Marquard,1996)称之为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正在让位于新信息社会更合乎需要的组织结构,新型的组织结构将具有一些新的特色。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政府组织规模庞大会导致财政赤字、,绩效低下、成本扩
本文标题:公共管理考试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9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