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C语言2004年4月真题与解析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笔试试卷数据库技术(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2004年4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1)下列哪一个是输出设备?A)鼠标B)键盘C)数/模转换器D)模/数转换器【答案】C【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1.1.1计算机组成”小节中的第(5)小段。在所列出的设备中,只有数/模转换器是输出设备。(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系统软件是在应用软件基础上开发的B)系统软件应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C)系统软件与硬件密切相关D)系统软件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答案】A【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1.2.2系统软件”小节与“1.2.3应用软件”中的内容。在给出的四种答案中,答案A认为“系统软件是在应用软件基础上开发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应用软件是在系统软件基础上开发的。(3)下列哪一个协议是Internet使用的协议?A)OSI参考模型中规定的传输层协议B)TCP/IP传输控制/网间协议C)IEEE802.3系列协议D)帧中继传输协议【答案】B【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1.3.3Internet基础”小节中的“3.TCP/IP协议、域名与IP地址”一段的内容。Internet使用的是TCP/IP传输控制/网间协议。(4)通常可用传输速率描述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能力,传输速率指的是A)每秒钟可以传输的中文字符个数B)每秒钟可以传输的字符数C)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比特数D)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文件数【答案】C【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1.3.3Internet基础”小节中的“2.Internet的结构与组成”“(1)通信线路”段的内容。传输速率指的是线路中每秒钟可以传输数据的比特数。(5)下图所示的情况称为,从信息源结点传输到信息目的结点的信息中途被攻击者A)截获B)窃听C)篡改D)伪造信息源结点信息目的结点非法用户【答案】B【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1.4.6网络安全”小节中的“1.构成对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因素及相关技术”以及“图1.12信息正常传输与被攻击的过程示意图”的内容。图中信息从信息源点传输到了信息目的点,信息没有丢失,但是途中还被传送到非法用户处,这是非法窃听。(6)操作系统的安全措施可从隔离方面考虑。以下哪一个不是隔离的措施?A)物理隔离B)逻辑隔离C)时间隔离D)空间隔离【答案】D【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1.4.7操作系统安全”小节中的“1.操作系统安全方法”的内容。“空间隔离”不是操作系统的安全隔离措施。(7)以下关于数据的逻辑结构的叙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A)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数据间关系的描述B)数据的逻辑结构抽象地反映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C)数据的逻辑结构具体地反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D)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答案】C【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2.1.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小节中的“2.数据结构”的内容。给出的答案“C)数据的逻辑结构具体地反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不正确的。(8)以下关于链式存储结构的叙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A)结点除自身信息外还包括指针域,因此存储密度小于顺序存储结构B)逻辑上相邻的结点物理上不必邻接C)可以通过计算直接确定第i个结点的存储地址D)插入、删除运算操作方便,不必移动结点【答案】C【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2.1.2主要的数据存储方式”小节中的内容。给出的答案“C)可以通过计算直接确定第i个结点的存储地址”是顺序存储结构特点,并不是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因此是不正确的。(9)以下哪一个不是队列的基本运算?A)从队尾插入一个新元素B)从队列中删除第i个元素C)判断一个队列是否为空D)读取队头元素的值【答案】B【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2.2.4队列”小节中的内容。给出的答案“B)从队列中删除第i个元素”,不是队列的基本运算。(10)队列适用于下列哪一种应用?A)表达式求值B)堆排序算法的实现C)树的层次次序周游算法的实现D)二叉树对称序周游算法的实现【答案】C【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2.2.3栈”、“2.2.4队列”、“2.4.4二叉树和树的周游”、“2.4.5二叉树的存储和线索二叉树”和“2.6.2选择排序”中的内容。在给出的答案中“A)表达式求值”适合使用栈;“B)堆排序算法的实现”适合使用完全二叉树;而有关“D)二叉树对称序周游算法的实现”的答案中,二叉树通常采用链接方式llink-rlink法实现。经过上述的排除法,本题的答案应该是“C)树的层次次序周游算法的实现”(11)设一棵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数为9,则该二叉树的叶结点的数目为A)10B)11C)12D)不确定【答案】D【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2.4.1树的定义”小节中的内容。叶结点是度为0的结点,仅知道度为1的结点数,无法确定二叉树的叶结点的数目。(12)下列哪一棵不是AVL树?【答案】B【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2.5.2树形结构与查找”小节“1.二叉排序树”中的“(3)平衡的二叉排序树”内容。我们知道平衡的二叉排序树,即AVL树要求其平衡因子取值为-1,0,或+1。根据这个要求,B图中的树不是AVL树。(13)设某散列表的当前状态如下: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075194768559582393208该散列表的负载因子约为A)0.27B)0.42C)0.58D)0.73【答案】B【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2.5.1查找”小节“4.散列表的存储和查找”中“(3)负载因子和平均检索长度”的内容。根据负载因子的定义,该散列表的负载因子取值为散列表中结点的数目/基本区域能容纳结点数=8/19≈0.42。可见答案是B。(14)设有关键码序为(Q,G,M,Z,A,N,B,P,X,H,Y,S,T,L,K,E),采用二路归并排序法进行排序,下面哪一个序列是第二趟归并后的结果?A)G,Q,M,Z,A,N,B,P,H,X,S,Y,L,T,E,KB)G,M,Q,Z,A,B,N,P,H,S,X,Y,E,K,L,TC)G,M,Q,A,N,B,P,X,H,Y,S,T,L,K,E,ZD)A,B,G,M,N,P,Q,Z,E,H,K,L,S,T,X,Y4285121015A)2458121015B)2458121015C)4258121015D)【答案】B【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2.6.4归并排序”小节中的内容。对关键码序(Q,G,M,Z,A,N,B,P,X,H,Y,S,T,L,K,E)采用二路归并排序法进行排序,第一遍的结果是[G,Q][M,Z][A,N][B,P][H,X][S,Y][L,T][E,K],进行第二遍二路归并后的结果是[G,M,Q,Z][A,B,N,P][H,S,X,Y][E,K,L,T]这正是答案B。(15)对n个记录的文件进行堆排序,最坏情况下的执行时间为A)O(log2n)B)O(n)C)O(nlog2n)D)O(n2)【答案】C【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2.6排序”小节中“表2.1常用排序方法性能比较表”的内容。由表2.1中可以看出,堆排序中最坏情况下的执行时间为O(nlog2n),所以答案为C。(16)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下列关于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用户不能直接干预其作业的执行B)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系统资源利用率不高C)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系统吞吐量小D)批处理操作系统不具备并行性【答案】A【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3.3作业管理”小节中“3.3.1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的“2.作业级接口”中“(2)脱机接口”内容。成批处理作业效率高,但是用户不能直接干预作业的运行,所以答案为A。(17)下列关于时间片轮转法的叙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在时间片轮转法中,系统将CPU时间划分成一个个时间段B)就绪队列中的各进程轮流在CPU上运行,每次运行一个时间片C)当时间片结束时,运行进程自动让出CPU,该进程进入等待队列D)如果时间片长度很小,则调度程序剥夺CPU的次数频繁,加重系统开销【答案】C【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3.2.5进程调度”小节中“3.进程调度算法”的“2.作业级接口”中“(2)时间片轮转算法”内容。当时间片结束时,运行进程自动让出CPU,该进程进入就绪队列,而不是等待队列,所以不正确的答案为C。(18)在信号量及P、V操作中,每对信号量执行一次P操作,意味着要求A)使用一个资源B)分配一个资源C)释放一个资源D)共享一个资源【答案】B【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3.2.3进程间的通信”小节中“1.进程的同步与互斥调度算法”的“(3)信号量及P、V操作”内容。在信号量及P、V操作中,每对信号量执行一次P操作,意味着要求分配一个资源,所以答案为B。(19)用户使用操作系统通常有三种方式,它们是终端命令、系统调用命令和A)计算机指令B)宏命令C)作业控制语言D)汇编语言【答案】C【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3.3.1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小节的内容。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两类接口。程序级接口使用系统调用命令;作业级接口中的联机接口使用键盘操作命令,也就是终端命令;作业级接口中的脱机接口,使用作业控制命令,也就是作业控制语言;故答案是C。(20)下列关于紧凑技术的叙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内存中任意一个作业都可以随时移动B)移动可以集中分散的空闲区C)移动会增加处理器的开销D)采用紧凑技术时应尽可能减少移动的信息量【答案】A【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3.4.2内存资源管理”小节中“3.碎片处理”内容。紧凑技术可以集中分散的空闲区,提高内存的利用率,故答案是A。(21)系统抖动是指A)使用机器时,屏幕闪烁的现象B)系统盘有问题,致使系统不稳定的现象C)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的现象D)由于内存分配不当,偶然造成内存不够的现象【答案】C【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3.4.8虚拟存储管理的性能问题”小节中的内容。在虚存中,页面在内存与外存之间频繁地调度,系统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抖动,所以答案是C。(22)在多级目录结构中查找一个文件时需要按路径名搜索,当层次较多时要耗费很多时间。为此要引入A)基本目录B)当前目录C)子目录D)父目录【答案】B【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3.5.3文件目录”小节中“4.当前目录”内容。在多级目录结构中,当层次较多时要耗费很多时间,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引入了“当前目录”的概念,故答案为B。(23)下列关于文件索引结构的叙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采用索引结构,逻辑上连续的文件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中B)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C)索引结构的优点是访问速度快,文件长度可以动态变化D)索引结构的缺点是存储开销大【答案】A【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3.5.2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小节中“4.文件的物理结构”内容。采用文件索引结构,逻辑上连续的文件存放在不连续的物理块中,故不正确的答案为A。(24)磁盘的存取访问时间一般包括A)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传送时间B)寻道时间、等待时间、传送时间C)寻道时间、等待时间、旋转延迟时间D)传送时间、寻道时间、等待时间【答案】A【解析】参看《数据库技术》一书中的“3.6.6磁盘调度”小节中的内容。磁盘的存取访问时间一般要有3个部分内容,它们是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和传送时间,故答案是A。(25)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关系模型是谁首先提出的?A)P.P.S.ChenB)J.MartinC)E.F.CoddD)W.H.Inmon【答案】C【解析】1970年IBM公司SanJose研究所的E.F.Codd提出了数据库的关系模型,开创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
本文标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C语言2004年4月真题与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8615 .html