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六课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语言的简洁、通俗、风趣等特点,学习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3.通过学生分组,自主研读,想象画面,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能力,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4.借鉴课文写法,写自己春节中印象最深的情景。教学重点:小组合作,自主研读,想象画面,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并借鉴方法练笔。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这节课继续学习《北京的春节》。二、整体感知,回顾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老舍先生为了表达这样的感受,文中按什么样的顺序写到了哪些日子的重要活动?【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腊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师小结: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在这四幅画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依据自学提示认真研读,一会我们交流。(分小组合作学习)三、合作研读,感受年味:出示自学提示:从详写的四个画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勾画出描写人们活动的句子,做简单的批注,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汇报交流:在老舍先生详细描绘的四幅画面中,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按时间顺序来交流:(一)腊八: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熬腊八粥。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这样写行吗?“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出示(图片)师:各种的米,各种的豆,各种干果掺和在一起就像开展览会,不仅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还表达人们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1.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谈腊八蒜的泡制、味道、颜色。2.师:腊八蒜白中带绿,酸中带辣,这就是色味双美、色味俱全。老舍先生用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过年的美好。整体再读这一段。老舍先生描绘的其它画面中,还有哪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二)除夕:1.理解内容:除夕真热闹,你从哪里体会出热闹的呢?作者又是怎样写出除夕的热闹呢?(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贴对联”“贴年画”(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让我们看到年的色彩,更是表达了人们除旧布新的愿望。读出人们的美好愿望。)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吃团圆饭是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在一起团聚的时刻,热闹中蕴含着深深的情。在北京过春节家家都是这样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守岁表现了人们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长辈幸福安康长寿的企盼。)从人们的活动中足以看出人们全都在庆祝除夕,带着各自美好的祝愿去除旧迎新,这一切当然热闹了。试着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2.对比读:抓住重点词语读,体会除夕的热闹。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将人们的活动串联起来,表达的意思还一样吗?读一读与文本有什么差别?你透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通过你的朗读把它读出来。除夕真热闹。有的做年菜,有的穿起新衣,有的贴对联,有的贴年画,有的放鞭炮,有的吃团圆饭,还有的守岁。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小结: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热闹的除夕,让我们感受到除夕不仅是热闹的日子,还是(团圆)的日子,还是(幸福)的日子。3.引读课文:除夕夜真热闹,(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请学生接读:“家家赶做年菜……(出示课件)这又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家家灯火通宵…”,这到底还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在外面做事的人……”我们一起感受到了除夕的热闹与喜庆。(板书)(三)正月初一: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体会“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的“闹”与初一的“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你从第八自然段体会到的,再读第九段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2.师生合作读课文,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将正月初一写详细的呢?男人们拜年。女人们接待客人。小贩们摆摊,小孩子们爱逛庙会。师:透过人们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读出人们的悠闲与自在。(四)元宵节:交流内容:A.“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1.读句子,感受灯数量多、种类多。为什么要挂灯?(期盼新的一年有好的光景。)2.出示图片,介绍灯的形、色(学生介绍,读文欣赏)3通过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体会灯的材质不同(灯上彩绘《红楼梦》、《水浒传》宣传古代的四大名著,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4.老师范读:学生抓住“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理解作者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体会语言的精妙。B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5.(出示图片)各形各色的灯挂满了大街小巷,让我们沉浸在灯的的海洋里,走进元宵节,上万家灯火。【视频】看了视频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快把我们的这种感受读出来。(齐读11自然段)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怪不得老舍先生说……用我们书中的句子来回答?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7.正月十五除了挂彩灯,还有哪些年俗?(放鞭炮、吃元宵)请三位同学分内容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段的描写有详有略,详细写了挂彩灯、略写了放鞭炮、吃元宵。详略得当,元宵节挂灯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8师: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预设:为了突出“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突出“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段话围绕那句话来写的?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舍先生着重描写了各形各色的灯,突出了元宵节的欢乐、祥和。(板书)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导语:春节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十五”这四天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欢乐祥和。对于小年、初六、二十九则简略介绍。你觉得他的目的何在?【突出北京春节的特点。】如果把略写的部分删掉行吗?(如果删掉我们很难感受春节的整个热闹与隆重了)运用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让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五、课外拓展,对比阅读:师:春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看看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2.交流:(1)梁实秋《过年》体会他的并不特别喜欢。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欢乐祥和,领悟了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习作中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过春节时印象最深的情景,围绕“除夕真热闹”“快乐的正月十五”,写出当时的情景和真实感受。板书:6.北京的春节热闹喜庆欢乐祥和腊八--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九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腊八
本文标题:六课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4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