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西兰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新西兰先进的农牧业源于其领先及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深入研究其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有助于中国农业尤其是中国畜牧业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通过对相关的书籍文献和网络文献的查阅以及对资料的类比分析等方法进行,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出一些有利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和启示,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关键词:新西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引言农业的推广是科学研究的延续和再创新,它使得科研和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还起着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的作用,农业推广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发达国家丰富的农业推广经验以及中国农业推广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以新西兰为农业推广的典范,通过介绍和分析新西兰农业技术成功推广的案例,来思考和解决中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所面临的问题。1新西兰农业推广概况1.1新西兰农业的基本情况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介于赤道和南极之间。国土总面积约27万km2。由南岛、北岛及其他一些小岛屿组成。全国2/3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3.4万hm2,人均0.085hm2。草地138.6万hm2,人均0.355hm2。北岛比南岛稍小,面积接近11.5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3%;南岛将近15万km2,。海岸线长4800km。山地、丘陵占全境面积的3/4以上,平原狭小岛上多高山,平原狭小。除北岛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外,绝大部分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1]。新西兰是“经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发达,但是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新西兰的农业劳动力约有13.2万,占经济活动人口的8.4%。但是,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值的一半。农牧业中又以畜牧业为重,约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2]。新西兰是世界上林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新西兰的农场即指牧场。并且农业技术推广很大程度上指的是畜牧业技术推广。21.2新西兰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状况1.2.1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9世纪20年代新西兰就设立了“新西兰农业最新科研成果咨询服务基金”,以进行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1992年以后,政府取消农业推广资金,成立了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咨询公司—“新西兰农业”[3]。除了专业咨询公司外,新西兰农业管理科学院、农渔业部技术司、家畜改良公司、农场发展俱乐部、土地种植委员会、大学、私人和集体公司以及毛利事务委员会也从事部分的农、牧、渔业技术的推广与咨询工作。专职或业余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越来越多,农业推广组织逐渐走向企业化、民间化、私人化。1.2.2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新西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大多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部门、大学以及民间组织。近年出现了一些个体专家,他们独自工作,与任何国家、集体、民间组织无任何关系。新西兰的推广人员均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农渔部技术司的专家大多数为硕士或相似的资格。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多数持有相关技术资格证书,且在国家专门机构登记注册[3]。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源于这个国家对农业科技教育的重视,新西兰的农业教育包括正规大学教育和函授教育。如以农业综合教育闻名的梅西大学,现有学生6000人,教职工1200人,函授生1万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该校设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等多学制,培养不同类型的农业人才。如大学本科设有三年制的农学士和四年制的农理学士。四年制所设的专业有农场管理和推广、农业工程、植物生产、水土保持和农业经济及市场学等。每个专业可选4~5门课,如植物生产可选修草和作物生产、植物生物化学等。这种专业的定向学习是为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打下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到专业机构就业创造条件。梅西大学和林肯学院都有自己的农业研究中心。其中梅西大学有与其他科研生产单位合办的研究所11个,其试验农场占地面积5217公顷,科研内容与教学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近年来农业研究经费有所减少。研究部门正与企业签订合同,希望得到经济补贴,同时,也向社会争取资助。可见,新西兰的农业推广组织呈现由行政型、企业型向教育型、科研型、自助型发展的趋势。1.2.3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式新西兰农业技术推广的领域较广,主要有绵羊养殖、奶酪业、耕作、肉牛饲养、农3场防护林等。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在农业协会或农业俱乐部所举办的活动中进行。例如,农场俱乐部的农业技术推广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推广活动选择一名会员作为被访问对象,并且由特聘的推广学专家来组织集会。程序如下,首先让俱乐部的成员参观事先确定的牧场,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可以向牧场主人提问。参观结束后,大家集中起来,每个成员就所参观牧场的成功之处及特色作相关的阐述和分析。最后,由专家来就被参观牧场的优缺点做一个总结[4]。这样,俱乐部的成员们可以通过对优秀牧场的参观和专家的专业性分析而得到学习和提高,优势牧场就这样带动了劣势农场。除俱乐部、协会推广形式外,推广人员还采用与农场主单独会面,进行个人访问或农场主邀请资深专家到农场进行指导的方式。信函咨询和电话咨询也是新西兰农业推广的重要重要手段。近几年,信息的扩大化及网络的普及化也大大推进了推广人员利用互联网来推广农业技术的进程。此外,农场及其资金管理等高级知识型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得到当地农牧民的青睐。1.2.4完善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体系新西兰农业(主要是畜牧业)很发达,政府和农场主都很注重农业推广,甚至连推广人员自身也极其重视农业推广。首先,农场主的文化程度都较高,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要求也就相应比较严格;其次,政府规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一定要有相关领域的资格证书;再者,推广人员自身很重视知识的更新、信息的收集及技能的培训。新西兰梅西大学农业与园艺管理系设有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培养农技推广工作者,并授予“应用科学学士”学位。此外,“国家教育/培训中心”也承担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其它的培训形式还有:短期培训班(室内和室外)、专业研讨会等。培训费由所在单位或个人承担。用人单位也很注重对其职员进行及时的、专业性的培训。2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中国农业推广的概况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5]。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沿海和城郊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新的形势和任务,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缓和增产与增收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满足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程4度低、科技对生产贡献率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国家实施“科教兴农”、“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和方向的调整就显得迫切而紧要。2.2中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取得的成就首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得到初步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一定数量的先进的、适用的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到推广;第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相继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为“科教兴农”战略的事实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6];第四,政府机关部门加强了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的力度,使得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2.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2.3.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的渠道较为狭窄,这制约着中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据财政部统计,在国家农业而技术推广经费中,不到10%来自中央财政,90%以上由地方政府负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2004年农业部对全国29个省市区的98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监测县的统计结果表明,截止到2003年,51%的县完成了以建设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乡镇推广机构改革,改革后有近60%的推广机构直接归乡镇政府管理,有近30%的推广机构归县乡共同管理,乡镇农技人员的推广编制数量比改革前减少了37%,由改革前的平均每乡镇23人下降到改革后的14.5人,下降幅度大大超过了中央20%的精简幅度,并且推广费用的保障也明显下降。改革后的乡镇推广机构只有42%实行财政全额拨款,低于未改革乡镇推广机构63%的比例,相应的,改革后乡镇推广机构自收自支的比例占22%,大大高于未改革前乡镇推广机构12%的比例(如表1所示)[7]。表1农业部98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监测县乡镇推广机构财政拨款情况已经改革的乡镇推广机构(1)未改革的乡镇推广机构(2)改革与未改革的相比较(1)-(2)全额拨款机构的比例%42.463.3-20.9差额拨款机构的比例%34.724.610.15自收自支机构的比例%21.812.19.7其他形式机构的比例%1.101.1此外,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显出差距。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8]。2.3.2农民对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差,推广人员的素质较低农民受传统思想和固有经验的影响,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同时,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太高,这二者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新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具体来说,由于环境及待遇不好,基层农村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知识高学历的农科专业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进入,造成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较低;另外,基层缺乏相应的农技推广培训机构,使得基层的推广人员得不到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以致他们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都相对较低;再者,当前的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使得推广一样新技术时的过程显得冗长而繁琐,加上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呈现单一化的特点,不能对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作出及时和正确的反应[9]。2.3.3科研、教育、推广严重脱节。农业科研创造知识,出成果;农业教育传授知识,出人才;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知识,出效益,三者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农业科技系统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目前,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部门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只有工作上的相互协调,没有机制上的内在联系,相互间协调困难,导致“三农”结合基本上还是低水平的、松散的、随意性的、削弱了教育、科研、推广三者相辅相成的功能[10]。2.3.4管理体系不顺,职能发挥不平衡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属于官办形式,这种推广体系有利于开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项目的推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在推广实践工作中发现,推广工作受政府机构变动的影响较大,官僚主义、行政干预现象时有发生,推广人员兼职与推广无关的事情,大大影响了推广工作的开展[11]。目前,推广工作存在按专业分化的趋势,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体系,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机构混杂重复、力量分散,组6织创新滞后,虽然政府部门要求县以下的农技推广各机构如技术推广、植保、土肥等机构结合起来统一领导,分工合作,但是,其内部仍存在“统”与“独”的矛盾,一些地方还很突出,其结果是推广工作不能形成完整和谐的态势,各项技术难以综合运用于生产,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广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浪费[10]。2.3.5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发展缓慢随着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对农业科技推广的作用会更为突出。但中国在这方面起步晚、基础差,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力度和贡献都较弱,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12]。如何采取措施,促进农业技术市场和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是当前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任务和难题之一。2.3.6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单一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使得农业技术得不到广泛和
本文标题:林琴农业推广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