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执行标准
1第一篇全员设备管理工作执行标准2第一章全员设备管理目标与要求标准3文件名设备管理目标评价指标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1页码2-1一、维修计划性方面的指标计划作业率(%)=计划维修作业项数/全部维修作业项数×100%计划作业完成率(%)=完成计划作业项数/预定计划作业项数×100%实际作业率(%)=实际作业时间/实际能力时间×100%二、作业内容方面的指标PM维修项数率(%)=PM维修项数/全部维修项数×100%PM维修工时率(%)=PM维修项数/全部维修作业时间×100%突发故障作业率(%)=突发故障作业时间/全部维修作业时间×100%三、故障方面的指标故障频率(次/单位时间)=故障次数/生产运转时间×100%4文件名设备管理目标评价指标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1页码2-2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时间/故障停机时间×100%停机损失率(%)=设备停机造成的损失/生产总费用×100%四、费用方面的指标维修费用(%)=全部维修费用/生产总费用×100%单位产品维修费用(元/单位产量)=全部维修费用/产品生产总量PM费用率(%)=PM维修费用/全部维修费用全部维修费用5文件名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2页码2-1一、设备的全效率设备的全效率指在设备的一生中,为设备耗费了多少,从设备那里得到了多少,其所得与所费之比,就是全效率。设备的全效率,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寿命周期费用,来获得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按期交货,无公害安全生产好,操作者情绪饱满的生产成果。二、设备的全系统1.应该把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到报废、更新等的全过程作为管理对象。如对设备的故障,要从整个系统来研究;消除故障的对策,也要从整个系统来采取。2.对设备采用的维修方法和措施要系统化。(1)在设备的研究设计阶段,要认真考虑维修预防,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尽量减少维修费用。(2)在设备使用阶段,采用以设备分类为依据,以点检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3)对那些重复性发生故障的部位,针对故障发生的原因采取改善维修,以防止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三、全员参加全员参加指发动企业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都来参加设备管6文件名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2页码2-2理。它包括两个方面:1.纵的方面从企业最高领导到生产操作人员,全都参加设备管理工作,其组织形式是生产维修小组。2.横的方面把凡是与设备规划、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有关部门都组织到设备管理中来,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并具有相应的权利。7文件名全员设备维修管理内容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3页码2-1全员指企业从经理人员、主管人员到第一线生产员工都参加设备管理。全员管理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提高生产效率,全厂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全员生产维修的基本内容为:一、突出对重点设备的维修工作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性质、要求及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用评分法确定重点设备、次重点设备和一般设备。重点设备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情况定期调整,并把设备管理和维修管理同企业生产结合起来。二、对设备实行分级管理按照总评分确定设备等级后,进行分级管理。对重点设备,应合理组织维修工作和维修力量,节约维修费用;对需要实行预防维修的次重点设备,要进行预防性定期检查和维修,将其作为以预防维修为中心的管理对象;对一般设备,却只要求进行日常检查维修。三、健全维修记录,重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分析维修记录是生产维修工作的基础资料,要对照各项标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进行各种维修保养统计分析,选定最适宜的维修周期和点检周期,以及点检项目和标准,进而改善修理方法,估定修理工时,改进运转操作方法等。8文件名全员设备维修管理内容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3页码2-2四、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维修工作类别1.预防维修这是预防故障发生而对设备进行调整和修复性保养的一种周期性维修。它可以预防设备劣化、降低运转费用和改进产品质量。2.改善维修这是对设备的某些零部件进行改善性维修,以减少或根除这部分零部件的劣化停机损失和维修费用。3.事后维修这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一般是对利用率较低、有备用设备、容易修理的设备采用此法。这是从全面经济效益来考虑的,不必对所有设备不分主次都实行计划预防维修制,以免造成维修费用不必要地增加。五、班组操作员工应参加管理应把操作员工参加设备管理同质量管理活动相互配合,彼此促进。9文件名各层次设备管理工作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4页码2-1一、高层次设备管理1.企业领导为组织实施企业发展战略而规定的设备更新、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以及重要设备的引进、购置等决策。2.在近期内,重要设备大规模检修的计划与组织实施;设备系统重要法规的贯彻、部署。3.企业内部设备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等等。4.设备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进一步贯彻企业生产经营方针、目标服务,使设备管理在提高和企业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中发挥更大作用。二、中层次设备管理1.中层次的设备管理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为了实现第一层次所规定的各个项目、方案,所开展的组织、协调、保证、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在厂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以设备部门为主,或在设备部门参与下,会同计划、生产、财务、工艺、技术改造、物资供应以及有关车间等统一加以组织实施。2.这一层次的工作重点,经常是加强同上述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避免可能出现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脱节与内耗。三、作业层设备管理作业层的设备管理也就是生产现场的设备管理。这一层次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生产现场的运行特点,有效地加强设备10文件名各层次设备管理工作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4页码2-2管理,保持机器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生产的正常秩序,促进生产优质、低耗、高效、安全地进行。11文件名设备保证体系管理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5页码3-1针对生产现场设备可能产生的故障与及时、迅速地消除已经出现的故障,把相关的对策与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保证体系,加以有效的管理,即现场设备保证体系管理法。这个方法包含两个大的子系统:一是消火体系;二是防火体系。具体要求下面将细述。一、消火体系消火体系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够迅速、及时地处理,尽快恢复生产,使故障损失减到最少而组成的一整套保证体系。消火体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设备故障管理设备故障管理体制针对突发故障,采用标准程序的方法加以处理。主要内容有:(1)现场“驻屯”。即让维修人员工作地从较远的地方转移到其维护管辖的设备区域内,使维修人员靠近设备,并保持对设备的不断监控。(2)故障挂牌看板。设备故障发生后,生产操作工人发出故障通知(挂上故障牌),同时记入故障停工看板。现场“驻屯”的维修工见到后立即前往诊断、修理。(3)红班维修。即设备不工作时间(非制度工作时间)的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维修对制度工作时间的占用。(4)维修工具管理。对各类维修人员所需工具进行调查,然后12文件名设备保证体系管理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5页码3-2进行必要的采购与配备,放入手提工具箱内。2.重点设备管理参阅《设备分类管理标准》的有关内容。3.备件管理消火体系中的备件管理包括:(1)系统备件管理。这是指维修过程中常用备件的管理。要制定备件清单、确定使用周期、确定年需求量等。(2)部件储备管理。这是针对部件修理而相应建立的储备。(3)急件管理。为防止备件品种缺乏、数量不足所采取的一整套应急措施的管理工作。4.修理技能管理为了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迅速进行故障诊断,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而有计划开展的维修业务培训。二、防火体系防火体系是较高层次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防火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润滑管理(1)润滑措施管理。制定各类的润滑管理标准,按润滑标准实施定人、定点、定期、定质和定量加油润滑等管理。(2)润滑油料管理13文件名设备保证体系管理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5页码3-32.点检管理参阅《设备点检工作执行标准》的有关部分。3.设备精度管理(1)设备精度卡的管理。(2)检测工具的管理。(3)精度数据管理。(4)QC小组管理。4.计划预修管理(1)数据分析与处理。确定设备的磨损与劣优状况,根据轻重缓急,编制月计划修理日历书。(2)计划修理的准备。(3)计划修理的实施。5.故障数据管理14文件名班组设备管理要求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6页码16-1一、班组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1.班组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使用设备,精心保养设备,及时维修设备,做好必要的原始记录,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2.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发挥设备的工作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认真抓好下面几个环节:(1)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爱护设备的教育。(2)合理地安排设备的生产任务。(3)配备好合格的操作人员。(4)制定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5)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3.设备维护保养,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否经常地精心保养设备,应该列为考核操作者技术素质的内容。二、班组设备维护管理的要求班组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三好”、“四会”。1.“三好”的具体要求是:(1)管好。①操作工人自己使用的设备及其附件要保管好。②未经领导批准,不能任意改动设备结构。③非本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使用。④操作者不能擅离工作岗位。15文件名班组设备管理要求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6页码16-2(2)用好。①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②不精机粗用,大机小用。③不带病运转。④不在机身导轨面上放置工件,计量器具和工具等。(3)修好。①保证设备按期修理,认真做好一级保养。②修理前主动反映设备情况。③修好后认真进行试车验收。2.在“三好”基础上,还要做到“四会”,其具体要求是:(1)会使用。①熟悉设备结构。②掌握操作规程,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③熟悉加工工艺。(2)会保养。①保证设备内外清洁。②熟悉掌握一级保养内容和要求。③按润滑点正确地加油,保证滑导面无锈蚀和碰伤。(3)会检查。①设备开动前,会检查操作机构、安全限位是否灵敏可靠,各滑导面润滑是否良好。②设备开动后,会检查声音有无异常,并能发现故障隐患。16文件名班组设备管理要求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6页码16-3③设备停工时,会检查与加工工艺有关的精度,并能做简单的调整。(4)会排除故障。①通过设备的声响、温度、运行情况等现象,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并能判断出异常状态的部位及原因。②根据自己确切掌握的技能,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自己不能解决的,能迅速判断出来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协同处理,排除故障。三、班组设备管理的主要指标考核班组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完好率、维护率、停机时间、设备事故,备件消耗和油料消耗等项。1.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率是对设备技术状况的考核指标。它是按照设备的完好程度计算和评定的,评定的标准分为三级。设备完好率计算公式为:设备完好率=(一级设备台数+二级设备台数)/班组负责的设备总台数×100%(1)一级设备是完好无损的设备。具体内容是:结构完整,零件齐全,性能全优,润滑良好,仪表准确,操作运行可靠,达到铭牌出力。17文件名班组设备管理要求标准电子文件编码SBGL-01-006页码16-4(2)二级设备是能达到铭牌出力,可以安全运行,零部件基本完整,无较大缺陷的设备。(3)三级设备是严重带“病”运行的设备。2.设备维护率(1)设备维护率是对设备维护的考核指标。设备的维护状况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①甲级维护要求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做到精心操作,精心维护,严格执行规程,认真填好记录。②乙级维护是操作维护水平都较一般的设备。③丙级维护是缺少科学的管理和维护,使之处于不能保证安全运行状态的设备。(2)主要考核和要求提高甲级维护率。甲级维护率的计算公式是:甲级维修率=甲
本文标题:全员设备管理工作执行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4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