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关于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4、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5、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6、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喻就是打比方。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极其相似,就可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比喻。判断:1、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江之上。√2、降落伞像一朵朵彩云在天空飘荡。√3、老李壮得像一头牛。√4、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5、我和爸爸长得很像。×6、儿童是祖国的花朵。√7、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摇篮。√8、这只豹子跑起来就像那只豹子一样快。×9、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注意不能出现比喻词。例如:1、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西跑。2、披着红色盔甲的螃蟹煮熟了。3、水稻笑弯了腰。4、高梁涨红了脸。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6、大树站在路边。7、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8、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夸张常常用比喻、比拟、借代的形式来表现。例如: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2、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4、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练习1:把“雨一直下着。”改成夸张句、拟人句和比喻句夸张:雨下得象天漏了一样,还没个停。拟人:雨一直下着,连一口气都不喘!比喻:雨象牛毛一样,细细的,还下个不停。2、仿造例子改句。这山可真高。这山可真高,快要把青天刺破了。(1)天安门广场可大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桂花可真香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九种)1、用词不当。如:“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又如:“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应将“屹立”改为“挺立”。2、语序颠倒。如:“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又如:“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问大操场走去。”——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次序对换。3、成分残缺。如:“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缺少主语中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又如:“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渭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4、语意重复。如:“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又如:“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5、搭配不当。如:“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又如:“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6、前后矛盾。如:“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又如:“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7、归类错误。如:“《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又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所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8、指代不明:“中午,马铮和马跃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这句话中的“他问他”究竟指的马铮问马跃呢,还是马跃问马铮呢,不明确。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写清“马铮问马跃”或者“马跃问马铮”。从以上两个例句中,我们应懂得,使用代词时,指代要明确。9、关联词语用错:①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②他不但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正在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两句都是用错了关联词。例①前后分句没有因果关系,“年纪小”不能成为“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的原因。前后两分句之间存在着转折关系,应该把“因此”换成“可是”,句子的意思就正确、明白了。例②中,前后分句有递进的关系,应该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改错句练习(一)1、全班同学都到了,只有王刚同学没有来。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3、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4、因为他有很大进步,但是老师表扬了他。5、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6、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7、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8、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9、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10、这次考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11、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12、今天,他穿上了一只很漂亮的皮鞋。13、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14、由于坚持锻炼,他的体质增加了。改错句练习(二)①河里的鱼儿正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②老农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③这篇文章充满着儿童的童趣。④大家一起欢度美好的佳节。⑤我们要下决心改掉不好的坏习惯。⑥同学们正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老师上课。⑦我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⑧他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⑨遭到毒打,扬科又一次悲惨地死去了。⑩他不但改正错误,而且接受了大家的批评。三、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是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尊崇、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如:慷慨激昂、鞠躬尽瘁、从容不迫、雄姿英发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贬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带上褒义。如:见利忘义、一臭万年、鼠目寸光、狼子野心中性词:是不带褒义和贬义感情色彩的词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如:念念不忘、无奇不有、无声无息、一碧万顷例如:骄傲的贬褒用法褒义用法:小明去市里参加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我真为他骄傲!贬义用法:小红期末考试得了98分,就骄傲的不得了。四、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例:机器制造零件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零件。1、蜜蜂穿过草地。2、孩子们捡到贝壳。3、母亲看着我。4、同学们唱起《国际歌》。5、同学们回家去。五、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例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是工程师。1、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2、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3、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4、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5、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6、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六、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起强调作用。比如: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2、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做的。(意思是:他承认是他做的。)3、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不能说不是真理。(意思是: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是真理。)练习: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互换1、这件事你不可能不知道。2、好好学习不可能不取得好成绩。3、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爸爸不得不参加。4、认真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5、他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大家都佩服他。6、能考取一所名校,这肯定是他的愿望。7、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8、爸爸的表演很精彩。七、反问句是句式中的一种。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这类句式常和“难道”等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比如: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这里“难道”一词也可以省略。3、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八、设问句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例如:1、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3、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4、难道这件事很难办到吗?不,是你自己心不在焉!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九、关于把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说话人应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改句的方法如下: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2.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比如: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我去把它叫醒。”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应改为: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他去把老虎叫醒。3.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比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再如:叙利奥说:“爸爸,我来替您写。”应改为:叙利奥说,他来替他爸爸写。练习: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1、我是知道这件事的。2、这篇作文不能算一篇好作文。3、周总理工作劳苦,新中国为有这样的周总理感到自豪。4、相处这么久了,难道你对我还不了解吗?5、他的学习热情那么高,难道成绩还会差吗?把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改成不带引号的句子)1、爸爸告诉我:“你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把作业做好。”2、凡卡哀求爷爷:“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啦!”3、弟弟问我:“你的名字写得怎么这么漂亮呢?我的名字写得怎么那么丑?”十、标点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1、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例如(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2)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例:他三十六、七岁。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例: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4、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如: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5.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冒号[:]一、提示下文,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解释说明1、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解释说明)2、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分项说明)二、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
本文标题:关于修辞手法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5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