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伦理学入门》作业一.问答题1.伦理学是一门对全部人类道德现象进行系统的、理论的概括和总结的学问。它研究的基本问题便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学习伦理学,有利于完善我们的道德体系,让我们了解善与恶的区别与交集,让我们在作出选择时更有判断力,在生活处事方面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2.人类要生存,就需要物质生产,就需要相互合作,就霜要建立社会。要使社会有序的运转,就需要立很多规范。规范一部分表现为硬性的法律制度,一部分则表现为无形的行为规则。其中就有道德规范。这些规范使社会成员和皆相处并使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道德是法律难以规范而又必须有的一种行为准则。例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这就是一种无法用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准则。这是维护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当然,这种规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现在提出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就是为了纠正过去对道德规范的忽视,所产生的种种不良问题。我们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道德规范,这是社会存在的必需。3.在我看来,技术上可能做的不应该都去做。我们应该考虑到道德的规范和对社会性质的影响,一些技术上可能做的事会违反伦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会损害他人不可侵犯的利益,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考虑到后果,一般以遵守基本原则为前提,不做出有违人常,违背道德约束的事为己任。二.案例分析题我认为应该先移植给病人L。因为在选择器官移植受体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应该首先考虑以下前提因素:受者的生命质量状况、供者与受者的配型相容性程度、受者需要的迫切程度。当然,捐钱者的意愿更是至上原则。优先因素则是曾经的捐献者及其家属优先获得可供移植的器官,而且,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捐献器官,更多的人需要者才能从中受益。先来后到(登记的先后顺序)是选择器官接受者的通常的考虑因素,而受者的社会价值、受者的家庭地位及作用、受者的经济支付能力、等待的时间、移植后的余年寿命、移植的科研价值、捐赠者与受赠者所在的地点远近都是参考因素,相对于本次案例来说,病人L生命垂危,迫切程度相对于另一病人来说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先移植给病人L,然后再从各方面寻找适合Z患者的肝脏为Z患者移植。三.写作题1.我会毫不迟疑的去救助扶起、帮打120,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品德,是我们理当遵守的一项义务,且尊老敬老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在搀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时,我们不该只做沉默的围观者。当遇到老人跌倒时,应该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的社会少些冷漠多些温情。2.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本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当下却出现看见老人跌倒不愿扶、不敢扶的,看到他人需要帮助却漠视之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道德观念的部分缺失,也是我们社会的信任危机导致道德判断受到冲击。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某些讹诈事件的影响造成的。具体来说可以说是责任分散的心理使人们产生“我不去救总会有人救”的想法,而从众心理也让人们更倾向于服从大多数。人们会简单追随大众所认同的,而不去思考事情本身的意义。如果大多数人认可的,即便是错的,我们也会很容易的接受。当看到别人都无动于衷,自己也会像他人一样见义无为。同时整个社会信任出现危机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们正在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中,失去了“人情与血脉”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失去了充分的信任基础。信任危机影响人们的道德评判,一些看似简单的基本的是非善恶被混淆了。如果信任危机不消除,道德的手脚就放不开,甚至可能因此而退化、消失,进而影响人间正气和社会和谐。再者,便是法律和社会救助不完善让帮扶者有着一些心理压力,阻挠了很多想伸出援手却不敢的人。然而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人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像人那样对待他人,是每个人的伦理责任,每个人应当自我要求,也可对他人提出道德要求。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职责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关键词之一。它是一种行为,根源于尊贵的人格,是出于对道德法则的敬重而产生的,是善良意志的体现,而且在康德看来,只有出于职责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它是“道德的最牢固的支柱,是绝对命令的唯一真正的源泉,只有义务而不是任何别的动机才使行为具有道德的性质。”在这种意义上帮扶老人应是人的内在的本能,而非其他外在的利益。虽然我们在帮扶老人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甚至有时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不救人的理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从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感从事,而不去讲究什么质疑,不因太多顾虑而困扰。马克思曾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乃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所拼凑而成,社会的良心也是由一个个人的良心拼凑而成,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良心去做事,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一个有良知的社会
本文标题:伦理学入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1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