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可塑性极大、身处习惯养成基础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已是众多教育者的共识。今天的教师、家长已开始关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依然存在注重知识传授、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良好习惯培养的现象;也存在着把习惯当成说教内容而忽略实际训练这一现象。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源自镇里的四十多个自然村,还有部分外来民工子女。今年,我校共有一年级新生251名,通过观察、调查,我们发现:1.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只担心孩子“会不会”这个问题,习惯培养的意识不强;部分有习惯培养意识的家长缺少具体培养策略。2.新生中有太多的习惯需要培养,也有不少习惯需要纠正。很多新生已在幼儿园里使用过铅笔,然握笔姿势不一;不少新生无法做到倾听他人发言,喜欢插话;不少新生不会为自己准备学习用品,总是丢三落四……针对这种种现象,再次接手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我,尝试从《农村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这一课题出发,探索各种语文习惯培养的策略,为学生后续学习、成长奠基。二、上半阶段已经开展的研究与阶段性成果。(一)立足实际,确定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与目标要求。良好语文习惯培养的内容众多,听、说、读、写、思五大支,每一支下面又有众多的细小分类,比如听的习惯中就有静听习惯,边听边思习惯,听中质疑应答习惯等。通过问卷调查、话题交流等方式,结合我校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结果,我们确定下列几项习惯为引导我校一年级学生重点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名称目标要求备注读的习惯朗读习惯1.姿势正确。2.用普通话朗读。3.个体读声音响亮,集体读音量适中,整齐且不拖沓。静读习惯1.第一学期:能手指汉字,张口默念,认真“读”题。2.第二学期:能手指汉字,心中默念,认真“读”题。本习惯主要用于一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检查作业等学习任务。晨读习惯1.晨读态度端正:落座后,能第一时间开始晨读。2.晨读姿势正确:标准坐读姿势朗读。3.晨读方法正确:发声朗读,音量适当,不影响同伴晨读。4.晨读内容充分(第一学期,一般由教师在前一天设定;第二学期加入学生自主安排内容这一项)。基于各村与学校的距离不等学生到校时间不一,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晨读习惯是必须的。倾听习惯1.听老师读,眼睛看书中相关内容,关注老师的语音、语调、语气,并张口默念。2.听老师说,目视老师,关注老师说话内容,并能及时反应。3.听同学读,能判断同伴朗读的正误。4.听同学说,能判断同伴表达的正误。书写习惯1.执笔姿势正确。2.书写姿势端正。3.笔顺笔画正确:能按照笔顺规则进行书写。4.字体工整,保持页面整洁。课前准备习惯上课前,能按自编的“课前准备”儿歌中的要求,在指定位置上摆放语文学习用品。复习习惯1.回家后,能自觉主动地及时复习。2.借助教师设计的“每课复习要点”认真复习。3.复习时,遇到难题能主动请教他人。(二)实践探索,提炼一年级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通用策略。1.家校合力,为习惯养成保驾护航。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庭是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摇篮,也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家校合力,为习惯养成保驾护航。2.树立榜样,提高习惯认识。众所周知,善于观察与模仿,是儿童的特点,儿童时代其实就是榜样时代、偶像时代。当然,儿童的榜样和偶像并不一定都是名人,更多的时候源自他们的师长、伙伴。在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习惯培养中,有意识地树立学习榜样,对提高学生对习惯的认识,具体感知习惯的内容起着直观的示范作用。3.明确标准,规范习惯行为。对年幼的、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笼统的习惯要求对他们难以起作用,我们需要将习惯的具体标准用儿童易于理解的方式清清楚楚地告知学生。比如希望学生养成认真倾听故事的习惯,就可以在读故事给学生听前,告诉学生:“小朋友们,请先让你的身体安静下来,接着请用眼睛注视着老师,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在大脑里想象故事里的一幅幅画面,就像在大脑里放动画片一样。而且,你的表情也可以随着故事的变化而变化,你可以惊讶得张大嘴巴,也可以好奇地睁大眼睛,还可以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让我们来找一找,哪位小朋友最会听故事了。”这样细致入微地指导带给孩子们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听故事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别有趣味的事情,听故事习惯是否养成就外显可感了。4.坚持训练,促进习惯养成。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至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习惯内容不同,其训练方式、养成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各项习惯的专项训练方式和培养策略,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提炼。)5.评价激励,强化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年龄越低,越需要经常性的评价。恰当的评价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约束自己,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常用的评价的方法有4种:①自评。任何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行为主体的自我建构。虽是一年级,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习惯目标和自我表现来评价自己,发现不足,找到努力方向。②互评。同伴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别有意义。通过互评,取长补短,在竞争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③教师评。根据学生表现,坚持以肯定、激励、赏识为主的及时评价,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保持。④家长评。通过“每课复习要点”中相应栏目的评价,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习惯,如在“读词过关”题目下设有评价栏,引导家长在关注读词正确度的同时,关注孩子的读词态度和读词时的具体表现(手指眼看,声音清晰,坐姿端正等)。设计“语文学习习惯家庭评价反馈表”,家长每周总结一次,源自家长的评价,既有亲情的鼓励,又有中肯的建议,能为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注入温馨的动力。激励方式可以是采用物质奖励,也可以采用精神奖励。物质上的奖励一般采用梯度式奖励。如一天里做到写字姿势正确的,奖励一颗小星星;一周里得到五颗小星星,可以换一颗大星星;获得2颗大星星的,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每月的夺星冠军可以颁发奖状,期中期末的夺星冠军可以颁发“自制奖牌”。月夺星冠军名单将通过短信、书信的方式告知全体家长。精神奖励主要借助校讯通、家长会、主题书信、教师博文记录等方式,肯定学生在习惯养成上的收获,增加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三)研究的初步成效:1.家长教育观念有了初步转变。通过开长会、家访、Q聊以及经常性的书信沟通,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情况。不少家长经常在回信中与我交流日常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的发现与思考,也有家长坚持经常写博客记录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养成上的点滴进步,还有部分妈妈接受我的推荐开始阅读《朗读手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家教书籍。下一阶段,我们也在考虑组建家长群体里的读书俱乐部,在交流阅读收获与家教心得中,分享成功经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增强家校合力。2.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一学年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逐步形成。记得刚接手那段时间,经常有学生把语文书本落在家里,忘带文具,或者把语文书本落在学校无法完成当晚的背诵作业。随着家校沟通的密切,在教师、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下,除了一两个孩子在这学期期末还偶尔发生这类现象之外,其他的孩子都已学会自己做好学前准备、课前准备。倾听、朗读、及时复习等习惯也在日常的有意识训练、关注、反馈中与越来越多的孩子交朋友。3.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炼出语文学习习惯的通用性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效。三、研究中的困惑1.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发现原定的课题研究目标过大,内容过杂,容易使研究停留于面的陈列,而无法深入。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做一些修正,缩小研究的范围,选取一年级儿童语文学习需求的几项重点习惯进行深入研究。2.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各科教师的协同配合。因此,在研究中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在学习习惯上的培养要求,使之达成一致,是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3.班级中存在着不少隔代抚养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出现反复的情况较多,导致部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始终无法形成。四、下阶段研究思路1.对选取的七个重点习惯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加强针对性。2.进一步完善五条习惯培养通用性策略,提高其可操作性。3.实践探索,提炼出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个性化策略。4.研究有效地评价与激励机制。《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有很多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的研究,我的研究对象主要来自在农村,在学生自制力差、家长素质低、家庭监管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在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养成有益于终身的习惯。(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低年级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结合,是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语文学习中约束学生学习的规范,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三)课题界定良好学习习惯指的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监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约束的一种自在、自觉、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能维持下去的一种学习行为。低年级指小学一、二年级。低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低年级是孩子身心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一只脚迈进童年,另一只脚还在幼年,身体进了学校,心理还依恋着幼儿时自由自在的玩耍生活,显露出一些童年期的特征。两个发展时期的交替转换,构成了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发展特点。策略是指可以实现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案集合或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方针和方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与培养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一是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培养一些习惯;二是强调在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发展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实现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目标。2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学习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3、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是把实践活动、认识的能动性和交往过程统一的思想引入教学论的理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
本文标题: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9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