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内科及医技医师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10题,30空,共计45分)1.十四项核心制度有: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历管理制度、医生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2.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包括:手术、麻醉及二、三级医疗技术项目。3.我院目前上报危急值的部门含:检验科、病理科、血库、彩超、CT、放射科、心电图、内镜室。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者10分钟内电话联系病区,值班医师30分钟内对危急值进行处理并在危急值记录本上简单登记处理措施,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危急值、处理措施。4.青霉素类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应一日多次给药,属于该类抗菌药物的还有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请至少再举一例)。氟喹诺酮类等属于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一日给药1次(重症感染者除外),属于该类抗菌药物的还有氨基糖甙类(请至少再举一例)。5.我院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同一患者一天申请用血量少于800ml,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同一患者一天申请用血量在800ml至1600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一次或短期内(一般24h)申请输血量超过1600ml或以上,应填写《大量用血审批表》,经科室主任审核签名,并报医务处批准后送输血科备案。(急诊应于事后补办手续)6.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需请营养科会诊。7.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总使用率应控制在60%以下,门诊处方应控制在20%以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全院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检查比例不得低于30%;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30%以下。8.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可开具限制使用药物。副主任医师以上开具特殊使用药物。紧急情况下(需在病程录中予以明示)医师可以越级使用,开具用量仅限于1天用量,且需在24小时(节假日除外)完善审批手续。9.病历质量缺陷判定标准中列出18项病历质量重度缺陷,每份病历发生任何一项,则该份病历为重度缺陷病历。在无重度缺陷项的情况下,每份病历扣分≤15分为甲级病历,扣分16-30分为乙级病历;扣分≥31分为丙级病历。10.外出会诊邀请,除紧急会诊或特殊会诊外,原则上周一至周五时间内不予外派。11.院内会诊按范围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大会诊。急会诊要求会诊医生在10分钟内赶到进行协助诊治的会诊活动。12.疑难病例、手术前病例、死亡病例需要进行病例讨论。13.新技术新项目时限周期为2年。14.避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有基本预防措施、机械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15.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病人应观察72小时,重症病人观察48小时后,再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调整。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16.实施输血治疗前,临床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方式、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的疾病,并有医方和患者或其委托人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入病历保存。17.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按照项目开展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将新技术、新项目分为四类:院级新项目、省级新项目、国家级新项目、国际新项目。1、按项目开展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将新技术分为4类。2、告知方式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录音录像告知三种。3、病情评估完成时限:普通患者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4、同城互认时间限制:一般情况检验结果不超过3天,影像检查结果不超过7天。5、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每周必须查房1-2次,以解决本科疑难和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问题。对新入院的病人必须在72小时内作出诊断及治疗意见。6、门诊处方抗菌药以单用为主,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别(3级)的抗菌药物,禁止三联应用,静脉用抗菌药物不超过3天量,口服用不超过7天量(抗结核药物除外)。7、红细胞悬液使用指征:血红蛋白(Hb)>100g/L,不需输注;Hb在6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Hb>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Hb<60g/L,考虑输注;内科血小板(Plt)使用指征:Plt>50×109/L一般不需输注;Plt在10-50×109/L之间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是否输注;Plt<5×109/L立即输注。1.抗菌药物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引起感染性疾病,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相关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和病毒感染者均属于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3.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时间要求,入院记录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8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在入院后48小时内;会诊记录48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在24小时内完成。7.医疗技术分3类,分别由院内、卫生厅、卫生部授权管理。8.抗菌药联合使用目的:协同抗菌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10.病人抢救工作应由主治医师或以上级医师组织二、问答题(5题,共计55分)1.新鲜冰冻血浆临床输注指征有哪些?(1)单/多个凝血因子缺乏,PT或APTT>正常参考值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者;(2)因输注大量库存悬浮红细胞(出血量或24h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而出血者;(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者;(4)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引进出血者;(5)抗凝血Ⅲ(ATⅢ)缺乏者;(6)肝衰竭伴出血者;(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TTP);(8)治疗性血浆置换术;(9)大面积烧烫伤。2.什么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需要会诊?请写出会诊程序。特殊级抗菌药物或使用三联抗菌药物的患者会诊程序:(1)一般情况下,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填写系统自动弹出的“三联使用或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由院里指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进行会诊后,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开具处方使用,会诊单装订入病历保存,临床药师同时建立药历。(2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情记录,并于48小时内补办会诊审批手续。3.医疗技术分几类,定义是指什么?分别由谁授权?分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由院内授权管理。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由省厅授权。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由卫生部授权。4.在执行知情告知制度时,对不同的告知对象有哪些规定?未成年患者的监护人;神志清楚的成人本人或被委托人;患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告知其近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或被委托人;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患者,告知监护人或其他近亲属并签字。必须紧急采取高风险的抢救性医疗措施的患者,患者本人无法进行意愿表达或为未成年人,且无亲属或与亲属无法联系的,在采取抢救措施的同时应当汇报主管职能部门。5.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定义是什么?请写出其准入流程。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定义:凡本院、本科室原来未开展的项目,无论国内外其他单位是否已实施,均属医疗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流程1、由所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伦理、道德方面评定的基础上,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2、医务处定期组织院医疗伦理委员会、院医疗技术指导委员对新技术新项目准入进行评审。3、项目组开展科室科主任及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评审会,由项目组负责人对开展项目的先进性、适用性、可行性、效益评价、技术难度及是否符合伦理等方面进行汇报。4、根据项目组汇报及现场答疑情况,专家组成员进行现场打分并判定其是否能通过、不通过及修改完善后重新认定。6.如何执行首科首诊负责制度?首诊医师应该热情接诊,按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负责就诊患者的诊治、会诊、转科、转院等。如果不书写首诊病历或让病人退号,都视作推诿病人,按相关院规处理。首诊医师认为病人病情需转外院诊治,原则上要先请本科主任或二值班会诊后再作决定。对于危重症病人转院要报请医务处或总值班,联系好转入医院,向病人(家属)充分交代病情,签字确认。7.我院的值班、交接班制度如何规定的?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值班医师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并由有值班资质人员替代,不得参与手术与会诊。8.患者每次输血时输血记录中应包括哪些内容?输血目的、输注品种和数量、达到的治疗效果、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和向输血科反馈情况、输血全过程监护情况、手术患者术中失血量及用血量等,并应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依据。9.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置流程是什么?①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疑似输血反应时,责任护士立即停止输血;②责任护士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相关情况,并立即将病区急救设备处置到位,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以备查直至查明原因;③主管医生立即至患者床边判断病情,确定是否发生输血反应,如不是,处理相关病情,决定是否继续输血;如是则判定输血反应类型,并立即对症治疗,调查发生原因;④主管医生电话向输血科报告患者情况(姓名、床号、住院号、输血时间、发生输血反应时的血袋号),抽取患者非输血侧静脉血3~5毫升,标记后送输血科备查,同时留取患者输血反应后的第一次尿液送检尿常规;⑤输血科接报后应对临床通报的输血反应填写《输血反应卡》,并立即按既定流程进行复核查证工作,结果及时向临床反馈;输血后供、受血者血标本依法至少在2-6℃保存7天;⑥临床根据输血科反馈结果决定增加或改变抢救方案;⑦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将相关情况完整记录于患者病历中。10.抢救过程应注意哪些内容?(1)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并记录执行时间。(2)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3)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袋、输液空瓶等用完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查对。(4)抢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5)对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向诊疗组长汇报,必要时向科主任及医务处报告,病危病人医师下病危医嘱,同时应开具《病危通知单》。(6)管床(或值班)医师对病危病人的病情应立即、随时向病人家属交代,详细介绍病情发展规律和趋势、已采取和即将采取的抢救措施、可能的转归等,以取得病人家属的理解。(7)病危病人每天应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查房。11.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和指证是什么?目的: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用药指征包括:①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④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12.新技术、新项目发生哪些情况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①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②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获知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③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④中期评估经伦理及技术委员会论证确认该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1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因素有哪些?①吸烟②肥胖、高龄③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④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3-5倍⑤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⑥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⑦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⑧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剖宫产分娩。14.院内会诊如何分类按范围分为:①科内会诊:对本科内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
本文标题:内科及医技医师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8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