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习课导学案主备人:郭保红研讨人:仵秀连、夏志刚、施松明、刘玉兰、陈桂真审核人:夏志刚复习目标:1、学习积累文字词汇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品析课内精彩段落。2、再次品读课文,巩固理解课文内容及明白的道理。3、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4、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复习重难点:把课内学习的阅读知识应用于课外阅读。复习过程:自主复习:一、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二、复习课文内容及练习三。三打白骨精:1、《三打白骨精》本文通过记叙()故事,体现了()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2、《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作者是()(明),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的孙悟空;()的白骨精;不能识别妖魔,()的唐僧。《西游记》中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四大名著中另外三部分别是()(曹雪芹清)、()(罗贯中明)、()(施耐庵明)。3、《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六大要素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起因:();⑤经过:();⑥结果:()4、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名:《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词两首:1、《词两首》《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的水乡风光,朔造了一位()形象,赞美了()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我还知道的词牌有:()。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4、《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5、《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6、《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塑造了一位()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7、《渔歌子》出现的颜色有(),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渔人的()。螳螂捕蝉:1、《螳螂捕蝉》本文通过记叙()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一寓言表现了少年的冷静和智慧,揭示了()。2、“那螳螂拱着身子,举着前爪,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藏着祸患呢!”这些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3、《螳螂捕蝉》是则寓言故事,我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4、《螳螂捕蝉》是一篇(),文中的少年(),巧妙地通过一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故事也告诉我们()。(一)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告诉我们()。2、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11、读书要有选择△1、读书要有选择,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选择(),特别是古今中外();可以选择();可以选择()的书;可以选择一些()。学会选择了合适的读物,就能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得更多的知识。2、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读物,还可以向老师或父母请教,或征询读过这些书的同学的意见。3、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科普类:历史类:传记类:童话类:习作3:1、明代小说家()创作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一个坚定、机智而勇敢的可爱形象,他是(),小说中能表现他这些特点的故事有()等。2、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3、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拥有七十二变,千变万化、大显神通;一双()可以明察秋毫。他曾大闹天宫,赢得了()的美誉,后来保童僧去()。4、了解各种笑的意思,并学会运用讥笑:冷笑:哄笑:大笑:狞笑:合作交流:小组交流自主学习中有难度的问题。展示点拨:展示点拨合作交流中有难度的问题。达标检测:一、积累运用。33分1、拼音广角------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汉字。55分hóubǐngzhàngshúzhòu诸()()报拐()()练()语2、一字千金------写出“好”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2分心情好()态度好()天气好()身体好()3、笑口常开------请写出以“笑”字结尾的四字词语。2分___________笑____________笑_____________笑_____________笑4、对号入座------填成语猜人物。2+1+2大()神通火眼金()明察秋()腾云()雾A、成语,你想到了谁?_____________1分B、你能再写四个与他相关的成语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牵线搭桥------用直线搭配相关的事物、人物。4分芝麻开门神舟五号鲁迅《聊斋志异》孙悟空拔毛变猢狲电脑密码冰心《骆驼祥子》嫦娥奔月的传说三峡大坝老舍《繁星·春水》高峡出平湖克隆技术蒲松龄《朝花夕拾》6、句子迷宫------按要求写句子。1+2+2+1(1)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得到的也越多。(把句子补充完整。)1分(2)唐僧无奈地对悟空说:“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改为不用引号的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修改病句。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到,尽量避免不发生错误。1分7、毛遂自荐------英雄人物我来演。2分《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假如今天有机会让你来演一个角色,你最想演谁?说说你自我推荐的理由,特别要谈到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鸟入古诗。2分(1)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2)泥融飞(),沙暖睡()。(4)千里()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5)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9、课文传真。7分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妖精三次分别装扮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我从中认识______________的孙悟空,也知道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这部小说中还描绘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4分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的开卷诗。1分3、古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还要注意联系,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令》,内容是这样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___________________。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还要会想象,如“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我不禁想到志南的一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欣赏。37分(一)《螳螂捕蝉》节选12分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2分蝉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_____;螳螂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____;黄雀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______。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好读书25分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看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惬意_______谆谆教导_______给予_______2、文中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请写三个它的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相传蜀汉大将军关羽写过《戒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
本文标题: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2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