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关注家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探索的调研报告曹媚婕
关于“关注家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探索的调研报告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曹媚婕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农村也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出现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向城镇。但是,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务工的同时,由于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尚不完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求非农就业的同时,却不能实现农民身份向城镇居民身份的转变。城镇农民工身份决定的生存状态以及城乡对立的二元教育的延续,让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由父母或亲戚充当其监护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由此产生。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心理需求应对措施一、引言本文立足于对陕西泾阳县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案情况调查,综合现有研究成果,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探讨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以小见大,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现状以及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对其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总结。二、文献述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已有调查表明,长期远离双亲,缺乏来自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使得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缺位甚至严重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履行监护的职责,辍学失学等现象时有发生。而学校教育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到位,老师由于缺少时间和精力,并不太注意留守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的偏差,只是简单当做道德问题解决。三、研究结果的论证1.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的长辈对其晚辈所进行的教育。每个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都承担着对未成年子女及孙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教育中,一般来说,父母对其子女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更为直接和突出些。但是对于留守儿童这种特殊的群体来说,无疑他们的家庭教育是有缺陷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尽到家庭教育中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而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隔代监管,这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三年级以前,孩子依赖的重心是家庭。此时留守儿童的情绪不够稳定,自我控制力也较弱。特别是刚上学的学生,容易因为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而产生情绪上的问题。这时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来引导和矫正孩子性格的发展方向。三年级以后,孩子依赖的重心逐渐由家庭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友谊成了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学生自闭内向的性格已经养成,很少甚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从而影响了健康的同伴关系的形成。经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在一定方面仍有待加强。虽然家长对孩子的学校教育比较重视,但对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由表1可知,将近一半的同学有家长监管,但仅仅只有15.54%的同学家长督促其学习(由表2可知),这说明监护人监管不力,无法完成监管工作。表1是否有人监管有人管有时有人管没有合计9146.91%6332.47%3920.10%194表2是否有人督促学习有没有合计3015.54%16384.46%193采访后,了解到由于父母或有一方外出打工,无法亲自监督孩子学习,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劳。由于祖辈文化程度较低且存在隔代教育问题,只能监管孩子学习。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等不适很了解。所以通常无法辅导孩子学习或教育方法中的错误,对于孩子的学习表现力不从心。同时,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因想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常年外出务工,无法把孩子留在身边进行监管,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通过电话或网络来了解。调查发现,离开父母教育的留守儿童的不良道德行为习惯更加的常见,如吸烟、撒谎、讲脏话课堂违纪等。由此可以说明,在没有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身心无法健全地成长。对于学校开展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联系的活动大部分无法参加。譬如,57.81%的留守儿童家长只能有时参加家长会(见表3)。表3家长参加学校家长会情况积极参加有时参加不参加合计6131.77%11157.81%178.85%192另一方面,父母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无法做到清醒的认识。只有8.85%的家长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明白教育的应有之义。超过一半的家长在沟通时机上重结果而轻过程,且沟通无系统性。大部分父母只是偶尔联系老师,在孩子出现问题以后,如打架、逃学、酗酒等情况下才进行沟通。(见表4)表4家长主动与老师联系情况经常联系有时联系不联系合计178.85%13972.40%3518.23%192本研究认为教师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在沟通时机上重结果而轻过程,且沟通无系统性。如上述情况。二是在沟通的思想认识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双方把沟通简单化、泛化,主要表现为沟通前准备不足,沟通后追踪不到位。如有些教师不愿听家长谈有关孩子学习之外的情况,而有些家长不切实际的向教师提要求,求最好、最全、最高。三是沟通形式单一,沟通无实效,且有时存在着“不沟通”现象等。据了解目前沟通的方式主要是家长会,而对于茅畲乡这种留守儿童聚集地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无法参加家长会的。而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一般分为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和成绩差的学生家长,让其相对而坐,互谈教育方式方法。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家长,一般会比较谦虚,空话较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于成绩一般或差的学生家长,会由于面子问题不愿意暴露自己孩子的缺点,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这或许也是一部分家长不愿意参加家长会的原因,这样的家长会只能解决一些形式上的问题或只是形式而已。2.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卷统计结果表明该地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为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由老师的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成绩处于中等水平(见表5)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成绩处于中等水平。本研究认为原因有二:其一,部分留守儿童父母观念认知错误。认为读书无用,很多人抱着“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就出去打工”的思想,没有认识到教育是长远的投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这种观念影响着孩子使其没有学习的动力。其二,父母对于教育比较重视,但是由于分离无法亲自监管孩子,将孩子托付给上一代,而祖辈由于监管不当等原因,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自主性、积极性匮乏。88.24%的老师表示对于留守儿童表示烦恼(见表6),可知留守学生在校表现不理想,让老师费心。其原因有二,其一,缺少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更加顽劣,使老师烦恼。其二,这些孩子由于身处特殊的环境,缺乏家庭的温暖,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大概就是老师了。对留守儿童来说,老师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老师,而是爸爸妈妈。而调皮捣蛋或许是他们引起老师注意的一种方式,希望以此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心。例如,当被问及遇到困难向谁求助时,51.35%的学生选择了向老师求助,仅有8.11%的同学选择向家长求助(见表7)。表7遇到困难向谁寻求帮助老师同学家长自己解决合计表5教的留守学生成绩优秀优良中等中下差合计00.00%635.29%1058.82%15.88%17表6留守儿童是否让你烦恼有没有不记得合计1588.24%15.88%15.88%179551.35%4725.41%158.11%2815.14%185另一方面,调查后发现,关于学校方面针对留守儿童的活动等已经形式好。对于学生而言,仅42.9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特别留意留守儿童(见表8),同时有40.84%的同学对此表示不清楚。说明老师并没有特意的去关注留守儿童。而被问及到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对策时,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送慰问金。可见学校及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出现已经麻木,很多活动只是走走过场,形式化严重。而为留守儿童带去欢乐和温暖的目的也沦为空谈,丧失了活动的意义。表8老师是否特别留意留守儿童有没有不清楚合计8242.93%3015.71%7840.84%1913.政府教育的现状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起着直接影响作用,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环境也是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容忽视的因素。(1)留守儿童面临教育危机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在中国教育制度和政策下,留守儿童的教育费用主要由农民自己承担,农村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教育上,特别是乡村教育上的资源较少,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始终无法落实,最终形成农村的学校农民自己出钱办,义务教育父母自己尽义务的局面,农村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及资源与城镇无法相比。(2)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感情关怀太少。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渴的孩子,特别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关注,从心里角度看,孩子在年幼时期如果缺少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们的性格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努力在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政府也应该将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考虑进去,多给予他们一些情感补偿,从长远来看,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对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的关注与支持。4.社会的关注随着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峻,社会的各界人士通过自身的力量,表达着对留守儿童的关心。自“留守儿童之家”创建以来,社会、家庭、学校和政府合作共同为关爱留守儿童付诸了实际行动,为孩子搭建情感交流的桥梁。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更多的志愿者们担任起“代理家长”、“代理学长”和“爱心妈妈”的职责。让留守儿童、孩子父母和代理家长互动起来,教育指导并共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以宣传正面的典型事例为主,宣传一些好的经验和举措,宣传通过结对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典型,宣传务工和教育孩子两不误的优秀家长好做法,宣传留守儿童自强不息精神。通过社会传媒的努力,全社会都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外出的家长更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在家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亲情、关爱和保护。二、建议(1)学习、心理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各中小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学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有效排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班主任应建立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制度,任课教师也要结合学习情况经常开展谈心活动,用爱心呵护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感到老师胜似父母、学校胜似家庭。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向临时监护人通报孩子学习、生活情况,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积极动员班内的同学进行结对帮扶,促进学业进步,建立知音伙伴、倾诉对象,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各校对每个留守儿童要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以反映学生进步为主,收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记载学生成长的过程和各自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2)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贫困、留守儿童优先制度,同等条件下留守儿童优先享受帮扶。学校对留守儿童要生活上优先照顾,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学校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3)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各校要充分利用音乐室、舞蹈室、美术书法室、阅览室、体育活动场所等,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课外活动,丰富贫困、留守儿童校园生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愉悦,开拓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全方面发展。(4)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管。各校要优先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安全自救和逃生能力,以及在遭遇暴力侵害时的处置方法,确保儿童的生命安全。要加强与帮扶学生临时监护人的联系
本文标题:关于“关注家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探索的调研报告曹媚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4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