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佳能单反相机摄影技巧入门笔记
600D单反拍摄技巧1.阳光16法则口诀: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具体步骤第一步:把快门设为感光度的数字,比如ISO50就设快门为1/60,ISO100就设为1/125左右,总之让快门速度尽可能接近感光度。第二步:如果天气晴朗就把光圈设为f16,如果稍有一点阴就把光圈设为f11,如果天阴就把光圈设为f8,如果天气非常阴沉就把光圈设为f5.62.感光度(ISO)数值设定ISO设置通常不能超过400,画质一般都不错。光线较好的情况下100就可以,在光线暗或者黄昏拍人,ISO设置200、300,但不能超过400,否则会导致画面粗糙.ISO800已经是600D的极限值,切记!3.特写、微距拍摄技巧在拍摄特写或者是微距时,诸如花草、虫鸟之类时,在不善于使用全手动档时可以将相机调节到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如果光线好的话,感光度ISO100;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ISO最好400以内。通常用侧逆光来拍摄。拍摄昆虫,使用TV档并适当增加快门速度(1/250)和ISO值;昆虫占画面比例比较大可适当降低曝光,反之亦然。4.夜景照片拍摄技巧选择恰当拍摄时间(夜景并非要在天完全黑下来拍摄,最佳拍摄时间是太阳落山到天完全黑下来之间的时间段)注:夜景拍摄时间非常短暂,要提前选择好地点、构好景别。快门设置要快于安全快门,以防止手抖动所造成的画面虚化。适当提高ISO值,以增加照片亮度(ISO800是600D的极限)5.TV(快门优先)档下的拍摄技巧主要用于拍摄运动物体,如体育赛事;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高速度的主体如赛车快门可用1/500或1/1000秒;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要降低快门且相机紧随拍摄主体,呈现的画面主体静止,背景运动(虚);6.测光模式评价测光,通常用于光线比较平均的时候如阴天中央重点测光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点测光也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明暗对比更强烈,对焦点对在哪里就曝哪里,可用于特写但不适用大型场景拍摄。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局部测光模式非常适合各种画面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位置或环境光线反差不大的风景照片的拍摄时使用7.根据光线环境设置白平衡WB室外通常设置为自动白平衡即可,各种模式下的色调加强:日光-不需加强;阴天-黄色;钨丝灯-蓝色;白色荧光灯-洋红色;闪光灯-类似日光8.户外照片人物镜头冲光和黑脸现象避免冲光:调整镜头位置,利用正面光和侧面光进行拍摄避免逆光造成黑脸:闪光灯补光(强制闪光灯)闪光灯使用技巧:闪光灯直接补光(注:闪光灯并非只能在夜晚使用,可阴天、晴天补光);闪光灯反射补光(通过调整闪光灯位置,将光线打到主体人物脸部)9.安全快门速度的设定佳能600D焦距转换系数为1.6,所以50mm的镜头装上去,实际等效焦距是80mm。如果你选择1/125秒或者1/250秒快门,拍摄的稳定性是有保证的,反之,如果你选择1/30秒这样的快门,那么,则有可能会发生“拍虚”的情况。10.摄影曝光、测光技巧晴天常用的光圈、快门曝光组合:100/16;200/11;400/8;800/5.6;白加黑减法则(相对灰度)曝光补偿:白加黑减拍白(亮)色物体,增加高曝光度+1或+2;拍黑(暗)色物体,降低曝光度,-1或-2;不做分解曝光的测光体:红色的砖;明亮的沙子、岩石;明亮的树叶;人的皮肤(手背),即:测光时对着手进行测光调整。11.人像拍摄镜头选择:大光圈、中焦距,广角不太适合(容易变形,但是如果拍姑娘体现长腿则适合),长焦距也不适合(压缩空间无立体感,如塌塌鼻子)一般来说18-135MM焦段比较适合,其中85-135MM焦段被称为人像的专用。ISO尽量低一些以增加画面的细腻感,若光线不够则稍微提高人像构图:分界线切割(头部特写、胸部线、腰部线、全身)、姿势引导、道具应用(花伞、小包、折扇)头部特写:多用开放性构图,即:脑门或者下巴在画面外(如果整个脸部全在画面内,则显得画面不生动)实际距离预留:近景(头顶留10-15公分,胸部线以下截取5-10公分)、中景(头顶留10-15公分,腰部线以下截取5-10公分)、切分身(即:膝盖以上的图片,头顶留10-15公分,膝盖线以下截取5-10公分),全景(头顶留15公分,脚下方10公分)拍摄角度选择正面人像:画面对称,过于呆板;脸部最好稍微侧一下,则线条更加明朗(颧骨较高的除外)七分人像:脸部最好稍微侧一下,则线条更加明朗(颧骨较高的除外)三分人像:脸部侧的角度较大侧面人像:突出鼻子线条或者运动画面拍摄高度选择仰拍:下巴大,脸部丰硕,人物高大(领导脸)俯拍:瓜子脸型,眼睛大下巴尖(脸部瘦)平拍:画面客观但不生动被拍摄者的姿势和手势不得三面(脸部、锁骨、髋骨)平行,导致严肃、呆板、不活泼双脚双臂不得对称(腿部不得立正或者跨开)锁骨面跟相机光轴不得垂直,双肩不得处于同一高度男性往高肩膀方向转(扮酷),女性往低肩膀方向转(柔美)腰部板直,人显得更精神处理环境和背景:环境如果比较杂乱,存在大面积干扰,尽量开足光圈,获得一个小的景深12.人像摄影用光光线分类:自然光和人工光;硬光和软光;顺光(呆板)、逆光(纯粹突出轮廓)、侧光(阴阳脸,分界线突出个性,)、前侧光(大面积亮区、小面积暗区,画面明快)、逆侧光(小面积亮区、大面积暗区,画面低沉,轮廓突出);顶光、中位光、低位光、脚光户外光线选择主要是利用太阳光,应更多使用侧顺光;也可以用侧逆光,大面积突出轮廓,用反光板对暗区补光。户外人像用光柔和阳光(多云,有云层反射光):最适合拍人像明朗阳光(晴空):禁止用顺光和前侧光来拍摄,人在看太阳,眼睛睁不开,一般选择侧逆光或者逆光,然后用反光板补光,也可以用闪光灯进行补光阴天的光线:光线处理不好会导致画面平淡;不需要用反光板,皮肤细腻;技巧曝光考量(稍微增加曝光,虽然皮肤细节有所丧失,但是人的皮肤更白)、白平衡(阴天光线呈现偏蓝)及色彩运用(阴天色彩平淡,要化妆浓一点、衣服艳一点)20.风景人像的拍摄常用焦段:建议使用24-50MM,可以收纳风景但是要注意突出主体-人不要把主体放在画面中间,最好放在黄金分割线附近(摄影的黄金分割线就是相机上面出现的一个井字的两条线交接点就是黄金分割点这四条线,就是分割线.因为把人或物放在这几个点是整个画面的最佳位置.所以叫黄金分割线或黄金分割点)为突出主体使人物更白,可以适当增加1/3EV或2/3EV。糖水人像拍摄(目前非常流行,景深浅、背景虚化):大光圈,长焦段21.广角拍建筑风光避免主体以外的内容进入画面拍建筑尽量使用中置构图(画面对称,以避免凌乱,有利于体现主体气势)逆光进行拍摄,突出光影同时借助倒影来加强建筑物气势(注:逆光拍摄要适当增加曝光以体现画面暗部细节)低角度仰拍更有利于突出建筑物气势建筑物延长线隐没点要控制在画面内(如:拍摄牌坊),如果不在画面内会导致画面没有气势感避免使用过短焦距拍摄,会导致被拍摄体畸形,以至于建筑物产生房屋坍塌或者船头效应(本来是直角,拍出来象船头)逆光拍摄一定要注意高反差现象(死白死黑现象)。在晴天正午等强光天气侧逆光拍摄建筑物,容易产生高光区曝光正常、暗部欠曝(死黑)现象,设置自动亮化优化的强化功能。可将照片风格设置为风光格式,如果感觉色彩平淡可增加“反差”和“饱和度”。另外,在使用该模式时可适当降低曝光度,更有利于突出主体色彩。通过改变色温(白平衡)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照片效果。色温数值越大即影调越偏暖,色温数值越小即影调越偏蓝。选择有云的时候拍摄,清晨和傍晚适合拍摄尽量使用前侧光拍摄,尽量别用顺光拍摄因为会导致画面过于平坦无立体感,为了表现轮廓可用侧逆光22.三分构图法黄金分割线:相机上面出现的一个井字的两条线交接点就是黄金分割点这四条线,就是分割线。因为把人或物放在这几个点是整个画面的最佳位置,所以叫黄金分割线或黄金分割点。颐和园实例分析佛香阁(主体)依次放在四个黄金分割点上看效果,小岛作为辅助体现在画面中观景环廊(其他如:路灯、牌坊等有重复拍摄体),选择一个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线(点)上,建筑物延长线隐没点要控制在画面内万寿山小路延伸拍摄技巧:道路的延伸隐没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线(点)上,使画面产生一种稳重感。万寿山上拍昆明湖17孔桥:框架构图+三分构图,将17孔桥放在下黄金分割线上,八方桥放在黄金分割点上,树枝作为框架南锣鼓巷实例分析-长焦镜头抓拍精致细节镜头:长焦IS小白兔EF70-200F/2.8ISIIL(用于拍摄细节如门环、屋檐、砖瓦等);广角EF24mmF/1.4L(用于狭小空间,表现恢弘质感和夸张线条)拍摄墙瓦尽量采用斜对角线构图拍门环或正拍或极侧拍。不要稍侧,侧拍的角度尽量放大,最好使另外一个门环虚化,使画面有质感、细节突出拍摄橱窗内物品,由于外亮内暗,应采取减少曝光的方式(通常减-2/3EV)主动长焦可以将被拍摄物主动钓过来(而不是尽量靠近被拍摄物),增加画面压缩感。长焦拍摄,焦距越长,压缩感越明显,使画面显得越平和亲切。如:拍街景为了显示人多,用长焦距可将人群压缩长焦拍摄,景深较浅,所以焦点一定要对在被拍摄主体上,否则会引起前后失焦的问题琉璃厂黑白照在单色照片风格下对锐度、反差进行调结,可适当增加以增强反差和厚重感;滤镜(红橙黄绿)的应用:想突出那种颜色,就用那种颜色对色的滤镜,如:红色可过滤蓝色;曝光技巧:白加黑减原则(基于灰色),顺光拍摄黑白,尽量减小曝光以增加反差;逆光拍摄要增加曝光以增加反差橱窗和邻天的建筑,非常适合拍摄黑白题材黑白照片更有利于艺术效果的体现,特别是拍古建筑
本文标题:佳能单反相机摄影技巧入门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6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