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教案课题:红土地的歌的(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教学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浏阳河》,并主动收集不同演奏(唱)形式的《浏阳河》进行听赏。教学重点: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浏阳河》。教学难点:学会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浏阳河》。教学准备:课件、相关音像资料、表演道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浏阳河》)二、复习(一)回忆旋律老师范唱全曲。学生找一找歌词出现了几问几答,内容是什么?(二)歌曲风格的把握1、欣赏张也演唱的《浏阳河》。思考:与我们唱的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这样演唱有什么特色?2、找出方言并朗诵,体验民歌的旋律和方言相结合的特点。三、歌曲的艺术处理(一)结合湘土文化、歌词特点与速度变化处理作品批注21、歌词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可以用什么演唱形式来表现?(对唱)用怎样的情绪来问?怎样的情绪来答?2、请大家听好老师的伴奏。1)思考:两遍的情绪是否一样?为什么?2)音乐知识:快—慢—快(二)、创作1、铺垫:1)听录音——思考:跟我们唱的相比多了些什么?2)分辨录音中的二声部旋律:前奏中、长音处、同音重复3)教师介绍为歌曲创作二声部的方法4)思考: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5)老师同学生一起合作演唱。2、分组练习四、学生展示请其他组的同学仔细欣赏,看看他们用了哪些形式和方法来表现歌曲。五、评价小结教学后记:3课时教案课题:红土地的歌第2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洞庭鱼米乡》、湖南民歌《放风筝》和江西民歌《斑鸠调》,感受“红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湘赣两地民间小调的特点,以及放风筝的传统文化。2、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并从中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教学难点:了解湘赣地区的音乐文化及相关背景。教学准备:课件、相关音像资料、表演道具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民歌大会萃1、听赏湖南民歌《放风筝》(媒体播放《放风筝》)(课件出示:姐妹们和她们的风筝)2、复习歌曲《浏阳河》(老师弹琴,学生歌唱《浏阳河》)a、全班齐唱b、男女对唱师:湘江边有个什么县?(湘潭县)出了个什么人领批注4导人民得解放啊?(毛主席)3、听赏《洞庭鱼米乡》(课件出示:伴随音乐《洞庭鱼米乡》,画面展现洞庭湖上的优美风光)4、听赏《斑鸠调》(课件出示:音乐播放江西民歌《斑鸠调》)三、歌曲学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播放《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这首歌体现了什么呢?(毛委员和江西人深厚的军民之情)1、随琴划拍默唱曲谱2、解决难点3、齐唱歌谱4、歌曲表现及处理(声音的强弱、速度变化等等)分组讨论、排练、表现。三、课堂总结教学后记:5课时教案课题:春之声第1课时总序第3个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热情的情绪学会演唱歌曲《春天的使者》,感受小鸟活泼轻快的音乐形象,体验春天的勃勃生机。2、在听赏《春之声圆舞曲》的过程中,了解圆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形象,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教学重点:能用亲切、热情的情绪学会演唱歌曲《春天的使者》。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于音乐情绪的把握。教学准备:教学光盘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听赏《春之声圆舞曲》(1)导入(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然后教材上的一段小诗,感受春天里小鸟展翅飞翔的情景)。(2)听音乐主题,感受音乐形象(让学生抓住小鸟的音乐得音乐形象,如小鸟盘旋飞翔的样子和清脆婉转的叫声)(3)听赏全曲,感受音乐特征.A、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春之声圆舞曲》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员工舞曲体裁,它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批注6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B、感受音乐的特征感受圆舞曲3/4节拍的节奏,音乐的速度。(4)复听,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主题一共在全曲中出现几次,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是:以一再反复的基本主题与若干个不同的“插断”交替出现)。(5)介绍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三、学唱歌曲《春天的信使》(1)学生听赏《春天的信使》说感受。(2)视唱歌谱要求学生把握音准与节奏(学生采用随琴模唱).(3)学唱歌曲与歌曲的处理A、了解歌曲的内容,随琴唱歌词。B、处理歌曲歌曲的前半部分表现的是小鸟快乐、活泼的飞来了,要注意唱得轻巧、跳跃;后半部分是歌颂小鸟,要制衣厂的连贯舒展,以此尽情抒发人们对小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四、小结本节课教学后记:7课时教案课题:幸福快车第1课时总序第4个教案教学目标:1、在听赏歌曲《幸福快车》的同时,能用充满活力的舞姿随着欢快的节奏表达心中的快乐。2、能与同学合作,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并在学唱活动中,认识、掌握下滑音符号和升音记号的意义和唱法。教学重点: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教学难点:明白开心的真正内涵。教学准备CAI、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1、作品分析:《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曲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使主产生共鸣。2、范唱,总体感觉作品的艺术性.3、教唱新歌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5、艺术处理批注8四、聆听《祝你快乐》1、聆听乐曲。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2、再细听乐曲。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五、结束课业教学后记:9课时教案课题:世纪之约第1课时总序第5个教案教学目标:1、在听故事活动中,能认识、了解两位著名音乐家——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和我国指挥家李德伦,体会两位老音乐家的敬业精神。2、在听《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活动中,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对莫扎特音乐的兴趣。3、在听赏音乐和模拟演奏中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协奏曲和音乐家莫扎特。教学重点:通过故事体会两位老音乐家对音乐事业的执著追求的精神。教学难点:了解《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看画面)课件播放:两位音乐家1979年音乐会的演出画面片段,随乐播放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二、世纪之约的故事画面上的两位音乐家是谁?他们演奏的乐曲是什么?1、说一说教师说出故事1)、2)2、听一听(课件播放首次演出场景并继续播放音乐)。批注103、唱一唱4、猜一猜音乐会还能继续举行吗?5、编一编师:如果你认为李德伦老人能如期出现在音乐会上,请你把故事情境发展下去,告诉大家好吗?6、演一演(1)模仿演奏场景(2)了解协奏曲的含义,认识莫扎特。(3)模仿演奏音乐主题。三、“世纪之约”的实现1、看一看(播放课件看一看故事最后是怎样的?)2、听一听(播放——听赏全曲)四、我们来约定1、我们的约定小组讨论,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约定2、师生来约定同学们跟老师约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五、结束课业教学后记:11课时教案课题:第五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一系列欣赏、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4、能学会唱《龙格里龙》这首歌,并将歌曲的力度变化和京剧的神、韵体现在表演中。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活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用戏曲语言向学生问好。2、同学们,刚才老师是用什么语言向你们问好的?看过戏吗?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的戏曲种类。(1)放京剧选段《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学生判断属于哪个剧种。你们能听出是属于哪个剧种吗?3、师简介国粹京剧。二、走进京剧批注12(一)发声:早上到了,演员们都早早的起来跟着老师准备练声呢!在戏曲的练声中常用的有两个音——闭口音“噫”和开口音“啊”。今天我们学习用大嗓子来练习这两个音。要求:节奏准确,气息到位。(二)基本功练习:下面我们就来学两招。1、站姿:女生手放腰前,双脚并拢。男生手握拳放在后背,脚呈丁字步。2、做功:带学生拉膀。(三)了解京剧的行当:介绍京剧的行当:“生行”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性格较活泼的叫花旦。“净行”指“大花脸”,分为正净和付净。“丑行”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请出四位同学,根据老师讲的四个行当的特点分别挑选出四个行当的脸谱,模仿一下图片上的动作。《说唱脸谱》当中是这样描绘的2、从歌曲当中我们听出人物的善恶、美丑、忠奸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学生讨论后答:颜色。)133、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小组讨论整理答案,组长发言)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4、全班戴脸谱随音乐(说唱脸谱)表演。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京剧的大舞台,你们精彩的表演让我拍手叫好。三、唱京歌《龙里格龙》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京剧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了。那你们想不想当一次小演员呢?老师也准备了一首具有京韵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播放《龙格里龙》)1.听赏与交流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2.再听《龙里格龙》①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分男女声演唱的二声部歌曲。歌词只有“龙里格龙(咚)”,没有实际意义,是京剧音乐中的一种传统习惯用词。曲调的特点:3.唱曲谱京剧的行当中“旦角”代表女性,“生角”代表男性。14咱们今天就请左边的扮演“旦角”——高声部;右边的扮演“生角”——低声部,来唱唱各自的旋律。①分旦角、生角演唱曲谱(即分声部唱)。②合唱曲谱。4.唱歌词(l)念歌词“龙里格龙(咚)”①对比两种念词方式:a.不带儿化音。b.带儿化音。思考:哪种韵味更好?为什么?②学生念词:“龙里格龙(咚)”。(2)分旦角、生角唱词(学生自主练习。)(3)集体合作演唱《龙里格龙》四、总结,延伸1.谈感想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有责任将京剧继承发展,使之发扬光大,繁荣我国的戏曲文化。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关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多学唱一些戏曲好吗?15课时教案课题:第六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活动“碰碰对”,提高与他人合唱的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2、能与同学合作,用和谐、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表现撒尼少年欢快喜悦、充满幸福的情感。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教学难点:与他人合作演唱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教学准备:课件、旋律歌单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1、课件播放《撒尼少年跳月来》,展示篝火晚会场面。2、交流模仿。二、情境中学习。(一)合唱部分的学习。(1)、学习“阿黑哥”的演唱。1、听一听。(课件播放由男声演唱的合唱部分第二声部歌曲。)2/4乐句①113|55|613|55|塞罗哩塞罗塞罗哩塞罗乐句②351|66|515|33|……塞罗哩塞罗塞罗哩塞罗批注162、说一说。说说旋律中节奏的特点,那后面的旋律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本文标题: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2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