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曲靖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曲靖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建市十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回眸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陈世贵值此建市十周年之际,回顾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查找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对于今后如何指导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工作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过去的十年,是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十年,是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十年,也是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十年。十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广大农业农村工作战线的干部职工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曲靖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表示感谢。本文对建市十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估价,也是作者多年从事和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经验总结,希望对我市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有所启示,也是为建市十周年大庆献上一份贺礼。一、取得的成绩(一)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1997年2006年06年比97年增(%)年均递增(%)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125.5256103.988.2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350229670.076.08农业总产值(亿元)86.11163.0589.357.35农业增加值(亿元)47.497.75106.228.37粮食总产量(亿公斤)17.9420.6515.111.58肉类总产量(万吨)29.873.5146.6410.55肉猪出栏(万头)304.96630.8106.858.41肉牛出栏(万头)9.6425.82167.8411.57肉羊出栏(万只)25.0974.70197.7312.89烤烟产量(万吨)27.317.9-35.43-4.58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除烤烟产量(因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双控”政策)有所下降外,其余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农村经济综合指标均实现快速增长。预计至2007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肉类总产量基本可以实现翻番目标。(二)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初见成效1997年以前,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主要是粮食(以玉米、水稻为主)、烤烟、畜牧三大产业。特别是1997年,全市烟叶生产达到顶峰,全市烤烟种植面积达205万亩,烟叶收购量达605万担,收购值达27亿多元。1998年后,受国家烤烟“双控”政策的限制,烤烟生产的面积、收购量、收购值几乎减少一半,以后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25万亩左右。烤烟支柱产业受挫,迫使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不得不思考农村经济后续产业的培育问题。2000年初步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试图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衔接问题,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思路逐渐清晰,并于2003年提出在全市培育粮油种子、畜牧、马铃薯与魔芋、蔬菜水产花卉、茧丝绸、经济林果六大主导产业,至2007年基本建成“双六工程”基地(6个种养规模上100万亩、头、只,6个种养规模上50万亩、头、只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12个科技示范园场。至2006年,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粮油种子产业产值达26.6亿元,马铃薯、魔芋产业产值达14亿元,蔬菜、水产、花卉、药材产业产值达16.7亿元,蚕茧产值达2.28亿元,林果业产值达8.3亿元,畜牧业现价总产值达68亿元。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产值达136亿元(不含烤烟产值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4%,加烤烟产值后占农业总产值的95.7%。粮食、烤烟、肉类、油菜、蚕茧产量均居全省前列。(三)大宗农产品基地建设初见雏形围绕主导产业的培育,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评活动,扎实推进“双六工程”基地建设。至目前为止,全市基本形成农业八大生产区——以麒麟、沾益、陆良为主的优质稻米生产区;以宣威、会泽、沾益、富源为重点的专用玉米生产区;以罗平、师宗、陆良为主的优质油菜生产区;以陆良、师宗、麒麟、沾益为主的蚕桑生产区;以宣威、会泽为主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区;以麒麟、陆良、师宗为重点的商品蔬菜生产区;以会泽、宣威、富源为主的腌肉型肉猪生产区;以师宗、罗平、富源、宣威、会泽、马龙为重点的优质黑山羊生产区。“双六工程”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至2006年,已建成专用饲料玉米基地182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145万亩,“双低”油菜基地5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58万亩,万寿菊种植基地10万亩,生姜种植基地16万亩,魔芋种植基地11万亩,蔬菜种植基地88万亩,水果种植基地32万亩,桑园19万亩,啤酒大麦基地35万亩,辣椒基地6万亩,花椒基地2万亩。建成畜牧养殖小区157个。(四)特色新兴产业的培育态势良好富源的魔芋、马龙的食用菌、会泽的辣椒、沾益的万寿菊与中药材,罗平、师宗的生姜、杉木林等新兴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部分地方群众致富的好产业。以泡核桃和杉木林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开局良好,推进较快。农村劳务产业的培育成效显著,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06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22.9万人次,转移输出11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77.2亿元,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达700元。(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可喜成绩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至2006年底,全市固定资产达5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44个,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4.2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75%左右的农户,农民增收的40%以上来源于产业化经营。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22个,发展各种中介组织200个,扶持种植养殖大户12万户,建成农产品生产专业乡50个、专业村200个。广大干部群众驾驭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创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一系列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的措施普遍得到重视和实施。至2006年底,全市已创建172个农业及农产品品牌,其中省级著名商标5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1个,获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46个,已有81个产品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4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1个有机食品认证证书。(六)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自2005年启动,每年重点建设150个村,市级财政每村补助30万元。实际2005年启动194个村,2006年启动164个村,2007年启动150个村。2007年,除启动建设150个新农村重点建设村以外,还在全市162个贫困村委会实施“866”(农户八有、行政村六有、自然村六有)扶贫工程,进一步加速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05年至2006年,全市整合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33.22亿元。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呈现出“八新”特点:建设村规划有新特色、农民增收有新突破、农村环境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基层组织有新加强、农村和谐有新成效、农村建设有新合力、规范运作有新机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全市“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低一不足一滞后”。“三低”:一是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三是农民总体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一不足”:农村投入严重不足。“一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二、几点体会(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多年来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推进工业强市和城镇化战略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深入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多年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二)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各级财政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只增不减,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的项目支持,认真探索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解决农村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制定优惠政策,为农业利用外资创造宽松环境。(三)选准并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要放在产业培育上,核心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各地根据各自的自然资源、区位条件、资本、人力资源、市场前景等情况,选准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四)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强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研、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通过样板示范等方式,不断提高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据主导产业的培育和产业布局、基地建设状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使绝大多数农民都能掌握一门以上的先进适用技术,培养造就一大批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五)拓展农民就业渠道,突出农民增收重点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农民增收目标。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主要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民分享到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的利益,以及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来实现增收。要通过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务工劳动技能的培训,拓展农民非农就业渠道,提高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来实现增收。从2006年的情况看,全市农民非农就业年工资性收入已达700元,几乎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已成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一个重点。(六)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培育,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促进主导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优质农产品基地的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群体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的发展,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逐步改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农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推进“866”建设工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推进。(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动力从建市以来,农村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得到逐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氛围基本形成。
本文标题:曲靖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