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公务员遴选参考试题及答案
12013北京遴选公务员申论对策按照近5年来北京申论题目要求的不同,可将提出对策题主要分为两种题型: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和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进行针对性讲解。一、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概括,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问题”、“指出隐患”、“概括问题现状”等。【真题链接一】给定材料中反映了社会上人们出现的各种焦虑情绪,请就政府如何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提出对策建议。(25分)要求:对策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2012•北京•第三题)【真题链接二】请你根据给定材料,针对我国部分公民存在的旅游不文明行为问题,给旅游主管部门写一份建议。(20分)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2009•北京•第三题)对于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来说,获取对策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引用材料中的对策、根据问题推出对策、根据原因得到对策和根据经验或教训总结对策。【示例】给定材料中反映了社会上人们出现的各种焦虑情绪,请就政府如何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提出对策建议。(25分)要求:对策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2012•北京•第三题)【参考答案】要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政府应从根本入手,转变发展方式,放慢经济发展速度,让其他配套建设跟得上,让人民的精神也能跟社会发展的进度同步。第一,应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要在工作程序上化繁为简,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要办事透明,减少靠人情才能办事的怪现象。在直接经济领域多服务、多监管、少干预。第二,应完善社保制度,有效推进民生建设。政府要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不断完善,加大投入力度。使人民群众在生活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给人民群众安全感。第三,要改革户籍制度,确保外来人与城里人有公平的待遇。政府要努力不断完善户籍制度,让外地人在城里能有同样待遇,要让这些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不是被歧视感。第四,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盲目追求物质、金钱等错误的思想观念。政府要通过引导、教育、树立典型等手段。帮助人民树立精神追求,转变重物质轻精神的错误观念。【中公分析】通过阅读材料4中,可以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以汪然、程强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经营者,相对富裕的人群面临政策、资金和市场,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只重物质追求,而导致精神追求缺失的情况;二是刘军等社会底层中低收入群体面临的下岗再就业、孩子上学、亲人生病导致的生活压力大而无力负担的问题等等。三是由李纲、小陈为代表的中产阶级人群面临的不平等的户籍限制,努力却仍无法同城里人一样享有公平的待遇,以及盲目攀比,价值观、心态不端的问题。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过快、生活节奏过快导致社保、户籍制度等社会政治体制还跟不上,人们自身的能力跟不上,以及人们的精神层面也跟不上,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焦虑情绪。根据以上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提出对策:关于中高收入群体的焦虑问题政府应该做到:一要调整其工作内容,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方便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二要大力宣传教育,转变原有错误的价值观念。树立在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典型和模范,发挥其带头作用。关于中低收入,困难人群的焦虑问题政府要做到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就业、子女上学、亲人就医等问题,帮助他们摆脱生活上的压力,缓解焦虑。关于中产阶级人群摆脱焦虑问题政府应该做到:完善户籍、社保等制度,使公民在住房、福利等方面享有公平的权利,努力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总体上来讲要真正缓2解人民的焦虑情绪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发展过快社会各项软、硬设施建设无法配套而导致的人民生活没有尊严没有安全感等问题。本题的答案完全符合“根据原因得到对策”这一作答形式。二、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一般要求考生先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再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题干中明确提出需要概括问题;第二种是题干中没有明确提出概括问题,但是在题目的具体要求中提出需要概括问题的。【真题链接一】假设你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阅读给定材料,结合我国城市更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的建议》提纲。(25分)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2011•北京•第三题)【中公分析】本题题干中规定,需要结合我国城市更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就是先概括问题)提对策,属于第一种。【真题链接二】“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2012•国家•市级•第三题)【中公分析】本题作答要求中规定,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属于第二种。【示例】假设你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阅读给定材料,结合我国城市更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的建议》提纲。(25分)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2011•北京•第三题)【参考答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的建议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是,城市建设和更新过程中也出现了大拆大建的问题,不但失去了城市特色,而且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更新工作对于塑造特色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活品质,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第一,要以人为本做好城市规划,公平、合理调整城市各阶层社会群体的利益。一是做好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生活空间的规划。二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规划协调工作。三是城市更新过程中杜绝出现强拆现象。第二,城市更新要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无形的财富和精神家园,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不能破坏性拆建,对于文化遗产要严格保护。第三,要创新城市规划的形式。比如采取“反规划”的方式,根据自身特色和实际特点进行城市更新,使城市独具特色,使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统一。通过消耗最少的物质文化财富,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32013年北京市级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年“两会”期间,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和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低碳和新能源,“低碳经济”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和民间广泛关注的时政热词。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现在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规划将全面提升和发展新能源行业,包括创新能力,产业应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电、太阳能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的群体,比如,光伏电池从最前端的硅材料,到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到铸锭、切片,生产电池,到生产组件,到建立电站,有完整的产业群,在政府宏观政策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下,我们的基础力量已经开始形成了。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因此,我们需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这一分布。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2.自2008年初,原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短短两年时间,低碳城市迅速升温,受到各地追捧,炙手可热。许多城市纷纷高举起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大旗。低碳,成为当前最风行的词汇。目前,全国已有保定、上海、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我国城市目前的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目前城市决策者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缺乏对发展低碳经济紧迫性的认识,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准确和充分的认识,往往是将低碳城4市建设简单等同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低碳示范项目眼下在各地热闹建设,一幢低碳大楼耗资三四千万不足为奇,而附加了新风系统、外墙保温、垃圾处理系统等节能技术的“低碳住宅”更是成为新一代豪宅的代名词,看上去很美,运转维护成本却十分高昂,成为“昂贵盆景”。根据联合国统计,城市容纳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总量的75%,到了2050年,中国预计将有4到6亿人口流向城市,相当于将欧洲所有人口迁移到新的城市。一些专家认为,虽然大都市由于空间狭窄、自然条件不足等,有其发展低碳的劣势,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密集的人口、居民的聚居,也使得大城市比低人口密度地区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人均资源占有量以及能耗。同时,大城市的管理架构,使其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也有更为强大的区域权力,从而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拥有优势。而要让劣势真正转化为优势,关键是政府建立更为细致的法规框架、寻求可行性经济模式以及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等。大都市的屋顶,到底有多大利用价值,一直是一个提议很多却实施困难的命题。以上海为例,上海屋顶面积大约占到整个上海的3%左右,约200平方公里。早在6年前,上海就曾开始过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调研;在4年前,有部门提出建立太阳能菜场示范工程,并让上海近千家菜场跟进;但这些项目进展都十分缓慢,如今,太阳能屋顶在上海寥寥无几。2010年4月22日即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中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毫无疑问,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倡导低碳生活,就是要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属于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习惯,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在日常生活中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方式来戒除这些不良嗜好。在应对气候变化、珍惜地球资源问题上,人们往往把目光聚集于减少工
本文标题:公务员遴选参考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0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