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爱国诗人。一生所写诗近万首,以及大量的词,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高。他的是前期多为爱国诗,批评投降主义,主张抗战杀敌,收复故土,统一中国,慷慨激昂,雄浑豪放;后期多为田园诗,清新雅丽,平淡自然,有“小太白”之称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意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彻底了解这些知识,就要亲身实践。1、示:训示、指示。2、子聿(yù):小儿子。3、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4、遗:保留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6、少壮:青少年时代。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8、始:才。纸:书本。9、终:到底,毕竟。10、觉:感觉,觉得。11、浅:少。12、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13、行:实践。14、躬(gōng)行:亲身实践。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本诗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使人回味无穷。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的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总结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河水啊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2、鉴:光可鉴人。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4、徘徊:来回移动。5、共徘徊: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6、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7、哪得:怎么会。8、哪:怎么的意思。9、清如许:这样清澈。10、如:如此,这样。11、清:清澈12、为:因为。13、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明写了:池塘的水很清澈,应为有源头。暗写了: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够使人睿智这也是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总结《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著名作品。这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课后习题《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作为题目,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作者以水塘作比喻:正如源源不断的活水可以使水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全诗以暗喻的手法,将诗人读书后的感想化为了生动携永的形象,既丰富理趣,又充满诗情。拓展练习Byebye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2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