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的问题及对策
1目录引言……………………………………………………………………………21相关概述…………………………………………………………………21.1相关概念…………………………………………………………………21.2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的内涵………………………………………..31.3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的现状………………………………………..42农村大学生在城市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42.1价值观方面………………………………………………………………72.2心理方面…………………………………………………………………52.3能力方面…………………………………………………………………52.4行为方式方面……………………………………………………………3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73.1经济方面的原因…………………………………………………………73.2教育方面的原因…………………………………………………………83.3文化方面的原因…………………………………………………………73.4自身的原因………………………………………………………………94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问题之对策思考……………94.1经济方面的对策…………………………………………………………104.2教育方面的对策…………………………………………………………104.3文化方面的对策…………………………………………………………94.4自身调适..................................................结语参考文献致谢2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的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班级:指导老师:摘要: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多社会化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的原因,也有农村家庭和学校先期教育的影响,更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的结果。本文通过研究农村及大学生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分析其城市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一些方案对策,以帮助农村大学生加快城市社会化进程。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指导老师签名:3ProblemandCountermeasureofSocializationofCollegeStudentsfromRuralAreasStudentName:XiongXinjieClassNumber:081431Tutor:CaoHuiAbstract:Ruralpovertyincollegestudents'mentalquality,values,behaviorexistedmanysocialproblems.Thegenerationoftheseproblems,havebothsocialandeconomicreasons,thereareruralfamilyandschooleducationoftheinfluenceismoreadvanced,differentculturalvaluesconflictwiththeresults.Thispaperstudiestheruralandcollegestudentsinthelifeofthecitystate,analysisofthecityintheprocessofSocializationProblemandreason,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tohelpstudentsplan,accelerateacitytosocializationprocess.Keywords:RuralAreasCollegeStudentsRuralAreasSocializationSignatureofTutor:4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它既是在以往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又是完成社会化转变的关键期。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尽快适应社会,能否尽快成才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能否真正实现目标,培养大量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收费标准的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据初步统计,目前高校贫困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30%,其中,农村贫困大学生又占贫困生总数的90%以上。他们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承受经济上的贫困与生活上艰辛的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负荷更大,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往往比一般大学生更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和问题。因此,关注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理应成为新时期高校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农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城市大学生相比,有许多自身特点。农村孩子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可当他们跨入大学校园,才发现自己顶礼膜拜的圣殿并非梦中的乐园。自身经济条件的拮据,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业压力的沉重、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的不适、未来的择业竞争等常使他们心力交瘁,困惑、尴尬、迷惘和失望,常使他们生活在浓重的阴影中,尤其是高校并轨以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来自贫困农村的大学生考上大学后,虽然想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渴望获得肯定、尊重和平等,但面对崭新的城市文化和价值规范不得不从头学起,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摆脱旧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坎坷。而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当他们的努力无法改变所面对的现状时,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和疏离感,甚至感到不公和厌世。因此,对农村籍大学生来说,如何更快地对城市生活的认知,改变其原有的一些观念和生活方式,融进城市,适应城市生活(即城市社会化),是他们继续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农村大学生在城市中的适应状况,找出了农村大学生在城市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针对各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后,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5经济、教育以及农村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针对问题的原因分别提出了解决措施及对策方案。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农村大学生经济方面的援助、教育文化方面的培养以及他们在自身的调适,能够帮助农村大学生不断塑造新的自我,从而适应校园文化与城市发展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强化自尊、自强、自主意识,加强自我修养,增强竞争和求富求美意识,在交往中,发展各种兴趣,全方位培养各种能力,摆脱心理上的重负,走出困惑和迷惘,尽快完成城市的角色转换。1.相关概述1.1相关概念农村大学生,即指那些生长在贫困乡村又在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在农村土生土长,从小接受农村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即将实现从农村人道城市人的转变。但是他们对城市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书本等间接知识,城市对他们呢而言是何其的陌生,走进城市后他们听到的看到的都与农村有着很大差异。他们必须改变原有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并且适应新的环境,才能为将来成为城市成员打下基础。社会化就是人作为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是人的心理调适、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塑模过程。城市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城市的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城市的人格,掌握该城市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个体在城市环境中成长的过程就是城市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经过城市社会化过程,个体才能掌握城市的生活规范、秩序精神,适应城市生活,参与城市建设。考入大学后,农村大学生从农村地区进入城市,直接面对城市,而且其中大多数人将实现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身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放弃原有的一些观念和生活方式,学习城市的各种规范、模式,以适应新的环境,才能顺利度过大学阶段并为将来成为城市成员打下基础,这个过程就是农村大学生的城市社会化过程。1.2农村大学生的城市社会化的内容来自贫困农村的大学生考上大学后,希望借此转变命运,从农村人转变为城市人,但是他们必须改变以往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农村大学生的城市社会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6首先,农村大学生必须要加强对城市的认识。城市认知是指对城市的知觉和理解,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心理倾向。城市认知是城市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离开对城市的认知,不可能实现城市社会化。农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应该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城市的了解和认知,尤其是要认识到农村和城市的明显差异。只有具备了对城市的初步印象才可能实现从农村人转变为城市人的转变。其次,农村大学生要逐渐转变观念,农村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受农村文化的影响,其价值观、生活观、道德观等都与城市不同。许多农村大学生来到城市后,都会有许多的不适应,在城市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有许多差异。他们在城市必须逐渐改变原有的观念,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观念的改变包括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道德评价观、学习观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并不是要求农村大学生全面抛弃原有的在农村社会心理下形成的各种观念,而一味地去接受城市的观念,而是对原有的落后观念的摒弃和美好心理的继承,也包括对城市进步观念的吸收、内化。如何做到将农村心理与城市心理进行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观念的合理改变是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的关键。再次,农村大学生应该培养城市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农村大学生从小在弄村长达,生活条件相比城市大学生而言差了许多,因此他们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踏实肯干,能吃客耐劳,但有些能力明显不足,导致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处处碰壁。首先,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他们缺乏判别能力。城市人口密度大,异质性也较强,社会现象比较复杂,缺乏判断能力的农村大学生常常被骗。例如,许多黑中介假意帮他们找工作,找工作心切,不假思索就把钱给叫了,后来才发现人事两空。其次,表现为应变能力差。城市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在城市生活惯了的人遇到突发状况一般能做出及时的反应,而生活在一成不变的农村的大学生,往往难以对城市的突发状况作出反应。第三则是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特别发达的社会,更是一个关系社会。交际能力,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生活,还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最后,农村大学生还要扮演城市生活中新的社会角色。农村大学生的原有社会角色是农民和学生,在他们进城上大学后,新的社会角色定位是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也不是农民,而是一个城市人。农村大学生必须要在城市里找到新的角色,并且把这个角色扮演好,才能真意义上的从农村人转变为城市人。71.3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的现状严峻就业形势下农村大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农村大学生的现状及对策(万方数据)农村大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教育探索)一方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多期望能适应城市,成为一个城市人;另一方面,他们对自身的适应现状作如何判断?对“我已经是一个城市人了这样一个判断,只有7.3%的人“同意(没有人选择“非常同意),有67.1%的人“不同意或“很不同意,其余人选择了“说不清楚。如果“非常同意至“很不同意赋分值分别为1至5分,这个判断的均值是3.76。这说明,多数人并不认同自己已经是一个城市人;从整体上看,农村大学生是倾向于不认同“我已经是一个城市人了”。为了更好地判断农村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情况,我们对所有调查指标作了因子分析,最终析出了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适应意愿判断、“目前身份判断和“城乡差距认知。再计算得到的三个新因子“适应意愿判断、“当前身份判断和“城乡差距认知的平均数(见2),显然相对于“适应意愿均值2.45(从1至5分,分数越高,适应意愿越低),这些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对自身适应城市状况的判断要低调得多,均数为3.07(从1至5分,分数越高,自身判断的适应性越差),总体上是说“不清楚或倾向于“不同意已经适应城市。农村大学生对城乡差距认知均数也是3.07,由于对城乡差距认知的赋值方向相反(从1分到5分,分数越高,越不认同有差距),所以从总体上看这些农村大学生似乎偏向于“说不清楚或“不同意城乡大学生之间有差距,但再细看差距认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没什么区别(此指标算作负向题,分数已转化)、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有歧视农村大学生的现象指标的均值分别是2.76和2.90,而“我觉得和来
本文标题:农村大学生城市社会化的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9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