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体育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体育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全面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能运用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学原理的专业知识来分析、论证以及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二、考试要求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概论三门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来分析有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独立的解决实际问题。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体育概论(一)引论1.体育概念的演变2.体育的基本概念3.体育的本质(二)体育功能1.体育功能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层次2.体育的自然质功能3.体育的结构质功能4.体育的系统质功能(三)体育目的1.确定体育目的依据2.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3.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四)体育手段1.体育手段的概念及其分类2.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3.体育运动技术4.体育基本手段(五)体育科学1.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2.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3.体育科学体系(六)体育过程1.体育过程的本质、目标及其特点2.体育过程的要素3.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4.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七)体育文化1.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2.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3.奥林匹克文化4.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八)体育体制1.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2.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3.中外体育体制的比较4.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九)体育发展趋势1.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育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体育心理学(一)体育心理学概述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3.体育心理学简史和发展方向(二)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1.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2.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3.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三)运动兴趣1.运动兴趣的概念、特性及分类2.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3.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四)运动动机1.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与种类2.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五)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1.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2.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3.体育活动中的团队目标设置(六)运动归因1.归因理论2.运动中的归因3.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4.归因训练(七)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1.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2.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3.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及干预4.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八)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1.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2.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3.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九)注意与运动表现1.体育运动中的注意种类及测量2.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1.心境状态与体育锻炼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心境状态与运动状态的监测(十一)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1.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2.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3.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十二)心理技能训练概述1.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和作用2.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方案与实施(十三)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1.渐进放松训练2.自生训练3.生物反馈训练4.系统脱敏训练5.模拟训练(十四)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1.表象训练2.认知训练3.暗示训练4.自信训练(十五)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1.团体凝聚力概念、特征、分类、概念模型和测量2.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3.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4.团体凝聚力的发展(十六)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1.领导的特征2.教练员领导行为概述3.教练员领导行为分析(十七)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1.运动中道德的形成和发展2.攻击性行为的定义与分类3.体育运动与攻击性行为4.降低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十八)运动技能的学习1.运动技能的概念、组成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3.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因素4.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5.运动技能的迁移(十九)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1.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2.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原理3.体育教学环境心理4.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二十)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1.体育能力的差异2.智力因素的差异3.非智力因素的差异4.体育差生的心理第三部分学校体育学-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及基本要求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基本要求3.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及基本要求(三)我国学校体育目标1.学校体育的结构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3.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4.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5.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途径及其要求(四)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1.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区别与联系2.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3.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五)体育课程的编制1.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2.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内容及评价3.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内容及评价4.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内容及评价5.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内容及评价6.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7.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六)体育课程的实施1.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注意的问题3.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4.体育课程实施的管理(七)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2.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3.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八)体育课程学习评价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3.中学体育学习评价的实施(九)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十)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3.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十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十二)学校课余体育竞赛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2.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3.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十三)理想的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特征2.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的内容及其过程3.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与科学研究(十四)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1.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2.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4.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本文标题:体育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4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