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
1有限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1、外部环境分析1.1本行业分析1.1.1国内外本行业主要生产厂商及产品简要分析A炭素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电极类、炭块类、石墨阳极类、炭电极类、糊类、电炭类、炭素纤维类、特种石墨类、石墨热交换器类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医药以及航天、电子、核工业等领域。B目前国内大多数炭素制品生产企业只能够简单的制造一些低档产品,而高档产品则要求有一整套的专业化设备和技术才能生产,而顶级产品如一些特种石墨制品、炭材料的生产则基本上掌握在国际少数几家企业手中。C有资料显示,美国主要的炭素企业有三家,日本有六家,德国有两家,原独联体国家总共只有八家。而中国,仅炭素行业协会认定的标准以上规模的进入协会的企业就有36家,而所有与炭和石墨制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加起来要超过500家。D产业板块在石墨制品领域国外主要竞争对手分别为美国尤卡、德国西格里、日本东海,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分别为方大炭素、南通炭素、士达炭素、开封炭素等企业。西格里去年销售15万吨UHP石墨电极,预计今年13——14万吨。国内主要厂家2009年销售和产量情况见表13表1国内主要厂家2009年销售和产量情况序号厂家销售收入炭素制品销售总量炼钢石墨电极生产量亿元万吨吨合计101.58110.604810831####13.572方大炭素11.373南通碳素9.834强强碳素7.735索通发展5.936开封炭素4.727顺天电极4.338士达炭素3.899三力炭素3.5110大同能源2.6411介休巨源2.1012方大蓉光1.6413红旗渠2.3414山东八三2.59方大抚顺152.4341.1.2国内外本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21世纪炭素制品仍将是国民经济若干领域不可缺少的难以替代的导电材料、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其市场潜力较大,炭素制品的市场需求与发展空间仍十分看好。中国炭素材料科技发展趋势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A增加品种。为适应国内各行各业对炭素制品的需要,将研制直径750mm及800mm石墨电极、气孔直径更小的超微孔炭块、使用寿命更长的铝用大尺寸阴极炭块、用于电火花加工及连续铸造用大尺寸细颗粒各向同性石墨、适用于高温气冷核动力堆的石墨材料的研制、埋弧电炉用特大直径(直径1240mm以上)炭质电极、燃料电池用新炭素材料、高性能活性炭纤维和高性能层间石墨等。B提高质量。首先是将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已经达到的质量水平为主要依据,以满足用户需要为重点,有条件的大中型炭素企业要按国际标准生产,特别是冶炼用石墨电极、炭质电极、炼铁高炉及铝用炭素材料等有出口机遇的产品。用优质国产炭素制品替代进口产品,逐步减少炭素制品的进口量,增加出口量。提高炭素制品质量重点应放在产品的均质性和稳定性方面,为此需要稳定原料供应、改进装备、细化工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C降低能耗。大多数炭素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多次加热处理,半成品的焙烧和石墨化都需要较多的能量,特别是高档次产品需经多次浸渍和焙烧,能耗更高。要从装备上及工艺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降。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内热串接石墨化工艺,在保证石墨化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石墨化电力消耗。淘汰能耗高的落后设备,如倒焰窑、小功率石墨化设备。生产石墨电极适当降低焙烧温度,走短流程生产路线。围绕提高成品率、降低废品率开展技术攻关等。对加热炉5窑要进行热平衡测定、在此基础上研究热量的充分利用,减少热损失,特别是炉窑废气的余热利用技术等,努力达到国家设定的节能目标。D改善环境。生产石墨电极、炭块、电极糊等炭素制品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炭素材料粉尘、沥青烟气、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生产高纯石墨时还产生含氯、含氟气体等,煤气发生炉洗涤塔也会排出少量的含焦油废水等。国内大中型炭素厂基本上环保设备齐全,只要精心维护,正常运转时可以达到环保指标,如设备损坏或失修,污染物排放将会超标。小型炭素厂环保设备不完善、使用不正常,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为适应环境型社会发展,将投入适当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治。1.1.3国内本行业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A原料落后。国内炭素行业产品档次低与原料质量、资源获取能力具有相当的关联。国内一般使用进口针状焦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但与发达国家炭素企业所用的原料在质量上存在着差距。国产针状焦目前在质量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表2和表3分别为国外和国产针状石油焦理化指标表2日本LPC—U级煤系普通针状焦技术指标灰份硫份挥发份水份真密度CTE(—500℃)%%%%g/Cm3×10-6/℃0.120.320.300.122.131.07表3国产宏特煤系针状焦技术指标灰份硫份挥发份水份真密度CTE(—600℃)%%%%g/Cm3×10-6/℃0.260.4630.240.092.121.45B技术落后。国内炭素行业产品理化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见表4和表5。企业研发实力和核心技术控制能力有待6提高。虽然国内某些企业的某些单一产品在指标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开封炭素的600mm超高功率电极),但是行业整体产品水平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表4国内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技术标准项目分类单位公称直径(mm)300~400450~500550~6007006.26.36.36.3电阻率不大于本体μΩm接头5.05.04.54.5抗折强度不小于本体MPa10.510.511.011.0接头18.018.020.020.0弹性模量不大于本体GPa14.014.014.014.0接头18.018.022.022.0体积密度不小于本体1.661.661.661.66接头1.721.721.751.78热胀系数不大于本体×10-6/℃1.51.51.41.4接头1.41.41.21.2灰份不大于-%0.30.30.50.5注:灰份和热膨胀系数为参考指标。热膨胀系数(100℃-600℃)表5美国UCAR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内控标准项目单位公称直径(mm)400~450500~600接头电阻率不大于μΩm5.0—5.54.8—5.54.0—5.0抗折强度不小于MPa9.56—11.728.27—11.7213—19弹性模量不大于GPa8.3—9.77.6—9.712—17体积密度不小于g/cm31.68—1.721.67—1.721.74—1.80热胀系数不大于×10-6/℃1.3—1.71.1—1.40.25—0.6热导率W/mk250—320注:灰份和热膨胀系数为参考指标。热膨胀系数(20℃-100℃)7C装备落后。国内炭素行业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炭素企业差距明显,对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的精确控制能力较差。另外国内炭素行业焙烧工序和石墨化工序所使用的主要是环式焙烧炉和直流石墨化炉,与代表先进水平的车底式炉和内热串接石墨化炉相比,单位产品成本和综合能耗较高。1.2钢铁行业的科技发展趋势宏观环境炭和石墨制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炭素制品生产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已列为国家重点发展行业。随着电炉炼钢技术的进步及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对特种钢需求的增加,军工及航天工业的发展,对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特种炭素材料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因此,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特种炭素材料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发展前景。炭素制品处于钢铁产业链的上游,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兴起,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钢铁产品需求量的上升,炭素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因原料、能耗和环境问题不断减少石墨电极产量,限制炭素生产企业的发展。这就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炭素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出口市场和发展机遇。1.2.1、钢铁行业——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超高功率电极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生产,而且基本上都是以生产中小规格(Φ550以下)为主,大规格的超高功率电极在实物质量上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石墨电极是电炉炼钢不可缺少的基本原材料之一。2009年,全球钢产量约为12.2亿吨,其中:电炉钢产量约4亿吨左右,占钢产量的30%左右。8随着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电炉钢占钢产量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对石墨电极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钢产量为5.7亿吨,其中:电炉钢产量约5200万吨,占钢产量的9.12%。同年国内石墨电极生产量48.74万吨,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13.41万吨。由于近年来,我国电炉钢产量增加较快,炼钢技术发展也较快,新建的超高功率电炉和精炼炉的容量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钢材质量的提高,二次精炼将大幅度增加,精炼设备大多是引进国外大电炉。因此,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缺口较大,国内不能满足供应,近几年我国每年超高功率电极的进口量都在2~2.5万吨左右。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及我国今后废钢量的增加,超高功率电炉将迅速增加,大规格高品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缺口量还将不断加大。1.2.2、半导体行业—中粗电极中粗电极是炭素家族的新成员,主要用于单晶硅生产,近年国内市需求量在不断上升,附加值较高。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规格超高功率电极和特种炭素材料的需求会不断增加。1.3政策环境1.3.1“十一五”期间,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电炉炼钢比重提高的趋势提前出现。而新建的电炉也瞄向高起点、大吨位,这就对石墨电极的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炭素工业的发展适应了钢铁工业和其它工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炭素工业通过加大研发的投入,加快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步伐,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高档电极—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在石墨电极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以适应炼钢电炉大型化的要求。1.3.2《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9国务院于2009年3月份正式对外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规划期为2009-2011年。在这份规划文件中,全面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规划目标,指出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中,明确指出要实现钢铁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完善装备、汽车、造船、家电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带动钢铁产品消费和产业升级。加强钢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适应和促进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鼓励和支持钢铁企业与相关领域用钢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协调发展。这为##集团在钢铁深加工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2、内部情况分析2.1科技发展概况2.1.1基本情况介绍截止2010年6月末,原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基本完成了厂区各主要生产车间、公用工程及办公楼的建设和设备安装,已全面达到2.2万吨生产能力,其中部分工序具备4.2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生产能力。目前主要工序已经正式投入生产。为了谋求企业更大发展,建设低碳经济型产业,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充分发挥现有建成设备的能力,抓住机遇,实现全系统产能达标,因此制定##集团四##素有限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按照2007年9月版《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项目完全达产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6表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备注一设计规模T/a10序号项目单位备注二生产品种及产量1超高功率石墨电极T/a3中粗石墨电极4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接头T/a5高功率石墨电极接头6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接头毛坯7高功率石墨电极接头毛坯三原材料需要量1石油焦T/a生焦2针状焦T/a3沥青T/a4冶金焦粒T/a5冶金焦粉T/a四动力及燃料消耗1电107kwh2水105t5天然气104kNm3五总图运输1新增建筑物面积M22运入总量T/a3运出总量T/a六劳动定员人七主要经济指标1项目总投资万元(1)建设投资万元其中25222.29万元贷款,7251.37万元自有。(2)建设期利息万元贷款(3)流动资金万元30%自有2项目经济效益指标(1)正常年销售收入万元(2)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万元(3)正常
本文标题: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0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