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认识政党一、政党的产生与发展政党是作为封建君主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二、政党的本质、特征与作用政党的本质:第一,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政党是一个阶级的组织。第三,政党是以取得和维护政权为目的的政治组织。★★政党的特征:第一,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第二,政党都有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第三,政党都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第四,政党都有自己的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第五,政党一般都有法律地位。政党的作用:第一,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第二,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第三,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第四,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内)第五,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外)三、当今世界政党政治政党可分为如下几类:1、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只要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持传统保守立场的政党—资产阶级保守政党;3、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只要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等,发展中国家也有此类;4、在资本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多数处于合法在野地位或非法地位、少数参与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5、民族主义政党;6、各国以地区或以少数民族聚居地范围而形成的地区性政党;7、在不少国家中活动的极右的或极左的政党,包括各种法西斯党、新保皇党、托洛茨基派、军国主义派、当代无政府主义组织等;8、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绿党”、“生态党”等,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团体。表明人类生态环境问题已进入了政治领域。政党制度:在当前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流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中国目前所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当今政党政治的主要特征:第一,发达国家传统政党面对挑战,求变图存。第二,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到多党制浪潮冲击,政局不稳。2第三,各国共产党激流勇进,力量和影响有所恢复。第四,未来世界政党政治将更趋活跃。总体来讲,未来世界政党政治将呈现以下一些特点:1、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加剧政党执政的难度,并成为引发世界政党政治变动的主要诱因。2、主流政党在创新、调整传统政治理念的同时,仍力图保持其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主流政治力量将有一番新的较量。3、发展中国家追求秩序和稳定、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政治意识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各国政党格局和体制将继续处于变动、调整之中。并将因经济社会差异、政党的革新自觉程度而更具多样性。4、各类政党将更加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和理论创新、组织建设工作,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要求。5、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将在政党国际交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党的性质一、党是“两个先锋队”①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②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一,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党的工作阶级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第二,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第三,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党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党的历史任务。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之一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十七大党章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一,“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第二,“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三,“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3第五,“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共产党必须同党外群众亲密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三、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㈠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必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三,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㈡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使命。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第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三,要着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四,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第五,要坚决抵制腐朽文化。㈢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第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管理国家与为人民谋利益的关系,始终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第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革命的依靠力量与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的关系,任何时候都要关注普通群众的利益。第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上应当做到与实际上是否做到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关系,真正把人民群众对利益需要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改进工作和决策的重要标准。第四,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眼前和长远、个人和整体等利益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取看得见的实际利益。第五,正确认识和处理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人民群众不同利益需求的关系,自觉把人民对利益的要求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Point: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坚持“三个代表”,关键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意义:1、这是顺利完成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党正确应对新课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3、这是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4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实现这个总目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按照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的原则,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任务。第二,提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任务。第三,提出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任务。第四,提出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任务。第五,提出了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着反腐斗争的重要任务。第六,提出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任务。坚决反对腐败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十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其理论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历史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他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二、毛泽东思想(内容)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历史地位)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邓小平理论的主题的提出,标志着这一理论开始形成。1987年10月到1992年10月,以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论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5(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背景)第一,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第二,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三,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第四,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五、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以下几个时代背景:第二,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第三,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第五,是认真总结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本文标题:党章重点(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3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