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1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以重庆市某镇的调查为例西南政法大学张华贵;重庆巴南区妇联刘泽惠摘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家里,他们的生活、学习现状如何,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贫困地区,关注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解决留守女童问题,必须建立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和保护体系,农村学校、农村基层组织、城市对农民工的保护及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关键词:农村;留守女童;现状;调查分析一、调查目的与概况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家里,正如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洪天慧所说:留守儿童1“这个特殊群体人数众多,分布面广,面临着安全、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全等诸多问题。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既涉及这些儿童的权益保护,更是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的大事。”1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利于体现儿童优先原则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是期盼能够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我们尤其关注留守儿童中的女童状况,因为,今日的女童--是我国未来家庭的妻子和母亲,也是我国未来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因此,目前我国女童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关系到我国今日女童的成长,也关系到我国今后家庭生活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妇女人才素质。我们特进行了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并对一些留守女童与学校老师进行了个别的调查访谈。我们本次调查的地点是重庆市某区的S镇。该镇幅员面积近110平方公本文系2006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交流论文,发表于陈苇主编:《家事法研究》(2006年卷),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年出版。张华贵(1961年--)女,法律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婚姻家庭继承法及妇女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刘泽惠(1967年--)女,重庆巴县人,重庆市巴南区妇联副主席,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妇女工作。1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次调查由张华贵主持,巴南区妇联协助,一个本科学生组10人参与调查工作,于2006年4月进行。2里,总人口32000多人,镇内矿产、水及森林资源丰富,蕴藏有丰富的矿石,有酒厂、茶厂、木器厂、家具厂、石英砂厂等20多家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镇外出打工人数已具相当规模,在该镇的发展中,“打工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劳务输出的规模化,全镇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极为普遍,留守儿童占的比例大,因此,我们选择这个镇进行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共抽样调查正在上小学的留守儿童226人,其中留守女童为122名,占所调查的留守儿童的54%。在122名留守女童中,独生子女有63人,占52%;有兄弟姐妹2人以上的56人,占46%;有兄弟姐妹3人以上的3人,占2%。二、农村留守女童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一)基本情况1.调查的留守女童的年龄分布状况由于本次抽样调查主要是在小学生中进行的,年龄差异不大,基本是在10—14岁之间(见表1)。表1:受调查的留守女童年龄分布情况受调查的女童年龄人数9岁2人10岁19人11岁23人12岁45人13岁28人14岁4人15岁1人2.留守女童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的情况居多在所调查的122名留守女童中,父母双双长期外出打工就有76人,占62%的比例,单亲长期外出打工的比例要远远抵于双亲外出打工的比例,仅有13人,占11%。其余的在镇上做生意或者双方短期外出打工,仅有3人的父母中有1人在家务农。在对122名留守女童的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进行分析中,我们发现,有的家庭是父母亲中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的也占有一定数量。有87人的父亲长期外出打工,即父亲长期外出打工的占所调查的留守女童的71%;25人的父亲短期在外打工,占20%;其余在场镇上经商,做小生意。母亲长期外出打工的有87人,占71%;短期外出打工有22人,占18%,其余在场镇3上做小生意或者务农。对父母外出打工,很多孩子表示理解,少数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中93%的留守女童表示“心里不想让他们走,但是理解父母也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5%的人表示“不想让父母出去,希望父母和自己生活在一起”,2%的人认为是“父母是一心想挣钱,不想要我们了”。3.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打工之收入在调查的留守女童中,有111名女童家庭经济来源是靠父母打工,占所调查女童的91%;有5%的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种地和父母短期到城市打工;单靠种地或者父母从事经商是少数留守女童家的经济来源。女童上学的费用也主要是靠父母打工的收入(见表2)。表2:你上学的费用的来源留守女童选择项选择人数%父母打工的收入10989父母种地的收入10.8部分靠父母种地,部分是靠父母打工54亲友的帮助43其他324.多数家庭中女孩的地位与男孩平等在所调查的女童中,有102人认为男孩和女孩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基本上平等的,占受调查人数的84%;有12人认为在家庭中女孩的地位高,占10%;有6人认为在家庭中男孩女孩的地位不平等,占5%;仅有2人认为在家庭中男孩地位高,占2%。在家庭对男孩和女孩受教育的态度上,多数家庭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同等重要,不存在歧视女童的问题。107位受调查留守女童的家庭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同等重要,占所调查女童的88%;家庭中认为女孩的教育更重要的有12人,占10%;家庭中认为男孩的教育更重要的、谁成绩好就送谁上学和钱不够时首先送女孩子上学各有一人,各占0.8%。5.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女童有多种变化感受对在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己的变化,有29人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变化,有的认为是变好了,有的认为是变差了;有41人认为自己的自立能力增强了;有27人认为自己产生了孤独感;有14人认为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感到不愉快;其他人觉得自己和父母外出前差不多,没有什么变化。(二)家庭对留守女童的教育监护状况1.留守女童家庭缺乏教育管理能力在S镇,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基本上家庭中就剩下4了老人和孩子,通常是由50岁以上的老年人承担看管孩子的责任。留守女童一般是被委托给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它亲戚照看。我们在S镇的调查中发现,留守女童主要是与祖辈共同生活。122名留守女童中,82%以上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少数是随其他亲属共同生活。在调查时,有少数的孩子的父母刚好回家暂住,所以在调查时与父母在一起共同生活(见表3)。表3:在调查时与留守女童共同生活的亲属目前与女童共同生活的亲属人数%父母54父亲10.8母亲10.8爷爷奶奶7662外公外婆2520其他亲友1210自己独居的21.6在父母外出打工时,留守女童多半是选择与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但是有多样化的情形出现,除与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外,还有与其他亲属共同生活、住校、自己独居和不固定等生活模式(见表4)。表4:父母外出打工时,留守女童的生活居住方式生活居住方式人数%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3831与外公外婆共同生活2520与其他亲友共同生活2420住学校1210自己独居1512不固定87由于与留守女童共同生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的亲戚担负着对留守女童的教育管理责任,但他们往往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的能力有限,农村老年人的文盲率远高于青年一代,老年人对留守的孩子通常仅仅能够进行生活上的照料,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也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由于家庭对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能力有限,再加上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往往容易出现不良习惯,沉迷于电子游戏、网吧,严重者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在S镇的调查中不少留守女童就说,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亲人根本管不了留守在家的孩子,有了坏毛病,5没有人教育监督没办法改正。老师们则认为,祖辈对孙辈的教育管理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祖辈普遍都有隔代亲的现象,对孙辈的教育管理不严;二是祖辈年事已高,教育管理力不从心;三是祖辈的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在学习上辅导孩子。当问到,与留守女童住在一起的亲戚是否对对你好时,有97人选择“还可以,但没有父母对自己好”,占所调查女童的80%;有17人选择“比自己的父母好”,占所调查女童的14%;有7人认为这些亲戚对她们一点都不好,有1人认为亲戚对自己很好。而留守女童所认为的好与不好,仅仅是指在生活上的照料,留守家庭的亲友们,对孩子的关照通常是仅限于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难以承担在其他方面的关心和教育。2.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留守女童学习成绩不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女童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与之共同生活的也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学习长期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基本上是靠在学校学习和自己在家学习,很少得到来自父母亲人的指导(见表5)。不少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经常想念父母,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儿童。留守女童学习上放任自流、成绩不佳,在少数父母只有一方外出打工的家庭中,留在家中的往往是母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女性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很大一部分母亲识字不多甚至仍是文盲,不可避免地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的状况,而处于信息社会的孩子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与途径很多,其知识储备远远高于其母亲,这导致有很大一部分母亲无法辅导子女学习,很难得到子女的信赖,其教养之责难以完成。况且,如果父亲外出打工,女方在家务农并照顾一家老小的话。沉重的农活让农妇无暇关照子女的学习与情感生活,只简单地停留在吃饱穿暖的物质层面,其它方面均托付于学校,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偏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女童的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是不全面的,在所调查的留守女童中,有111位留守女童的家庭教育就是好好学习,有3个家庭是单教育女孩子要做家务事,有6个家庭是要求孩子除了要好好学习外,还要学会与老师、同学、亲友相处,要帮助家里做家务事,有2人选择“没有教过什么,父母基本不管”(见表6)。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和督促,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强,学习的自主性差,大部分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平平,少数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还有逃学行为。76%的留守女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中等”以下(见表7),留守女童的最大的烦恼是“学习成绩不好”(见表8)。表5:你的学习主要是6留守女童选择项选择人数%靠在学校学习4537靠在学校学习与亲人的辅导两方面2520靠自己学习5041靠父母及家里人辅导22表6:家里对你的教育主要是留守女童选择项选择人数选择顺序(按多少排列)做家务事72干农活05好好学习1161与老师同学亲友如何相处33没有教过什么,父母基本不管24表7:你认为你的学习成绩属于留守女童选择项选择人数%很好10.8好54比较好2319中等6855较差2117差43表8:你最烦恼的是留守女童选择项选择人数选择顺序(按多少排列)备注学习成绩不好611老师不喜欢34经济困难,读不起书63其他522主要是与同学的关系(三)留守女童与父母及家庭关系的分析1.留守女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7(1)多数女童想妈妈留在身边。当问到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人要出去打工,你最想让谁留在你的身边时,53%的留守女童希望母亲留在身边;11%希望父亲留在身边;36%表示无所谓。(2)与外出打工父母的联系主要靠电话。122名留守女童中有97%的人是用电话与父母联系,采用其他方式的仅有4人,仅占3%。没有人选择不与父母联系。其中75%的女童是每周与父母联系一次,18%的女童是半个月或一个月联系一次,7%的女童是两三个月才与父母联系一次。(3)对是否随父母到打工地生活,留守女童的态度不一样(见表9)。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表示不愿意和不知道的多半是年龄相对偏大的,他们有各种顾虑,比如:怕去了怕没有地方上学、怕学习跟不上,怕花父母太多的钱、怕那里的同学不接纳自己等等。表9:如果爸爸妈妈要带你一起
本文标题: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9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