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关于语文教改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再反思
关于语文教改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再反思陕西省教科所王锋一、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的明显变化——在先进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已经开始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语文学习的空间更广阔。——不再把语文课当成一门单纯语基知识课,而定位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突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上。——师生关系由过去的主宰与驯服、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转变为教学相长,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为学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二、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变过去封闭,僵化的小语文为开放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大语文”。——在教学方法上变过去的串讲死记为以读为主,整体感悟,读练结合,注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语文实践活动上来。概括起来说:教学目标虚高,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调。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种表现:1、太多的资料补充,太繁华的媒体演示,淹没了语文主体。2、形同虚设的合作讨论和游戏表演等非语文活动,占用了学生读书和练习的宝贵时间。3、设计了太多的没有思考价值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在语言文字外面兜圈子。4、教学目标虚高。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过度地深入挖掘和拓展,远远超过了学生能够接受程度。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雷同,1—6年级都是把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过一遍,关注了“写什么”,忽略了“怎样写”。就“语文”课程的内涵来看,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是“文字”加“文章”;高中阶段的语文是“文章”加“文学”;大学阶段的语文是“文学”加“文化”。就解读某一篇课文而言,着眼点和解读的深度要依据学生的年级而定。5、过分注重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忽视语言材料的品味和积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如何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关系,应把握住以下几条原则和理念:——基础教育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原点、基准,不能偏离。——这次课改从总体上提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语文课标提出了十项目标,综合起来看,主要是在发展听说读与能力的同时,渗透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审美情感、健康人格的培养。——人文性并非语文学科独有,其他学科也有人文性。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首先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蕴含在故事情节和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之中,不能脱离语言文字去感悟和清淡人文性内涵。——对于成熟的作者和读者(如高中生、大学生等),对词句的理解和人文性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对于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有一个层次和先后的问题。他们理解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所谓披文入情,就是先理解基本的字面意思,再体悟内蕴的思想感情。——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和对象,小学语文教学决不能忽视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和记忆力旺盛的特点,应减少不必要的人文性清谈,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背。6、阅读的功利心太重,不正确的阅读心态影响了坚持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默读、浏览,形式应灵活多样,避免只言片语地读,有口无心地读,不能只是少数人读,而是大面积落实到每个同学潜心地读。——要有目的、有训练层次地读,读的形式与目的要求应相辅相成,提高读的质量。在个体朗读中表达感情,培养语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人物语言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和内心思想情感;在默读中练习边读、边画、边思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速读长课文和浏览“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中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速读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快速捕捉、提取重要的、有用的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多读书,潜心读书的综合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是理解文义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可以从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读一本好书,就是与大师在对话。”读书可以增长智慧,提高人文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会读书、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人格魅力。三、改进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对策建议——阅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继承、发展、创新。——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热爱、理解、运用。——阅读教学改革要追求的目标是:求真、求实、求活。——阅读教学改革的基本对策是:综合治理,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和家长对学好母语重要性的认识;具体到语文教学内部,要切实改进课堂教学,大力开展课外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因地因校制宜建设校园文化,“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1、改革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虚肿”的问题,崔峦理事长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精要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一心一意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应付,是指简洁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有常态性);真实(有待完善)。全国小语研讨会研讨后认为:一堂较好的语文课应是:目标明确,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善导乐学,立足语言,读练结合,扎实有效。(1)教学内容要精要。——从教学内容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正确性)、精要的,切合学生实际需要与发展可能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设计,而是要关注学生“学到什么”与“学的怎么样”。——语文教材主体是课文,教学内容隐含在课文之中。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和备课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综合确定教学内容。(2)教学环节要简化——总的要求是对繁杂的目标和问题进行整合,突出主要目标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时间要提速,效率要提高,将教师繁琐的活动和多余话语简略,突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简练精要的点拨,给学生留出较多的语文实践的时间、机会。——叶圣陶主张把阅读过程处理成“学生独立阅读”和“师生集体阅读”相结合的过程。他认为一篇精读课文,可以分为“预习”,“报告与讨论”、“练习”三个阶段。——叶圣陶认为:上课对学生来说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地听讲;对教师来说,是指导、点拨、订正,不再是一味地讲解。指导首先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能够体现语文训练重点、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明确要求和方法;点拨就是学生理解有偏差的,纠正,缺漏的,补充,没有注意到的,提示,过于浮浅的,进行引导启发。小结是就文本的语言或写法,文章的主旨,人文价值进行归纳小结,实现知识、方法、观念的更新。(3)推荐几种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叶老“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宁鸿彬“熟读—质疑—解疑—总结—应用”顾黄初“自读—研讨—归纳—应用—反馈”烟台市“自学—指导—练习”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步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上述教学思路不尽相同,其共同点是:加强自读;抓住重点、疑点进行研讨;重视积累、应用。关于教学模式的借鉴:总的原则是因文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效果,有模式而不唯模式。(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2)以情感和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品读、赏读、感悟”教学模式;(适合诗词、抒情、写景散文)(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应用”模式;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课外读写和实践活动要跟上,落实课标提出的阅读量。(4)以理解内容、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主的“略读、精读、勾画、思考、背诵”模式;(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模式和“确定目标—开展活动—畅谈体会”模式。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关于语文教改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再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