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能刺激骨髓造血的唾液糖蛋白类激素,主要由肾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的球旁细胞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能刺激骨髓造血的唾液糖蛋白类激素,主要由肾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的球旁细胞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也被证实在人体内的非造血组织有广泛的表达,包括肝脏、大脑、子宫、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而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学术术语来源---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急性梗死心肌炎症因子的表达文章亮点:1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多项研究显示,炎症细胞因子可影响心肌梗死后的预后,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促进细胞凋亡及促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等,在心脏重构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而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2实验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p38MAPK高选择性阻断剂SB203580来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国内外均罕有研究;将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AK1-p38MAPK信号路径联系在一起更是首创。3实验中所选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大鼠来说存在种属差异,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所得结果仅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其对人的作用还需临床研究证实。另外对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适宜剂量与给药时间窗也需更进一步的实验探讨。关键词:组织构建;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生物活性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心肌梗死;炎症因子;心脏重构;机制;信号路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背景: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可影响心肌梗死后的预后,在心脏重构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促红细胞生成之外的非造血效应也被广泛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而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5组,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手术对照组造模后注射生理盐水,SB203580组造模后注射p38MAPK的高选择性阻断剂SB203580,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造模后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组造模后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混合液,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1d、1周、2周及4周进行尾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造模前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各时段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4组不同时段各因子检测值呈现造模后1d最高,造模后4周回降的趋势(P0.05)。造模后手术对照组血清各因子检测值较其他组升高明显,而假手术组血清各因子检测值均低于其他4组(P0.05);使用药物进行干预的3组中,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组各因子检测值较低(P0.05),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与SB203580组各因子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的机制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AK1-p38MAPK信号路径相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本文标题: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能刺激骨髓造血的唾液糖蛋白类激素,主要由肾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的球旁细胞合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8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