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1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体现职业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二)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三)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2(四)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五)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六)创新性原则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3践课程顺序装订,包括封面、目录、内容等,通用能力课程由所属系部负责报送。)学院发文公布。3.教务处就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协调通用能力课和专业能力课程之间,各系(部)之间的关系,确保制订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标准。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不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参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四、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1.课程标准是学院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各教研室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学院各部门要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当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各教研室在执行课程标准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系主任和教务处报告,研究并妥善解决。3.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课程标准的完善与优化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正。科技和经济发展及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各4教研室对课程标准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时,应向系(部)提出修订申请。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订的要求相同。五、制订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1.课程标准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讲授一门门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标准必须充分反映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如课程标准脱离了培养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2.应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因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应将素质培养特别是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3.课程标准应该是合格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应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应有一定弹性。为学生提出一个基本能达到的学习要求,使其在个性上能得到一定张扬。4.课程标准应面向未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其技术技能结构,应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深化。适应未来的课程,必定是综合考虑现在和未来需要的课程,是把发展潜在能力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体现行业主流技术、核心技术,介绍行业的先进技术、未来技术的课程。5.课程名称要规范,不能随意简写,要区别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的关系,不要使用教材名称作为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附:课程标准制订参考格式二○一二年五月十六日5附件一“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红色内容是对项目的说明,不要保留)××××课程标准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系(部):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审核人签字: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的定位: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什么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3课程设计思路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参照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排6序的原则是: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景区”、“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2.课程目标参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用具体、可校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得到的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课程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哪些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1)……(2)……(3)…………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1)……(2)……(3)…………3.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3.1课程内容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73.2学习情境设计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对能力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按“了解、基本了解”、“理解、基本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学习情境情境1:参考学时主要学习目标1.……2.……3.…………工作任务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子情境名称学习目标参考学时1.1……1.2…………4.课程实施4.1.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4.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8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4.3教学方法建议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4.4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针对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可采用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6.其他说明9附件二理论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红色内容是对项目的说明,不要保留)××××课程标准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系(部):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审核人签字: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的定位:课程是××专业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哪些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1.2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3课程设计思路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技能、综合素质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2.课程
本文标题: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5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