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六年级科学上册毕业复习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复习1.病毒一、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P3二、病毒是什么样的生物?P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1、他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3、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三、病毒有哪几类?分别举例说明。P4根据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力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力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2细菌一、细菌是什么样的生物?P5、在土壤、空气、水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外,都可以找到细菌,它们无处不在。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二、细菌的分类,举例说明。P5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如何?P6p5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化肥供豆科植物利用,制醋、制味精、制沼气、生物制药等也都需要细菌的作用,总之,细菌在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也比较大,如腐生细菌能使食物腐败变质3馒头发霉了一、馒头发霉的实验怎样做?实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实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塑料袋包好,一块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块放在冰箱中冷藏。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中滴上水的馒头发霉了而烤干的没有发霉;2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而放在冰箱中的馒头没有发霉。实验结论:温暖潮湿是馒头发霉的因素。二、真菌是什么样的生物?P8真菌可以使人类及其它生物患病,也有许多真菌对于人类史有益的。参考课本p8-p94食用菌一、野外采蘑菇注意什么问题?P10二、蘑菇的结构如何?P10三、食用菌有哪些?P11四、如何识别有毒蘑菇有什么特征?P12一看颜色。有毒蘑菇一般菌面颜色鲜艳,采摘后易变色。二看形状。无毒的蘑菇通常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柄下部无菌托,上部无菌轮;有毒的蘑菇往往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轮、菌托,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三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一般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往往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四闻气味。无毒蘑菇一般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常有怪异味。自我检测一:填空1病毒是由()构成的外壳和()组成的核心构成。所以说,病毒是一种原始的生物。根据病毒所寄生的细胞不同,我们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和()细胞里的(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也叫()。19乙肝病毒属于(动物病毒)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里,所有病毒要比()小得多。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水)(伤口)(血液)(蚊虫叮咬)等。3.细菌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和()三种类型。4.面包放久了,超出了保质期就会生长出(),它与蘑菇属于同一种生物类别,也是微生物的一种。蘑菇的形状像一把“小伞”,其中的“伞柄”叫(),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的是()。馒头发霉的条件是(温暖、潮湿)4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也需要一定的(温度)(空气)和(水分)等条件。我们能够享受到美味的蛋糕,主要归功于(酵母菌)。5.土壤中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最终将消失并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这归功于()。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是(细菌)二:实验探究“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和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同一个暖气片上(冬季),过一段时间观察到前者出现了一些霉点,后者没有变化。由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在潮湿的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发霉。2把装有湿馒头的两个塑料袋分别放在冰箱的保温柜里和室内(夏季),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室内的馒头出现了霉点,冰箱的保温柜里的馒头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在温暖的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发霉。3.在此实验的启发下,请你能设计一种防止食物发霉的储存方法。答:由此可以看出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保存食物能够延缓食物发霉的时间。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5蜡烛的变化一、探究蜡烛变化的探究实验方法有:1、用小刀切块,放在铁片上加热,再冷却。2、点燃。2.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为看清点燃时的变化,可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烟尘、水蒸气)。3.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例子: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6食盐和水泥一、食盐和水泥的探究实验怎样做?一)、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三角架、食盐、火柴、酒精灯、蒸发皿、水实验步骤: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把食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角架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蒸发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二)、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实验材料:烧杯、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火柴、水实验步骤:将水泥倒入蒸发皿中,往蒸发皿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再和(huo)成水泥浆实验现象:(1)往蒸发皿中的水泥加水再干燥后,凝固成水泥块。(2)不能再和(huo)成水泥浆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再干燥后,水泥凝固成水泥块;水泥块敲碎后,加水不能重新成为水泥浆;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二、生活中有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不是可逆变化?P17三、物质变化与人们的关系如何?P187铁生锈了一、铁生锈的探究实验:“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需要准备:长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实验方法:(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号烘干1、空气,2、装满水,2、半瓶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半瓶水的铁钉要露出水面。)(三)观察记录铁生锈的情况: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二、怎样防止生锈P21:油漆,涂油,镀铬锌,挂搪瓷8牛奶的变化一、牛奶变化的实验怎样做二、怎样做牛奶胶水P23自我检测一、填空1.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_______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_______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_______。2.玻璃碎裂的现象中,玻璃改变了_______,但没有产生_______;通过一定的手段还可以恢复_______。牛奶和醋混合后,既是产生_______的变化,又是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水的三态变化是由____变化引起的。水的冰点温度是_______,沸点温度是_______。.3.在自然界,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像食盐、食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_______变化。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变化。4.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容易生锈。4.在农村,一到冬天,农民伯伯就把不用的锄头擦上油,包起来,这样做是通过隔绝______________而防止______________的。菜刀在切了有水或有酸性的东西后容易_______。二、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只有物体形态变化的是()①铁生锈②纸做成纸杯③水泥做成地砖2.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①金属热胀冷缩②煤炭燃烧3.下列因素中,能使岩石变为岩浆的是()。①风化作用②温度和压力4.0℃至100℃之间,其形态能够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是()①陶瓷②水③铁块5.下列物品在常温环境中能够产生新物质的是()。①玻璃杯②铁勺③水3.关于铁生锈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是一种常见现象B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C是一种不可逆变化4.下列做法不是为了防止生锈的是()A轴承涂油B车圈镀铬C铅笔盒上漂亮的图画5.下列物质,具有不可逆性变化的是()。①植物种子②水6.下列的哪些变化属于可逆变化()A花生到花生油的变红B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C玻璃到玻璃杯的变化4.下列的哪些属于不可逆变化()A.树到椅子的变化B水到冰的变化C食盐到食盐水的变化三、实验探究(一)、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实验目的:观察蜡烛的变化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点燃蜡烛,观察现象。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实验记录表:名称实验方法现象蜡烛点燃蜡烛燃烧。越来越少,生成烟、水和二氧化碳蜡烛加热溶化,会变成液态蜡(二)、鸡蛋与醋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鸡蛋与醋反应的现象。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实验步骤: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将鸡蛋放入醋中。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鸡蛋皮变软。实验结论:鸡蛋放入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14白天与黑夜一、历史上人们对于昼夜变化的认识。P41古希腊学生托勒密的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二、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P4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自西向东绕地球不停的转动着。一、探究昼夜产生模拟实验的做法P4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注意地球仪不要转动得太快。调整手电筒与地球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地球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观察实验现象。,为了观察更清楚,首先确定一观察点(北京、上海都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15昼夜与生物一、昼夜更替对于动植物的影响昼夜更替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昼夜更替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这就是生物钟二、昼夜对于人的影响。P44三、昼夜对于动物的影响,请举例说明。P46四、昼夜对于植物的影响举例说明。P4516、四季更替一、四季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P47温度二、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P48三、模拟四季更替的实验使怎样做的?P48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实验步骤: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3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要保持一致。实验现象: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接受手电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四、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哪些?P48
本文标题:六年级科学上册毕业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3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