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六月份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1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学科:语文编写人:张家桃审核人:张业飞日期2016/5/24课题:《沁园春雪》(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能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2、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3、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1、介绍毛泽东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概括。)2、读准字音:沁qìn莽莽mǎngmǎng分外妖娆fènráo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稍逊风骚xùnsāo还看今朝zhāo3、听朗诵,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二)合作交流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2、再看下阕写了什么内容?“江山……折腰。”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3、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四、展示点评1、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2、多角度赏析: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比比皆是。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2五、达标检测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妖娆..()分.外()稍逊.()风骚.()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二、填空。1、这首词的上阕写。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写。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景;“须”字以下是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2、词的下阕是评论,抒发。其中前两句起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后三句属。3、这首词抒发了对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和无比坚定的。三、背诵默写1、本词主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沁园春•雪》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抱负?四、同步解读8、词的上阕属于静态描写的句子是;属于动态描写的句子是。9、上阕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下阕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10、下阕中“秦皇”指,“汉武”指,“唐宗”指,“宋祖”指,“成吉思汗”指。六、反馈反思3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学科:语文编写人:周加云审核人:张业飞日期2016/5/24课题:《卜算子咏梅》(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二、教学重难点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感悟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1、解题:卜算子:词牌名。咏梅:诗的题目。小序:交代写作的缘起。反其意: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梅花为了表现什么?(二)合作交流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毛泽东词,注意:情感、语气、语调及重读。合理想像理解词意:微风细雨把春姑娘给送回来了,天空中飞起了雪花儿,早早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已经是高高的悬崖上冰冻百丈的时候,却还有梅花的花枝在俏丽地招展。梅花虽俏丽却并不和百花争着显示自己在春天的艳丽、出众,她只是把春天到来的讯息向大伙儿通报。等到山野上百花盛开群芳烂漫的时候,你看,梅花在花丛中笑得正欢呢。赏析: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赞颂了梅花品格。(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赞颂了梅花。(3)一个“俏”有什么作用?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陆游词,注意:情感、语气、语调及重读。想像理解词意: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1)概括词上下片的大意。(2)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3)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4)词的上片表达“梅”怎样的品格?(5)词的下片表达了梅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6)词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四、展示点评比较阅读: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4五、达标检测一、请你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诗句。1、居高声自远,。2、,鸣噪自纷纷。3、,苦竹丛深日向西。4、山舞银蛇,,。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6、已是悬崖百丈冰,。二、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三、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四、1、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2、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分别写出例句。3、说说你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的理解。五、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六、反馈反思5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学科:语文编写人:翟美琴审核人:张业飞日期2016/5/24课题:《木兰诗》(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2、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2、感受木兰形象,熟悉木兰性格。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字音字形机杼声()军帖()可汗大点兵()()鞍鞯()辔头()燕山胡骑鸣啾啾()()鸣jiānjiān()赴róng()机金tuo()阿姊()著()我旧时裳()磨刀霍霍()(二)合作交流阅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思考、填空:理清情节: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回家乡与亲人()。四、展示点评(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2)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6五、达标检测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重点句子翻译(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六、反馈反思7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学科:语文编写人:张业飞审核人:翟美琴日期2016/5/24课题:《观刈麦》(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赏析体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拓展引导,关注社会热点,感恩幸福生活。二、教学重难点1、诵读、理解、赏析;2、体会感情、把握主旨。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字音字形dān()食xiǎng()田灼()热荷()担走近作者:本文作者______,___(朝代)作家,字_____号__________。你读过他的诗有《》《》《》(二)合作交流阅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1)本诗写了几个场景?(2)这两个场景各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出来的?(3)请你想像一下丰收的场景和农民挥汗如雨割麦、拾麦者诉说时的情景。(4)赋税本来是用来干什么的?可是封建社会的赋税被用来干什么了?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四、展示点评文中除了写了农人、拾麦者,还写了什么人?(诗人)他在干什么?(旁观)他属于什么阶层?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8五、达标检测1、默写《观刈麦》2、理解性默写(1)《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2)《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3)《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5)《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六、反馈反思9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学科:语文编写人:张建武审核人:张业飞日期2016/5/24课题:《破阵子》(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达到背默;2、通过小组活动,整体感知该词内容;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祖国诗词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1、如果你是辛弃疾纪念馆的一名导游,请根据你的预习,用30—50字介绍辛弃疾。2、读背的第一要求是:读准字音。请读准加线字的字音。陈同甫麾下炙五十弦的卢霹雳3、读背的第二要求是:认准字形。请在文中用红笔标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4、读背的第四要求是:读出变化和感情。请小组讨论该词中(1)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急切;(2)哪一句应读得最激昂;(3)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深情;(4)哪一句应停顿最长。(二)合作交流如果你有幸主演辛弃疾,通过读本词:(1)你认为辛弃疾是一位爱国的人,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人,是一位立志报国的人,也是一位报国无门的人,也是一位壮志难酬、无奈悲愤的人。四、展示点评赏析方法指导:1、用什么方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切入点)2、写什么内容(包括事件、感情、情境等)3
本文标题:六月份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4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