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依法治校普法工作规划(小学)
依法治校普法工作规划(2015—2018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切实加强普法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和区普法规划、《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和《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等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学校将开展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我校三年发展规划,坚持法制教育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为学校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工作目标:围绕发展规划德育目标“法在校园,德伴我行”,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增强行政人员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的法律观念,增强教育教学的合法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法律素质。3.主要任务:——遵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学习宣传普法。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和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宪法意识、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遵照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保障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的法律知识,学习宣传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校园安全、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律知识,切实提高学校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遵照国家“五五”普法规划,学习宣传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法治常州建设纲要》,《法治天宁建设规划》,以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为重点,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二、对象和要求1..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学校管理人员尤其是校长要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2加强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师德教育和育人实践,组织教职工学习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以及教育专业法律知识,着力提高指导学生学习法律、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意识与水平,促进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3.4.加强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列入教学大纲的法律教材的学习,与《宪法》、《刑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红十字会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着重法律启蒙、法律常识、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习惯。5.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学习宣传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知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培养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维护子女合法权益的意识。三、主要措施和工作步骤:1、开发“法在校园,德伴我行”校本课程(1)、成立法律研究小组,邀请法律界人士(可利用家长学校、社区基地、市区少年法庭等资源),组织相关教师学习与学校道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中进行筛选,寻找各年段、各对象学习法律知识的切入点。(2)、广泛征集与搜集日常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的“道德与法”的事例或细节,由研究小组进行筛选组稿,并对各类法律知识读本进行策划与编写。(3)、针对各年段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形成图文并茂的学生法律知识读本,利用德育网络上传适合家长和老师的法律知识电子读本。(4)、由教导处执行“法在校园,德伴我行”校本课程计划,安排课时、教师,并进行督查与评价,确保该课程落实到位。2、营造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氛围(1)、加大校园遵纪守法文化氛围的建设。如让校园墙壁“说话”,运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漫画等形式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室黑板报定期出法制专刊;宣传橱窗定期张贴宣传海报等;红领巾广播增加“法制在线”栏目,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与教育;校园“星星电视台”定期播放宣传节目或电视片,组织全校师生收看并进讨论;对外电子屏经常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引起共鸣;周一国旗下的讲话,结合学校的行规检查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法律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2)、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派出所民警,法院少年庭的法官来校参加活动,做法制讲座,或由他们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基地观看图片展览、电影教育片,参加实践活动等,以实例来教育学生,从而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的作用。(3)、充实和完善“法在校园,德伴我行”专题网页,上传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法制教育动态新闻报道,对各项活动情况进行通告,设立互动交流平台,使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关注学校德育工程建设,关注学校法制教育。(4)、同时以此为主题,各班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召开主题班会,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环境保护法》、《交通法》等法规,展开广泛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3、开展“法在校园,德伴我行”小课题研究(1)调查收集,走近法律。为使学生了解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组织学生调查、收集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感兴趣、想研究的内容。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法》、《国旗、国徽法》、《交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等。(2)自主研究、了解法律。在学生初步了解国家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深入了解某项法律法规,学习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如借阅法制书籍、收听法制新闻、采访法律人士等,再将学习到的许多法律知识汇编成项目作业、法制小报、调查报告等。(3)学习交流,运用法律。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年级、全校性的学习交流活动,在互相学习中加深对法律的了解,使法律学习研究也能成为同学们感兴趣的课题,并逐步尝试利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4、成立“法在校园,德伴我行”学生活动社团根据学生小课题研究小组,由大队部组织中高年级学生成立各类活动社团。如根据兴趣爱好,组建DV摄影团。DV摄影的形式新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内心情感,从而丰富价格,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根据对环保关注的程度,成立环保社团,学习《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注身边的环保现象,寻找校内外环保细节,宣传环保知识等;还可以成立维权社团、宣传社团等。这些社团主要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组织进行活动。5、进行“法在校园,德伴我行”的展示与评估1、学生法制副校长招聘会:向全校学生招聘法制副校长,通过班级推选,年级选拔到全校广播、电视直播展示,层层选拔后正式聘请。2、组建少年模拟法庭:开展各法庭组成人员招聘会、邀请社区法律人士、家长共同参与。模拟法庭成立后,选择典型事例,在适当的时机“开庭”,主要对校园内外的一些现象学习从法制的角度进行剖析,达到知法、用法的目的。3、中队主题观摩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的中队观摩活动,以“法在校园,德伴我行”为主题,展示学法的成果,交流学法经验,促进活动持续开展。4、学法用法知识竞赛活动:在各年级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读本的内容和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分年段的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评估学法用法的实效性。5、作品展示交流:编印学生法律小课题研究的项目作业、漫画集或学生专题作文集等,展示作品,进行交流评比。四、实施要点:1、坚持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我们的主题是“法在校园,德伴我行”,因为法律与道德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法制教育的基础首先应该是道德教育,所以在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怎么做人,为进行法制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2、坚持课堂讲授与其他灵活多样的形式相结合。课堂教学直观、具体,应作为主要的方法长期采用。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应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展示学习成果。3、坚持辅导队伍以内为主,内外结合。为保障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从内部建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外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等,共同为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出谋划策。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兼顾教师、家长相结合。学校法制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对教师、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将其有机结合才能获取多方支持,才能开通法制教育的渠道,开创学校法制教育的崭新局面。为此,将重视对教师的法制教育,鼓励全体教师自学《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对依法治教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让家长接受到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也通过家长向社会宣传法律法规,使全社会都来关爱下一代。
本文标题:依法治校普法工作规划(小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8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