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5(试卷科目中学语文)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试卷科目:中学语文)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2.5分,满分20分)第1题(单选题)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为新课改提供的支持是(C)。(2.5分)A.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支持B.智力方面的支持C.技术方面的支持+智力方面的支持D.技术方面的支持第2题(单选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经常需要考虑情境创设问题,关于情境创设下列选项中其中一项不准确的说法是(B)。(2.5分)A.问题情境应该力求简单化,避免过于复杂化B.问题情境的表征形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问题设计方面的考虑则为次之C.应该把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呈现于情境中D.要使学习者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并赋予其在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第3题(单选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下列教学实施行为最符合建够主义学习理论的是(B)。(2.5分)A.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理解这个标准答案B.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于具体的实际任务中C.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反思D.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最后给出正确答案第4题(单选题)在开发课件时,编写者设计的控制程序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展开学习进程,该课件编写所采用的是(A)。(2.5分)A.随机进入策略B.情境--陶冶教学策略C.抛锚策略D.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第5题(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2.5分)A.信息技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B.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C.教学中所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则教学效果越好D.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并恰当运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第6题(单选题)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为(D)。(2.5分)A.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B.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C.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D.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三种形式第7题(单选题)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2.5分)A.布卢姆B.加涅C.布鲁纳D.奥苏贝尔第8题(单选题)关于学习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C)。(2.5分)A.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B.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C.各种学习理论都非常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D.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学习本质的不同理解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说明】请您针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完成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课题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本文为艾青所写的诗歌,是自由体诗的代表作。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教学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语文人教课标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要求】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给定的教学环境,恰当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案设计、资源准备、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及反思。教案设计(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4分,满分32分)在进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份“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教学方案设计,请阅读该方案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学方案设计一、概述“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自由体诗的代表作。学习这首诗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自由体诗在情感表达上不同于格律诗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弱者。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第9题(单选题)以下关于本课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行为动词使用不恰当的是()。A.能够认识自由诗诗体的特点B.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C.讨论对比、反复、排比、铺叙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效果D.了解艾青诗歌及其在诗歌史上的贡献2.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诗歌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情感美。(2)在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第10题(单选题)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表述中恰当的是()。(4分)A.分析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B.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弱势群体的意识,养成博爱的思想感情C.了解诗人艾青的生活背景D.了解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第11题(单选题)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时,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学生智力因素分析的是()。A.学生对诗词有很大的兴趣B.学生比较守纪律C.学生已经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D.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重视诵读。诵读是诗歌学习的基础,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以及诵读指导,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2.把握自由体诗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排比和对比手法与细节铺叙的笔法结合起来分析,体会大堰河对诗人的质朴情感,理解自由体诗在表达情感上的优势。3.把对诗句、词语的揣摩分析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分析诗篇字里行间的情感张力,又要揣摩准确到位的词语,并通过对诗人词语选用的分析,更好地把握诗情诗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把握能力。五、教学资源第12题(单选题)本课选择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是因为以下哪种教学资源的要求?(B)(4分)A.学生课堂上用的笔记本B.为这节课制作的PPT演示文稿C.学生课后搜索的图片和文章等资料D.语文人教课标版高中必修1教材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知人论世教师活动:[PPT]介绍艾青及其代表作品。1.以“大堰河的儿子——欧罗巴的芦笛——狱中的大诗人——时代的吹号者——归来者的歌”为线简介艾青生平。2.介绍艾青诗歌中的两个中心意象——土地和太阳,并展示艾青相关诗作,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中心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艾青在其中注入的深挚情感。第13题(单选题)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教师用PPT展示并介绍艾青生平及其代表作品的目的是(B)。(4分)A.让学生获得表演的经验B.让学生获得抽象的经验C.让学生获得旅行的经验D.让学生获得做的经验学生活动:1.认识艾青,了解艾青生平,特别是了解艾青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背景,体会诗人对保姆的情感。2.赏读艾青部分诗作,体会艾青诗歌中两个中心意象的象征意义。设计意图:诗歌鉴赏首先要知人论世,尤其要了解诗人写作诗歌时的人生状态和情感状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大诗人,有许多诗情丰厚、形神兼美的作品,在这一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诗句,重点是让学生总体上感受诗人情感的厚重与表达的方式。(二)朗诵品读教师活动:1.教师范读或放范读录音。引导学生提出对范读的意见或看法。2.指导学生个读,特别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技巧。3.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选择的表达方式。第14题(单选题)在朗诵品读环节中,教师可能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范读录音,多媒体计算机所属的媒体类型是(A)。(4分)A.综合媒体B.非投影视觉媒体C.听觉媒体D.视听觉媒体学生活动:1.听范读,谈谈范读对作品表现得充分或不充分的地方。2.在教师指导下大声诵读作品。3.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设计意图:诵读是诗歌鉴赏和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第一,诵读所形成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情感很快融入诗歌中;第二,在诵读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浓度和深度;第三,诵读还可以形成学生对诗歌的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一种直觉的体验。(三)感受诗歌形式上的散文美教师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形式美。1.引导学生比较这首诗在形式上与“雨巷”、“再别康桥”等新格律诗的不同,指出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排比、反复、对比以及铺叙手法。(如有必要,用PPT呈现“雨巷”和“再别康桥”两首诗。)2.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表现手法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学生活动:整体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形式美。1.体会“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与“雨巷”、“再别康桥”等新格律诗不同的散文美,并指出形成这种散文美的诗歌表现手法。2.体会这些表现手法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排比:本诗共12节,就有七节诗运用了排比,形成了浓烈的抒情气氛。反复:作者在九节诗里都运用了反复,特别是在诗节的首句和尾句运用反复,造成了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对比:作者以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反映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以两个家庭对“我”亲疏的对比,表现自己鲜明的爱憎;用大堰河生时的勤劳和死后的凄凉对比,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恶;用她美好的梦境和悲惨的结局对比,抒发诗人的无比同情和悲愤……。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主旨,深化诗意,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感情。铺叙:诗歌通过叙事写人,这种叙事成分是与细节描写融合在一起的。这种对生活细节的铺叙,蕴蓄着作者的情感,也丰满了人物的形象,极富感染力。设计意图:“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开创了富于散文美的无韵自由诗体。让学生体会排比、反复、对比以及铺叙等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来抒情表意,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四)感受大堰河形象的苦难美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保姆大堰河形象,体会大堰河身上的苦难美。[PPT]呈现思考题: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凸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学生活动:整体感受保姆大堰河形象,体会大堰河身上的苦难美。诗人主要通过三幅形象画面刻画大堰河的美好心灵:她在勤苦生活中对乳儿的抚爱,她在凄苦的奴隶般的劳动中对乳儿的深爱,以及她死后的寂寞悲凉。这些形象画面的有机组合,让我们看到一位东方被压迫劳动妇女的慈爱善良,勤劳坚忍。1.勤劳纯朴的崇高品德。大堰河一生都在不停地劳作,没有片刻的空闲和休憩,通身闪耀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精神的光辉。2.宽厚善良的慈爱精神。她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一切苦难。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善良的心里只有爱和给予,用巨大而深沉的爱哺育着“我”和她的儿女们。3.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堰河是童养媳出身的贫苦妇女,被生活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但她的内心世界十分美丽丰富。她为了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她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挂在灶边的墙上。即使在梦里,梦见的也是乳儿“有了娇美的媳妇”,并亲切地叫她“婆婆”,心灵之美自然地喷发出来,感人至深,动人肺腑。设计意图:“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大堰河的最真诚的颂歌。把握诗人塑造的大堰河这一形象,才能深入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堰河身上所体现的底层劳动者的品质和命运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五)理清诗歌情感脉络,感受诗情美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理清诗歌情感脉络。[PPT]呈现问题:在诗歌中诗人表现的情感是丰富的、变化的。试分析这种情感变化过程。第15题(单选题)在理清诗歌情感脉络,感受诗情美环节,教师用PPT呈现问题所体现的数字教学资源的作用方式是(C)。(4分)A.作为研发工具B.作为评价工具C.作为演示工具D.作为协作工具学生活动:理清诗歌情感脉络,感受诗情美。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这4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
本文标题: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5(试卷科目中学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8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