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析
一、乐趣本单元以“乐趣”为主题展开教学,有五篇课文:1、《养花》2.《古诗三百首》3、《山中杂记》4、《爸爸带我去爬树》5、《美猴王》这五篇课文,其中《养花》、《古诗二首》和《山中杂记》要求精读,《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要求略读,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同时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本单元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乐趣”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趣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自然之乐。本单元综合活动是举办兴趣活动的展示,老师在具体教学本单元时要把握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①、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乐趣。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③、鼓励学生在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老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始学习《养花》一课,由于本文语言平实,读来波澜不惊,估计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体会不到养花中的乐趣,老师可以调换一下授课顺序,先让学习《爸爸带我去爬树》因为这样的活动贴近生活,大多数学生经历过类似的活动,都很感兴趣。学生从爬树中一定会获得不少乐趣,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更好的乐趣,比如说《养花》、《山中杂记》中观察、喂养各种小动物,这个时候再来学习《养花》等其它课文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需要提到的是在教学《养花》时需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并掌握课文写作特点:“由总而分,再由分而总”紧紧围绕“养”字写“趣”,这些特点,对学生习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再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中的一些优美句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第三自然段中“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者,开花,多么有意思呀!”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来体会养花的乐趣。再如:第四自然段中“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五、六自然段中与他人分享花开、花香、花被砸死后的忧伤,引导学生读后更好的感受养花中劳动的乐趣。在教学《山中杂记》时,要让学生掌握作者是按照从大动物到小动物的顺序叙述,本课不必详细解释,重在让学生读中体会作者从各种动物身上感受到的那么多的快乐。通过学习本文,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谈谈观察小动物、养小动物的经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本单元安排了范成大的两首古诗,古诗教学的难点:是想象品味古诗诗情画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不能紧紧进行直译教学,而应当加强古诗的诵读,一方面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从而能更好的品味古诗的诗情画意。为了突出第三个重点:鼓励学生再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这一块要重点在综合活动中来体现。,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以能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然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此次活动,使学生发掘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生活乐趣同大家一起分享。活动要围绕“乐趣”展开,其具体活动组织老师不妨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让学生确定主题学生可以从对学习那篇课文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从对快乐的理解,从生活中寻找到的、体会到的快乐,以及有什么能和大家共享的快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写成稿件做好准备。2、活动现场的布置老师可带领学生选择合适的地点(教室,操场),根据需要把现场布置好,可由班干部宣读并主持交流会程序。3、自由交流4、留住快乐老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稿件进行修改、整理成文,还可以添加上对本次交流会的感想与体会。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主要目的:一是引导老师们注意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交流的兴趣和愿望。二是完成我们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二、遗迹本单元以“遗迹”为主题展开教学,有五篇课文:1、《长城赞》长对联2.《索桥的故事》叙事文3、《我站在铁索桥上》诗歌4.《白鹤梁的沉浮》报告文学5、《秦始皇陵兵马俑》说明文本单元以“遗迹”为主题,这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前三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拓展阅读,综合活动的任务是考察名胜古迹,写考察报告,召开报告会。本单元突出特点:课文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由于本单元是以“遗迹”为主题,内容体现的都是一些古代的建筑和艺术成就,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老师在具体教学本单元时,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搜集和查阅资料的好习惯。这五篇课文分别通过对联、故事、诗歌、记述、说明等形式展开对遗迹的描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精读课文要确定好能力培养的重点。比如:《长城赞》是一幅长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会了长城雄伟壮丽的风景。本课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可让学生读明白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长城,思考上下联为什么这样对。为抓住这一重点,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其次,要鼓励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在理解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老师要注意指导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断句及顿挫可作适当指导,不必过分强调。本课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对联的形式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对联,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单谈谈自己对对联的认识。其次,老师准备有关对联的资料供学生参考。这时学生依照对联的特点,将文本从题材形式上加以分析,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到了对联的特点,从而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基础。《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全文是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先介绍索桥;然后站在索桥上,由都江堰工程想到了两千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在写走下索桥,从故事中感受的“燃烧的心”,最后点明要旨,“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通过讲述都江堰上的“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好、更美”的东西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想帮助多数人、想给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伟大的心”的敬意。本课是本单元要求重点讲解的课文,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抓住以下几点:1、让学生掌握本文用衬托和铺垫的方法突出文章的重点。2、了解索桥到底有哪些感人的故事?要重点抓住课文2-5自然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重点语句中体会到故事中李冰父子,勇于牺牲;何公何母,不怕困难;勇士丹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3、理解体会“故事是讲不完的————更美、更好的东西。”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全文的结束语,也是文章的文眼,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讨论、交流中去体会更美、更好的东西,这里指的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顾工的现代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激情和强烈的感染力。全诗共四节,教学时(1)要让学生了解每一节各写了什么内容。(2)了解本诗表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本诗表达的主要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如:“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激烈战斗的楼房”等,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全诗感情强烈、节奏鲜明。所以,第(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有关诗歌的内容不要详细的讲解,主要以自读为主。通过读去感受语言美,体会铁索桥的惊险和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后面两篇拓展阅读课文篇幅长,内容简明,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学中要强化学习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学生运用默读、速读的方法学习《白鹤梁的沉浮》,利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秦始皇陵兵马俑》从中了解兵马俑的特点和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综合活动:本次综合活动主要是围绕“遗迹”这一主题编排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之情。活动的重点:制定好考察计划。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考察计划活动的难点:写考察报告写考察报告是本单元的习作重点。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考察的目标,帮助学生区分遗迹和古迹,让学生说说自己周边地区的名胜古迹,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考察地点自由分组考察。回来后交流考察收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挑选、整理,给大家准确的信息。这时老师要强调写考察报告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仿照《索桥的故事》《我站在索桥上》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成报告。以召开考察报告会的形式,交流各自考察报告材料,说说本次活动的感受和体会。三、英雄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雄的光辉事迹,探索英雄的心路历程,继承英雄的浩然壮志,让学生在崇高、伟岸、坚强、英勇中学会正视生命,忠于事业、追求真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单元课文有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事迹《你,浪花的一滴水》;有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红军战士《金色鱼钩》;也有为人类健康事业呕心沥血的《白衣天使》;有古代英雄的光辉形象《苏武牧羊》,也有现代英雄的平凡人生《南沙卫士》。这五篇课文既包容了中外,又跨越了古今。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应通过课文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品味字里行间从中感受英雄在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发挥间接资源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搜索古今中外更多的英雄故事资料,来进行交流体会。本单元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两点:1、了解现代诗中修辞的作用。2、掌握描写英雄人物的写作特点。3、通过课文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根据这两个方面,我们来重点的看一看前两篇课文。《你,浪花一滴水》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全诗共七节,主要抒发了作者对雷锋同志怀念与敬仰之情。教学时要抓住以下几点:(1)、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由于本首诗以“你,浪花的一滴水”这一标题,一开始就引领人们进入一种“滴水藏深海”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正确、流利、深情的朗读,进入意境的海洋,去体会在平凡中孕育不平凡的道理。(2)、能准确把握、理解体会诗的结构及修辞的作用。全诗共七节,教学时先让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的结构,全诗是由设疑(1-3节)、抒怀(4-6节)、咏叹(7节)三部分组成,其中抒怀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这部分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赞美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如:“第四节连用了四个暗喻,首先将他比喻成反射阳光的水,其次将他比喻成相党飞的鸟,再次将他比喻成没浪费的光,最后将他比喻成化作雷的鼓声,”指导学生在读中交流,运用这种修辞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雷锋那种艰苦朴素、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找出转折性的词语,如“却能够”“只不过”“却能把”等。小组讨论,这些转折词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说明雷锋并不因年轻浅薄。在第六节中又通过四个比喻再次证明他平凡而伟大的经历。如“国际歌”象征共产主义精神;“红旗”象征党的光辉事业;“花丛”象征全国人们;“浪花”象征千千万万的青年志士。而“音符”“纤维”“花瓣”“水滴”这些词的运用,更好的表明了雷锋的价值是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深情地朗读,从中体会这些修辞的效果,并能从诗句中体会诗的节奏美、音乐美,学生朗读时老是要加以指导,注意重音,反复之处以及标点符号等,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更好的表达诗境。(3)、拓展迁移通过学习课文,在同学们心目中对雷锋有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这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学习雷锋楷模的事迹,体会雷锋的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同时,结合社会上出现的观点如“雷锋出国了”“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等观点展开讨论,这样不仅完成了单元教学重点3,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白衣天使》在教学时老师要重点采用自由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主旨,有重点的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南丁格尔的贡献和精神特点。《苏武牧羊》本课是苏武牧羊曲的歌词,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诵读、吟唱课文,体会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是学生对歌词写作特点的把握。本课采用的是借助环境的渲染烘托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综合活动的内容是办“英雄”小报,六年级的学生对小报的版面设计并不陌生,因为从低年级我们就开始着手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出黑板报”“做手抄报”“剪贴报”“墙壁文化的设计”等等。因此,这点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我们应把活动的重点放在通过这次活动引导
本文标题: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3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