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油气管道保护工竞赛试题(实际操作A卷)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雷达遥感Part1雷达概述一、雷达简介二、SAR发展简史三、侧视雷达的一般结构一、雷达简介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DetectionAndRanging的缩写,原意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在空间的位置。因此雷达也称为无线电定位。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的任务不仅是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而且还包括测量目标的速度,以及从目标回波中获取更多有关目标的信息。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飞机、导弹、人造卫星、各种舰艇、车辆、兵器、炮弹以及建筑物、山川、云雨等等,都可能作为雷达的探测目标。一、雷达简介主动式遥感器,使用微波波段,发射波长1-1000mm特点:全天候、全天时;地面分辨率高;几何关系复杂。雷达测量的几个方面1、目标斜距的测量2、目标角位置的测量3、相对速度的测量4、目标尺寸和形状(1)目标斜距的测量tCR21(2)目标角位置的测量目标角位置指方位角或仰角。测量这两个角位置基本上都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角坐标测量原理:雷达天线将电磁能量汇集在窄波束内,当天线波束轴对准目标时,回波信号最强,当目标偏离天线波束轴时回波信号减弱。根据接收回波最强时的天线波束指向,就可确定目标的方向,这就是角坐标测量的基本原理。(2)目标角位置的测量为了提高角度测量的精度,还会有一些改进的测量方法。如:天线尺寸增加,波束变窄,测角精度和角分辨力会提高。回波的波前方向(角位置)还可以用测量两个分离接收天线收到信号的相位差来决定。目标发射波束(3)相对速度的测量当目标与雷达站之间存在相对速度时,接收到回波信号的载频相对于发射信号的载频产生一个频移,这个频移在物理学上称为多普勒频移,它的数值为vfd2式中fd为多普勒频移,单位为Hz,v为雷达与目标之间的径向速度,λ为载波波长。当目标向着雷达运动时,v0,回波载频提高,反之,v0,回波载频降低。雷达只要能够测量出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fd就可以确定目标与雷达站之间的相对速度。(4)目标尺寸和形状如果雷达测量具有足够高的分辨力,就可以提供目标尺寸的测量。由于许多目标的尺寸在数十米量级,因而雷达分辨能力应为数米或更小。雷达的应用军用1、预警雷达(超远程雷达)2、搜索和警戒雷达3、引导指挥雷达(监视雷达)4、火控雷达5、制导雷达6、战场监视雷达7、机载雷达8、无线电测高仪9、雷达引信雷达的应用民用1、气象雷达2、航行管制(空中交通)雷达3、宇宙航行用雷达4、遥感设备二、SAR发展简史1956年秋天,美国密执安大学首先完成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原型样机的研制,并于1957年8月的第五次试验飞行中取得成功;1959年秋天,第一架正式试验样机研制成功,并于1960年4月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成果;1978年美国成功地在Seasat-1搭载了第一个SAR系统,它在轨运行了100天,获得了大量的人类从未获得过的海洋、地质和地形方面的信息;1981年11月首次利用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搭载SAR系统SIR-A进行实验;1984年10月又进行了航天飞机搭载SIR-B的实验,SIR-A和SIR-B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地面雷达数据,为SAR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机载和星载SAR蓬勃发展,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欧空局(ESA)于1991年7月发射了ERS-1、日本于1992年2月发射了JERS-1、前苏联于1991年3月发射了Almaz-1、1995年11月加拿大发射了RadarSat、1994年和1996年美国航天飞机两次搭载了SIR-C/X-SAR。2000年2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了“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任务(SRTM)”,向人们展示了干涉雷达11天就可以获取全球80%地表三维地形数据的能力。二、SAR发展简史卫星名称ERS-1/2JERS-1Almaz-1SIR-C/X-SARRadarSat发射时间1991.7.171995.4.211992.2.111991.3.311994,19961995.11.28国家欧空局日本前苏联美、德、意加拿大轨道高度785公里568公里300-360公里250公里798公里工作波段CLSL、C、XC极化VVHHHHHH、HV、VH、VV(L、C)、VV(X)HH天线尺寸10×10米12×2.2米15×1.5米12×2.9米(L)12×0.75米(C)12×0.4米(X)15×1.5米入射角23º35º20º—70º20º—55º10º—60º分辨率6~30米18米10~15米25/10~30米8~100米幅宽100公里75公里350公里10—70公里15—45公里45—500公里遥感应用海洋资源调查、干涉测量地球资源调查、灾情监测海洋、地质、制图地球资源、环境变化、极化性能、干涉测量海冰移动、地形测绘、海洋SEASAT卫星•发射时间:1978.6.28•第一个星载SAR系统•运行105天•用于地球海洋遥感探测•以110Mbits/S获取数据洛杉机地区SEASAT图像,1978SEASATImageofDeathValley,1978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A•由SEASAT剩余部件建成•搭载在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上,1981.11•主要应用于地质探测•验证了L波段对干旱沙地具有几米的穿透能力。•在二天内获取超过1千万平方公里的地表SAR图像。ShuttleImagingRadar苏丹西北部撒哈拉沙漠SIR-A1981年11月影像,彩色部分为Landsat影像。由于干燥沙漠介电常数较小,SAR能穿透地表,发现沙漠地表下面有古河床。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B•由SIR-A改进•搭载在挑战号航天飞机,1984.10•检验L波段在以下方面的探测能力:-土壤湿度-地质结构和岩石特征-海洋波浪谱•安装了变侧视角的可移动天线JetPropulsionLaboratorySIR-C,1994.4飞行•全新的SAR系统,工作在L、C和X波段•从1994.4.9工作11天-获得了65小时数据-探测了6,600万平方公里-数据量为:47TB•重点对19个不同类型地区进行成像•第一次获取了同波段不同极化的图像-HH,VV,HV,VHSIR-C,1994.9飞行•第一次进行了SAR重复飞行•目的是进行重复轨道的SAR干涉测量•检验SCANSAR的宽刈幅•从1994.9.30工作11天-获得了80小时数据,23小时INSAR数据-探测了8,300万平方公里-数据量为:60TB•为了获取INSAR数据,本次飞行严格重复4月的飞行轨道。用SIR-C3种极化方式图像合成的俄罗斯西伯利亚一火山图像多频图像合成的旧金山图像红:L--HH绿:L--HV兰:C--HV•发射时间:1991.7.17•轨道倾角:98.5°•轨道高度:785km•侧视角:23°•刈幅宽:100km•波长:5.7cm•工作波段:C•极化方式:VV•分辨率:30mERS-11993年圣.路易斯安那州洪水期间ERS-1图像ERS-21995.4.21发射25m分辨率C波段,波长5.6m极化方式:VV侧视角:23°亚利桑那州盆地ERS-2图像1997.6.11997.1.121997.3.23上图较清楚地反映了三条河流洪水泛滥的情况•发射时间:1992.2.11•轨道倾角:98.5°•轨道高度:568km•侧视角:35°•刈幅宽:75km•波长:23cm•工作波段:L•极化方式:HH•分辨率:18m•国家:日本JERS-1冰川上的火山口RADARSAT分辨率10-100m工作波段:C极化方式:HH侧视角:20-50°工作时间:1995-现在纽约世贸中心被进攻前RADARSAT-1图像(1999.6.8)纽约世贸中心被进攻后RADARSAT-1图像(2001.9.13)SAR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SAR技术得到很大发展,获取了大量数据:2000年SRTM计划获取了全球80%地表三维数据;高分辨率机载SAR系统相继出现;高分辨率国外机载SAR图像1高分辨率国外机载SAR图像2SAR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中科院电子所成功研制了机载双天线SAR系统;很多单位对SAR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SAR现状和发展趋势发展趋势:发展小卫星并组网,形成小卫星星座:美国正在筹划着太空遥感侦察卫星星座计划。即“发现者2”星座计划。1998年美国国家侦察局又提出了下一代成像侦察卫星星座及其相关的地面控制与处理计划—“未来影像体系结构(FIA)”计划,计划星座将由数量更多(12-24颗)、体积更小、能力更强的新型遥感侦察卫星组成;提高分辨率、增加幅宽:有的机载雷达分辨率已达0.1米;SAR现状和发展趋势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如美国的对地观测系统(EOS)具有L、C、X三种波段和四种极化方式;双天线INSAR系统;小型化、轻型化;最后要特别提出的是,新的遥感卫星的轨道站定位精度显著的提高,已经从公里量级提高到百米以内,而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GPS的应用,由于SAR图像特殊的构像原理,轨道站定位精度的提高对于SAR图像定位最为有利。三、侧视雷达的一般结构侧视雷达一般由脉冲发射机、接收机、发射接收转换开关、天线和显示记录器组成。脉冲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天线向观测地区发射。地物反射或者散射的电磁波也由转换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或记录在磁带上。天线发射器转换开关接收机显示器目标R噪声信号处理机发射的电磁波接收的电磁波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1、工作频率或波段;2、输出功率;3、总效率;发射机的总效率是指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与它的输入总功率之比;4、信号的稳定度或频谱纯度;5、信号形式(调制形式)。接收机的回波信息接收机接收的雷达回波含有多种信息:目标与雷达的方位、距离,雷达与目标的相对速度、目标的反射特性。雷达方程43222244RGPRGAPPtctr目标的回波功率为:Part2侧视雷达成像真实孔径雷达(RAR)合成孔径雷达(SAR)侧视雷达(side-lookingradar,SLR)机载侧视雷达(side-lookingairborneradar,SLAR)距离方向CRT接收机天线方位方向波束宽度脉冲宽度时间反射强度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RealApertureSide-lookingRadar方位向:平台行进方向距离向:平台侧向1、成像过程收集顺序:近距离先收集,远距离后收集回波强弱(色调):(1)金属——硬目标强(2)反射面方向——向天线强(3)平滑镜面反射——回波弱(4)反射面性质——草地弱(5)阴影——无反射天线收集侧面天线发射窄脉冲地物反射成像处理形成影像放大检波2、地面分辨率距离分辨率在距离方向上能分辨的最小目标标的尺寸方位分辨率距离分辨率为什么斜距分辨率是脉冲宽度的一半?距离分辨率sin2CR斜距Rθ距离分辨率斜距分辨率2CRdτ为脉冲宽度,C为光速,θ为雷达波侧视角△R与距离无关,要提高△R,需要减小τ,但是减小τ会使雷达的发射功率下降,从而使回波信号的信噪比(S/N)下降,造成图像质量下降。为此,采用脉冲压缩技术来提高△R。脉冲压缩技术脉冲压缩技术:利用线性调频调制技术将较宽的脉冲调制成振幅大、宽度窄的脉冲的技术时间时间t振幅A0f2f1频率τ∆f振幅A0f2f1频率τ∆f延迟时间时间t1/∆f发射脉冲的波形匹配滤波器滤波后的输出波形fA0经脉冲压缩后,振幅为原来的倍,脉冲宽度为倍,且随着f的提高,距离分辨率和S/N也提高了,这也叫距离压缩。ff/1方位分辨率定义:相邻的两脉冲之间,能分辩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azimuthoralong-trackresolution方位分辨率定义:相邻的两脉冲之间,能分辩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LRRL式中β为雷达的波束宽度,L为雷达天线的孔径,R为雷达天线到地面目标的距离天线β
本文标题: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油气管道保护工竞赛试题(实际操作A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8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