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关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的调研报告
1关于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村干部是我党在西藏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主心骨”,是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他们在团结带领农牧民群众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对于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西藏发展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落实好“一定三有”,进一步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今年4至5月份,由噶尔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李寿明同志亲自带队,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四乡一镇14个村居,对村干部待遇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深入查找村干部待遇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研究提出进一步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为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奠定基础。一、提高村干部待遇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噶尔县位于阿里地区中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全县下辖4乡1镇、14个村居、37个村民小组。截止2011年底,村“两委”班子成员76人,村民小组组长37人,村党支部2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92.86%,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100%。(一)重配备,优化队伍结构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集中换届与届中调整相结合,不断充实村干部队伍力量,改善队伍结构,全县实现了“一村至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一村至少一名女性干部计划”、“一村至少一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计划”、“一村一支后备干部队伍”的“四个计划”目标。(二)重保障,调动工作热情2007年10月,我县在全地区率先研究出台了《关于对村“两委”班子人员“一肩挑”和“交叉任职”提高误工补贴费的实施意见》,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待遇做出了具体调整,对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其误工补贴由原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月155元提高到每月305元;对于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交叉任职”的,其误工补贴由原来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每月145元提高到每月245元;对于村党支部委员兼任村委会副主任的,其误工补贴由原村委会副主任每月145元提高到每月205元;对于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的,误工补贴从原来的没有增加到每月120元。2008年11月,根据《中共阿里地区委员会组织部阿里地区财政局关于提高村干部误工补贴的通知》(阿财字【2008】187号)要求,对村干部待3遇再次进行调整。2009年5月,根据中共阿里地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落实村干部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阿党组【2009】76号)要求,将全地区村干部误工补贴制度统一改为村干部基本报酬及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具体标准为:从2010年1月1日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统一调整为5740元/年,业绩考核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平均1394元;其他村干部基本报酬统一调整为2870元/年,业绩考核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697元。村干部待遇的不断提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三)重考评,实现目标管理县委制定下发了《噶尔县村(居)党支部书记目标责任制度》、《噶尔县村(居)党支部书记民主评议制度》、《噶尔县村(居)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噶尔县不合格村(居)党支部书记的认定调整办法》,对村居党支部书记就维护稳定、经济发展、加强党建、控辍保学等方面职责做出具体规定,对村居党支部书记定期进行民主评议,对包括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在内的村居干部进行业绩考核,对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及时发现、认定、调整。各乡镇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确保村居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职责、村居干部切实发挥作用。(四)重关怀,解决后顾之忧2007年10月,在全地区率先研究制定了《关于提高在4基层担任30年(含30年)以上半脱产干部生活补助的意见》、和《关于对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优秀党员和困难党员年度慰问的实施意见》等意见,对在基层担任30年(含30年)以上半脱产干部的生活补助,由原来的100元提高到405元。对“三老人员”及优秀党员、困难党员一年进行一次慰问,慰问金标准每人206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二、目前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噶尔县在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牧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组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课题,村干部待遇及教育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工资待遇低,生活无保障近几年,区、地、县对村干部待遇进行了多次调整,根据2010年最新标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加业绩考核奖励每人每年7334元,其他村干部基本报酬加业绩考核奖励每人每年3567元。2009年,噶尔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48元,务工人员(普通小工)平均每人每天50元(每月约1500元),村干部年收入只略高于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远低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与机关干部相比,村干部每年工资收入仅为机关干部的约十分之一。任职期5间,村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工作上,他们没有任何额外的收入,加之村干部为了干好工作,自己花钱买摩托车,买手机,每月用于工作的油费及通话费约200元,扣除这些日常开支,村干部工资收入大打折扣,所剩寥寥无几。部分村干部认为,担任村干部还不如出去打工,有限的收入使他们生活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二)能力素质差,工作效率低噶尔县农牧民群众和党员整体素质不高,选拔村干部也只能是“矮子里选高个”、“筷子里拔竹杆”,配备的村干部依然是素质不够高,能力不够强。经过2008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对全县村干部进行了集中调整和充实,调整后共有村干部73人,其中女性干部18人,35岁以下干部20人,下派大学生村官17人,平均年龄41.6岁;小学文化程度56人,初中文化程度4人(包括1名下派),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人(包括3名下派),小学文化程度占村干部总数的76.7%。除下派大学生村官之外,决大多数村干部为初中或小学文化,有的还只是脱盲,其中大部分村干部听不懂汉语,看不懂文件,机关干部与他们交流沟通难,安排工作难,他们理解文件难,开展工作难,致使村级各项工作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三)制度不完善,工作不规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噶尔县村(居)党支6部书记目标责任制度》、《噶尔县村居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村居党支部书记职责明确了村居干部的履职要求。但在具体工作中,各级党委主要强调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对其他村干部并没有作出具体分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承担了大量工作,其它他村干部则是大事一起干、小事无人管,对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有较强的依赖心。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及工作能力的局限性,对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能干则干,干不了则托,托不了则靠。各村虽然都制定的村规民约,但村规民约不规范、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督促不严格。有的乡镇虽然制定了加强村干部管理的制度,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村各项工作无起色,无突破,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长期得不到大的改善。(四)基层条件差,工作难度大从交通方面来看,从各乡镇到各村的路全为沙石路,组与组之间、户与户之间有的为沙石路,有的则没有路,路况差、距离远,农牧民居住极为分散,村干部开展工作有时骑摩托车,有时骑马,有时步行,有限的力量被分散,工作任务重、成本高,开展难度大。从通讯条件来看,噶尔县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收入有限,通讯工具普及率低,村组均没有座机,加之部分地方手机没信号,很多工作都要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传达落实,这不仅增加了工作成本,同时增7加了工作量。从办公条件来看,各行政村虽然建起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但除了两个居委会之外,12个行政村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建设尚不健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施更是缺乏,加之目前各村没有通电,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用电问题无法解决,村里所有材料都要拿到乡镇处理,有限的办公条件很大程度限制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五)提拔晋级难,工作没盼头村干部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在选拔录用方面难上难下,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基本上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在晋级晋职方面,由于尚未建立优秀村干部职级晋升的有效机制,村干部之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村干部再优秀也是干到村支部书记这个岗位。转干无门,提拔无望,导致部分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政治荣誉感不高。我县从2006年至今,没有一名村干部经过考录被吸纳为公益性岗位,所有村干部都是默默地退休。同时,村干部受表彰面窄,2010年,全县共有5名村干部受到表彰,每年各类表彰的村干部比例仅占约7%,而且受表彰的基本都是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其它村干部受到表彰的则微乎其微。(六)养老保障差,退后无依靠目前,对村干部还没有健全的退休保障制度,村干部十8几年甚至几十年为村里兢兢业业,默默奉献,退职后,在生活补贴、医疗保健、政治荣誉等方面没有任何保障。虽然噶尔县出台了《关于提高在基层担任30年(含30年)以上半脱产干部生活补助的意见》,但符合条件的全县只有7名,决大多数年老的村干部离职后,生活艰难,晚景堪忧。离任村干部生活无保障,对在职村干部影响很大,一些村干部觉得自己工作无前途,生活无盼头,有的竟产生不愿干、不想干的念头,有的则借着村干部的有利条件,为自己或亲戚谋取便利。工作不积极性,责任心不强,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我们认为以上问题的存在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增加了村干部的工作难度。达赖集团长期在边境一线策划制造各种事端,实施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噶尔县处在同达赖集团进行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我们同达赖集团和支持他们的西方敌对势力的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尖锐复杂斗争长期存在。达赖集团分裂势力的影响和渗透,对我县村级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提出重大考验,使村干部承担着维护稳定、抓好生产的两重任务。同时,藏传佛教在西藏有着广泛而浓厚的社会基础,农牧民群众普遍信教,佛教长期影响9着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理想信念、思维习惯及行为准则,宗教的消极性使农牧民群众产生“等靠要懒散怕”的不良习惯,对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使村干部工作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二)自然条件和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村干部的工资收入。经过60年的发展,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经济发生了飞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西藏自然条件依然十分恶劣,尤其是阿里地区,农牧区地广人稀,交通极为不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滞后。虽然噶尔县在狮泉河镇,但由于自然条件及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等方面的因素,全县各项事业起步晚,基础差,发展规模小,比起拉萨、山南、林芝等地区腹心县的财政收入,更是少得可惜,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为1392万元。在自治区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村干部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基础上,各地市、县市区分别根据各自的财政收入,不同程度对村干部工资收入进行了提高,但由于噶尔县财政收入有限,提高村干部待遇只能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之,兴办村级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多种因素造成村干部工资收入得不到根本性转变。(三)特殊的历史原因及现实的培训条件造成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首先,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农牧区基层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先天不足,导致整个村干部队伍10整体素质与内地其它省区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其次,由于阿里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干部接受外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少,加之本地生产方式单一,生活方式简单,思想观念落后,村干部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思想观念得不到突出性的转变,工作没有大的起色。再者,培训经费、培训教材缺乏,师
本文标题:关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