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教案
16灯祭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思满怀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全文以灯为线索,写了父亲做灯、我提灯过年、我送灯祭奠父亲,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中感情充沛句子的品析,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爱。重难点分析: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抓住文章的线索,理顺脉络的方法。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父子亲情的故事及本课的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解读课题。(一)由灯入题(出示课件):有这样一个孩子,她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二)解读课题(出示课件):灯祭“祭”,祭奠。“灯祭”,用灯祭奠过世的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灯祭情景。本文以“灯祭”为题,直接点出文章主题,作者是祭奠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要求: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2.小组合作,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一)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1.(出示课件)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全班交流并总结,梳理结构层次: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第二部分(9-14):“我”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表达我的怀念。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幸福、快乐→思念、悲伤)(二)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四、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第二课时一、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快乐的情感。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以真情贯穿整个单元。我们就走进这盏灯,体会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出示课件)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那盏灯哪里不寻常?预设一:父亲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地年年做灯。(一)(出示课件)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以“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二)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地描写做灯的过程。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预设二:提灯过年带给我无限的快乐。(出示课件)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围绕以上段落学生自己勾画,标注,小组讨论: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的爱。1.(出示课件)“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2.(出示课件)“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引导学生理解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一个小姑娘在父爱的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她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3.(出示课件)“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教师引导父亲见我把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的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4.(出示课件)“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教师引导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5.(出示课件)“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教师引导本句运用对比手法,更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6.充分展开以后,再齐读中心段。教师小结: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会很快乐美满幸福。生活在艰苦,过年也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出示课件)二、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悲伤的情感。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一)(出示课件)填空。因为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二)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怀念的?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三)回归课题,给父亲送一盏灯,来祭奠自己的父亲,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三、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一)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二)文章线索。明线:灯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强调母爱的力量,可事实上啊,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就像鸟儿起飞的两只翅膀一样,对我们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其实,父亲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包容着我们。有时候,父爱真的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的。(一)(出示课件)学生思考交流如下话题:1.面对生活的艰辛,父子俩相依为命……2.如果说父爱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那应该还有对我们心甘情愿的纵容吧……3.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那你是否依然记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觉?是否依然记起老爸背上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惬意的感觉……找到了吗?(二)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父爱深情呢?愿意把它讲给大家听听吗?(三)总结升华。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浓浓的父爱。现在我们应该感受得到,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洋溢在外,但却一样深厚宽广如海洋。如果说母爱是山涧的小溪,是那样的绵长而具体,那么父爱就一定是小溪所缠绕的那座高山,是那样的厚重而坚实。父爱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直到真正长大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之后,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挚的心。我相信,你们读懂自己的父亲,不会太晚!五、拓展延伸。(一)阅读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不灭的家族》、《遥渡相思》、《重温草莓》等。(二)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的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吗?比如包书皮、扎风筝、做柳笛……17捐赠天堂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思满怀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发现了一只毛毛熊和几条漂亮的发带,从而引发了我对珍藏在家中的两张剪纸的回忆,从中体会捐赠者那颗善良美好的童心以及被捐赠者接到礼物时的快乐与幸福,感受到童心的可贵。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两地永不相见,但却心心相连的人间真情的最好见证,它有神奇的力量,它使人拥有天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续编故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2.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揣摩等感悟人物情感。3.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意思,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重难点分析: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捐赠活动的资料及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以题质疑。(一)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参加的爱心捐赠活动,谈谈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说在捐赠礼物的时候,会考虑哪些事情。(二)质疑导入。我们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快乐。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不仅给灾区小朋友送去了关怀与安慰,还赠送给灾区小朋友一个天堂。(三)板书题目(出示课件)。指导书写“捐”,注意与“娟”、“绢”的区别。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等方式识记生字、理解生词。2.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讲的。三、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感知文章大意。(一)了解文章讲了两个小故事,并能概述,把握文章大意。(二)看看这两个故事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了解文章写作顺序,初步了解倒叙的写作方法。四、教师小结。通过感知文章大意,进一步理解捐赠天堂的含义。灾区的小友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怀,他们更需要要精神上的慰藉。捐赠天堂是指小朋友捐赠的童真与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天堂。五、生字教学。出示课件。本课一共有六个生字要求会写,“忌”上边的“己”别写成“已”;“穆”注意右下半部分是三个撇。第二课时一、小组合作,理解全文,整体感知课文。(一)默读课文,做批注。要求:在你读课文时,你从哪儿感受到一颗童心给予另一颗童心的幸福与快乐?(二)小组讨论交流。可以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二、全班讨论、交流,体验情感。预设(一)课件出示:是我求妈妈一定把它们送给你的。“求”是说妈妈舍不得送吗?妈妈捐赠了“一大包四季的衣服”又怎能不舍得送小玩具呢?(抓住“求”字初步将“童心”和“天堂”联系。)妈妈的想法是大人的想法,只是穿衣、吃饭不是孩子快乐的全部。童心和童心是相通的,此时的灾区小朋友也需要玩具,他们也需要童趣的快乐,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更需要精神的。这句话感受到文中的小朋友特别想送给灾区小朋友毛毛熊,让他们也能有玩具玩,让他们感受到快乐。预设(二)课件适当出示一些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废墟掩埋一切”的情景,进一步感受剪纸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幸福感。“他分到的书很新,翻开第一页,……大家妒忌地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欢乐……”(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补充省略号省略了什么。2.“竟”字说明什么?作者的丈夫当时怎样想?(流露的是一个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意外的惊喜。)3.“高兴得欢呼、流泪”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们特别高兴、感动,因为唐山大地震使得他们失去了家庭,亲人,朋友,两张剪纸带给孩子们巨大的快乐。4.联系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班里的同学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谈,带着感受去读。预设(三)课件出示:“你可知道,废墟掩埋了一切的背景下,这两张剪纸带给一个可怜孩子的是什么吗?”“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虽然是一张简单粗陋,在大人眼里毫无
本文标题: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7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